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看看山海

执风.

<p class="ql-block">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终于迎来了我们的快乐时光—研学</p> <p class="ql-block">在13号上午我门到达了今天的第一站,吉林西站。怀着对历史建筑的好奇与憧憬,我们走进了这座由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的建筑。他不仅承载着近百年的岁月痕迹,还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一到吉林西站,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便映入眼帘。它那尖耸的塔楼、红色的屋顶与奶黄色的墙面相互映衬,宛如童话中的城堡,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走进车站,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期。站内的木质门窗、复古的吊灯、陈旧的月台,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们围在讲解员身边,认真聆听着吉林西站的历史。原来,它始建于1928年,作为中东铁路附属建筑,见证了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的发展与变迁,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时代的更迭。</p><p class="ql-block">在研学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建筑艺术的探索。我们仔细观察建筑的外观,发现它融合了西方哥特式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哥特式的尖顶让建筑显得高耸而庄严,而中式的大屋檐又增添了一份古朴与典雅。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不仅展现了林徽因卓越的设计才华,也体现了当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它不仅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件凝固的艺术作品,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到达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水师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踏入博物馆,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馆内分为上下两层,六个专题展区以吉林水师营的兴衰历史为主线,通过图片、景观复原、雕塑、声光电等多种手段,立体直观地展示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在“明清吉林水师营的兴起”展区,我了解到吉林水师营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当时沙俄不断入侵,为了保卫边疆,清廷建立了吉林水师营。在“安珠湖吉林船厂与建城”展区,我看到了当年船厂的复原模型,感受到了当年的繁忙景象。在“康熙东巡检阅水师营”和“乾隆东巡吉林”展区,通过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场景复原,我仿佛看到了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检阅水师的壮观场面,感受到了当时水师的强大阵容和威严气势。在“吉林水师营与雅克萨之战”展区,陈列着古老的战船模型、水师将士们的盔甲和兵器。这些展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水师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驾驶着战船,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保卫祖国的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在“吉林水师营结束历史使命”展区,我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吉林水师营逐渐走向衰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立了吉林省官轮局,引进了小轮船,1910年,吉林水师营被正式裁撤,结束了它辉煌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吉林水师营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座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吉林水师营的辉煌历史和水师将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p> <p class="ql-block">吉林机械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刚到博物馆,一座颇具年代感的建筑映入眼帘,红砖外墙、高大烟囱,仿佛瞬间将我拉回那个热火朝天的工业时代。踏入馆内,空旷而高大的展厅内,各类机械有序陈列,它们静静伫立,却又似在诉说曾经的忙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走进“机械局起源与初创”展区,泛黄的文件、模糊的老照片,详细记录了吉林机械局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艰辛历程。在列强环伺、民族工业亟待振兴的年代,先辈们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白手起家,艰难筹备,为民族工业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发展与辉煌岁月”展区无疑是全场焦点。大型机床、精密仪器整齐排列,它们体型庞大,周身散发着金属独有的冷硬质感。我轻轻触摸一台陈旧却依旧威严的车床,想象着曾经工人师傅们操控它时,机器飞速运转、火花四溅的场景。据介绍,在巅峰时期,吉林机械局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多地,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创新与转型之路”展区则展现了机械局在时代浪潮下的积极变革。面对新技术、新挑战,这里的人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大胆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努力让老机械局焕发出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吉林建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站在博物馆前,庄重的建筑外观便给人一种浓厚的历史感。步入馆内,柔和的灯光倾洒在一件件展品上,像是在低声诉说尘封往事。</p><p class="ql-block">“远古印记”展厅中,那些打磨过的石器和质朴的陶器,带我穿越回史前时代。想象着远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用简陋工具开辟生活,生命的坚韧令人动容。据讲解员介绍,这些文物是研究吉林早期人类活动的关键线索,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文明的最初萌芽。</p><p class="ql-block">随着脚步来到“封建王朝更迭下的吉林”展厅,眼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秦汉时期吉林地区纳入中原政权管辖,到唐宋时期的民族交融,再到明清的发展变迁,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了各个朝代吉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风貌。尤其是一组明清时期的官服和公文,让我直观感受到当时的行政体系与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最令我沉浸其中的,是“近代风云与城市转型”展厅。泛黄的老照片、破旧的契约文书,还有抵抗外敌的武器,将近代吉林的风雨飘摇与顽强抗争一一呈现。面对列强侵略,先辈们无畏无惧,为守护家园浴血奋战。看到这些,敬佩之情在我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门到达了上午的最后一站—吉林官参局</p> <p class="ql-block">刚到官参局旧址,一座古雅的建筑便撞入眼帘。灰黑色的外墙,朱红色的门窗,飞檐斗拱雕琢细腻,透着浓浓的历史韵味。门口的石狮子虽历经风雨,却依旧威风凛凛,好似在坚守往昔的荣耀。</p><p class="ql-block">踏入其中,首先看到的是“清廷与长白山人参”展厅。这里详细介绍了长白山人参被视为珍稀贡品的缘由,以及清朝皇室对人参的高度重视。从人参复杂的采挖流程,到严苛的进贡制度,每一处细节都让我惊叹不已。原来,为了保证皇室能享用高品质的人参,清政府专门设立了这么多细致的规定。</p><p class="ql-block">在“官参局的运营与管理”展厅,通过对当时机构设置、人员分工的展示,我了解到官参局运作的严谨有序。从参源把控到加工炮制,再到运输调配,环环相扣、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与参相关的老物件,像精美的参盒、古老的挖参工具等。还有不少以人参为主题的书画作品,从艺术视角展现了人参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吃饭时间🤤</p> <p class="ql-block">到吉林市博物馆啦😝</p> <p class="ql-block">踏入博物馆,典雅大气的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各类展品有序陈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召唤着我去揭开它们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历史文化展厅,就像坐上了时光机,穿梭在吉林市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陶器,到秦汉的文物,再到明清的精美瓷器与书画,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记忆。看着那些造型古朴的石器,我不禁想象远古人类在此生活劳作的场景,他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工具,开启文明曙光。驻足在一幅明清山水画前,细腻笔触勾勒出的山川河流、亭台楼阁,让我沉醉在古人的诗意世界里,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独特审美。</p> <p class="ql-block">还去了世纪之舟的最上面,风景真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还去了京剧出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刚到博物馆门口,典雅的建筑风格便吸引了我的目光。飞檐斗拱间,似乎跳跃着京剧的灵动韵律。走进馆内,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京剧的黄金时代,浓厚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一楼展厅主要展示了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精美的戏服道具,生动地讲述了京剧从徽班进京到逐渐风靡全国的传奇故事。我驻足在一幅描绘清朝宫廷京剧演出的画作前,画中演员们华丽的服饰、精致的妆容以及精彩的表演,让我不禁想象当时现场的热闹场景。</p> <p class="ql-block">太开心啦,葛妈带着我们去唱歌</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放飞自我,享受这这快乐时光。葛妈和地理老师唱歌真的好好听😚</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美好的一天转瞬即逝。随着夕阳西下,我的13号研学之行也画上句号。这次旅程,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带着这份珍贵体验,期待下次再踏上新的探索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