<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编修岳家庄村志正当其时。岳家庄村志的编写工作始于2017年,历经七个寒暑,数易其稿,现在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岳家庄村志》的问世,填补了岳家庄村有史以来无村志的空白,这是岳家庄全体村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岳家庄村志》的面世,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岳家庄的村情,总结建村以来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优秀人物的事迹,发扬优良的传统作风,激发广大村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岳家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村庄。根据研究发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的遗迹,至少在唐代就形成了先民集中居住的村落。这可从我县下盘石村建于宋代的木榕寺的石刻中就有岳家庄村名的记载就是有力的证明,历史不可谓不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瑰宝。村里有奇特的庙宇集群,如龙天庙、三义庙、奶奶庙、通衢阁、古戏台、老学堂等;有多彩的民俗风情,如正月十五打铁花、耍社火、神秘莫测的魇马痹、二月二庙会、唱大戏、"打灰尘"、吃黄(儿)就豆芽等;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如张果老洞、二龙戏珠、免粮雄、大寨山、刘 秀等;有凝聚家族历史、盛名远播的老堂号,如"玉成号""玉善堂""仁义恒"等等。这些都是岳家庄悠久历史的见证,灿烂文化的载体,先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和文化血脉,都应通过村志等形式记录下来、传承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岳家庄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是一个英雄的村庄。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岳家庄处于抗日根据地前沿,距敌战区巨城据点五、六公里。我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位置,开展了党的建设、对敌斗争和大生产运动。这里曾是平定(路北)县政府驻地。1938 年发展党员十多人。1939 年,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岳家庄第一届党支部,岳勇担任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建立了农会、武委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撬铁路、割电线、拆"城墙"、锄汉奸等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妇女们做军鞋、备军粮,为前线战士提供后勤保障。儿童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据不完全统计,到建国之前,全村有80多人参了军,有19人因战致残,有37人献出宝贵的生命……涌现出岳勇这样的人民英雄。岳勇先后担任平定路北抗日政府一、四区区长。他赴汤蹈火,出生入死,锄汉奸,斗倭寇,屡建奇功。他让敌人闻风丧胆。当岳勇不幸落入敌人魔掌之后,敌人对他通过骨肉亲情劝降,以高官厚禄诱降,以假枪毙诈降,用惨无人道的手段迫降,岳勇都宁死不屈,终被杀害,献出了自己40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他的英名传遍了太行山的千家万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90 年平定县委、县政府为他树立了烈士纪念碑。因此,岳家庄村被誉为抵抗日寇的"堡垒村""小延安"。这样光辉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这种伟大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的不竭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90 年平定县委、县政府为他树立了烈士纪念碑。因此,岳家庄村被誉为抵抗日寇的"堡垒村""小延安"。这样光辉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这种伟大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的不竭动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岳家庄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村庄。自建村以来的历朝历代,岳家庄涌现出的名士贤哲、历史功臣、公仆典范、巾帼英才、事业楷模、时代俊秀,可以说数不胜数。改革开放以来培养出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村志中以"传记""简历""名录"等形式收录了古今人物 400 余人。其中有种田能手、能工巧匠、戍边军人、教师、医生、工程师、书画家,更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选为全国第九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情系家乡的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刘亚红中将,有勤劳贤惠、尊老爱幼,被选为山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被全国妇联授予"五好家庭"光荣称号的王玉秀等。这众多的优秀人物的共同特点是:热爱家乡、乐于奉献。比如,在清道光十五年即 1835 年时,三义庙又需要重修了,经村民们公议,同时修建文昌、财神、药王、明灵王殿。但没有现成的地基,没有充足的资金,怎么办?村民赵应元情愿在以前张威所施地基的基础上,再施土地一段,即东至西72尺,南至北60尺作为地基。有张和、任宏、任有金、王秀明、张亮等人主动出资赞助。有张秩经管钱粮精打细算。有王献珠担任总管,不辞劳苦精心管理。有史文成、贾存库、王枝明等吃苦受累辛勤施工,终于修葺并建成了后来看到的三义庙。但该庙年久失修和认为损坏,庙顶瓦破橡烂遇雨漏水。乡贤马佩等多位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奔走呼号,多方筹集资金,带领部分乡亲大干了68天,又一次大修了三义庙,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样动人的例子举不胜举。岳家庄的老学堂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民国初年为了办学,村筹资购置了肖氏酒窑私宅,经整修创办周边村庄共享的一所"公学堂"。和平建设时期,村民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精耕细作,多打粮食,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告别了窑洞办学的历史;修起了第一座大礼堂,改变了露天看演出的窘境;建起了横跨大河东西两岸的石拱大桥,解决了人们通行不便的问题……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我们村优秀人物热爱家乡勇于奉献结出的硕果。正因为如此,多少年来,岳家庄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一直对周边村产生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成为老的先进村、模范村。一言以蔽之,岳家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岳家庄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动人的事迹,一定要有文字把它记载下来,村志呼之欲出。应广大村民的要求,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村志编写委员会,经过长达6年的努力,终于编写告竣!这是一件上不愧祖先,下不负子孙,恩泽后代的大好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是一部内容全面的村志。《岳家庄村志》(以下简称《村志》)共计二十个篇章,洋洋洒洒六十余万字。全书均采用规范的纲目体,通过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述而不论,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地反映和记述了岳家庄村的过去和现在。其中包括历史、地理、人口、文化、经济、教育、卫生、体育、风俗、红色记忆、"知青"等。真可以说这是一部村里的"百科全书",是"一村之全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是一部极富岳家庄个性特色的《村志》。《村志》既遵循了常见的编写体例,又兼顾了村里的特有情况,使它在全面的基础上更富有个性特色,更加符合村情民意。《村志》中的"人口状况""红色记忆""知识青年"等章节凸显了这一点。人口状况是每一部村志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村志》的编写者,本着"全民入志、全民参与"的指导思想,不仅把1950年以来每隔10年的全村户数、人口数排查清楚,还把2018年至2022年逐年的岳家庄籍的不论在村还是在外的每一位村民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具体的登记并收录其中。这让岳家庄籍的村民的数据更为准确,也使外出的游子有了回家的感觉。岳家庄村有18个姓氏,各个姓氏因何得姓,从何而来,迁居岳家庄后繁衍发展的怎么样,家族成员有何主要特征等情况,对此,村志中专门列了一节,介绍了每个姓氏的渊源与发展,分析了各家族人员的主要特征,使每个家族的情况成为村情的一个部分;"红色印记"中则以较大的篇幅记载了岳家庄村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以岳勇为代表的英雄个体和全村民兵英勇抗敌一次锄掉四个汉奸的英雄群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展了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也就是动员城里的中学生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的运动。当时只有个别或少数的村子具有接受知青的条件,岳家庄村就是接受知青的一个村。1964年和1970年,村里分两批接受了 34名来自县城的知识青年,他们在村里生产、生活了好多年。这是岳家庄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村志》中"知识青年"一章中,记录了这两批知青的姓名、性别等基本情况,反映了他们在村里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在编写《村志》时,还专门回访了部分知青,不少知青赋诗作文,深情地回忆这段难忘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是一部实事求是的《村志》。真实是一部村志的灵魂,史料又是编写村志的基本保证。岳家庄是个古老的中心村落,1980 年人口近两千人,本应有大量的文字资料遗存,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史料在几年前的一次火灾中化为灰烬,而留下来的仅有庙宇中的碑碣和村民中口口相传的内容,这为《村志》的编写带来极大的困难。面对这一问题,编写组人员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写信、发函、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访谈取证;运用参阅文献资料加以核实……直至取到确信无疑的证据后方可入志。比如,有村民反映,在民国时期,他们家里的xxx当过村干部,而没有任何材料佐证,怎么办?他们就搜寻查阅当时民间买卖房地产的契约来核实这件事情。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先后访谈了 200 多位有关人士; 多次走访了县委组织部、民政局、档案局、县志办等13个部门;认真查阅了《平定州志》《平定县志》《烙印》《继勇春秋》《铁骨忠魂》《守望岳家庄》等图书资料 26 部;参阅了理家庄、西南异、下盘石等村的村志 10 余部;参阅了本村马氏、史氏、王氏、张氏、任氏、赵氏、刘氏、梁氏的族谱 10 余部,从而保证了村志内容的真实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村志。打开《村志》,给读者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片多。我在前面说过,村里的文史资料少之又少,给编写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编写人员则运用大量的图片弥补这一缺憾。有反映村容村貌的全景式图片;有记录建于明、清时代文物古迹的图片;有反映抗日战争年代与日本鬼子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的图片;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县路北政府机关在村里办公旧址的图片;有岳勇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的图片;有岳家庄村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奖状、证书、锦旗、牌匾的图片;有刘亚红将几次怀着桑梓之情回村看望慰问老党员、老干部、乡亲们的图片……这些图片弥足珍贵,起到了为文字服务、用事实说话的作用,活跃了《村志》的版面,增强了《村志》的真实性、可读性、艺术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编写《村志》,其重要意义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在于充分认识本村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多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肯定先贤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激发全体村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创建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要在全体村民中培养和树立讲团结求和谐的愿望。大家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我们的古人一直告诫我们"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还说"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事业成,家和万事兴"。大家都唱过《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歌词中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些名言古训告诉我们一定要讲团结。岳家庄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凝心聚力,才能发展自己。如有条件要坚持开展评选"岳家庄好人""五好家庭"等活动,大力表彰那些讲团结、识大体、顾大局的先进个人,倡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风尚,使我们村的村风民风更淳朴、更健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要在全体村民中继续发扬兴学育人的光荣传统,为家乡的发展培养不竭的人力资源。一个村子要发展、要振兴,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或者说有某种优势,比如资源、资金、技术、区位等。我们认为,继续发扬兴学育人的光荣传统,为家乡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资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全村上下要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个村民、特别是我们的后代受到不同层次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每个家庭一定要牢固的树立这样一个信念,误了什么也不要误了孩子们的上学!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学有所成的人,这个家庭就应该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家庭;如果一个村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这个村就应该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村子。有了人才这个资源,就有了发展的资本。实践证明,百年大计,人才为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衷心希望家乡人民能够鉴古知今,明是非,求和谐,正风气,谋发展,让每一家人都能过上"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好光景。愿岳家庄的明天更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值此《岳家庄村志》付印之际,家乡嘱余作序,实感诚惶诚恐,恭书此文,谨以为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作者:史富泉 大学文化 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西山矿务局宣传部、太原市委讲师团、山西省纪委宣教室、山西省纪委驻山西省教育厅纪检组、山西省高校纪工委工作,在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任上退休。他对家乡有一颗赤诚之心,时刻关注与支持家乡的振兴与发展,2020年由三晋出版社出版了他与老伴赵连娣主编的《守望岳家庄》一书,愿岳家庄的明天更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pt2tta?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3662160" target="_blank">古村落的生机—读《守望岳家庄》有感</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