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房轶事

塞外春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年间,不管城镇或是乡下,听房这个民间风俗一直很盛行,尤其在乡村,那更是一道调剂生活的美味大餐,因为农村的日常娱乐活动相对来说很少,所以这个事项尤为喜欢热闹的年轻人重视。这听房的历史时间源头现在已经很难讲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一定是起源于旧日的古代年间。那么何谓“听房”?直白的说,它是一种烘托,烘托一对新人新婚之夜的喜庆和玄妙。听房,顾名思义,就是窃听洞房里的各种动静。在那对新人步入洞房后的深夜时分,一些喜欢热闹新奇的年轻人便蹲扒在洞房的窗前墙根下静听或窥探这对新人的屋间杂动,以期获得他们心里期许的那份新奇和快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早知道听房这回事儿是在乡下的童年时光,每当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我便和姨姨舅舅们一起去看热闹。随着夜幕渐渐的降临,人们都三三两两的往自己家走去,只剩下新郎家里的一些至亲密友,他们要在接下来的吃“对面饭”节目中还要戏耍一回这对新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当年还懵懵沌沌不太懂事,缠着舅舅再待会儿,舅舅边拉我走边说:快回家去,这里没咱们的事儿了。走回的路上我就听姨姨对舅舅说:再迟会儿,二根子和三邦郎他们几个又去听房呀。舅舅回说:咋不是,每回这事儿也少不了他们几个。我不知趣的问姨姨,啥叫听房?姨姨笑着拍了下我的脖颈:这个事儿别乱问,长大了你就知道了。长大了就知道了?那一刻,我心上就长了颗疑问的种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转天上午姥姥家来了几位姨姨的玩伴,她们叽叽嘎嘎连说带笑的议论着昨晚听房的趣闻。这个说:那个二根子,就痴迷的听人家房了,自个儿憋的尿裤裆了还没觉意。那个说:看三邦郎那德性,后半夜靠墙听的睡着了还打鼾声,最后是面女妈把他揺醒才疙撂着回了家。她们笑的前仰后合,我却仍是一头雾水:房中有啥好事儿?真有那般迷人?后来渐渐的长大读过一些小说后方略知了洞房中那迷蒙的一二和所谓听房的玄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有个年轻同事大明将要结婚,单位职工大都随了份子钱,我记得也就是三元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了几天上班后,我们科里人向小白打问昨晚大明的婚情,有无人听房?小白和我们一个科,他家和大明家同住御河北路行署大院家属楼一个单元,也都在三层。小白说:早上见大明家门口外放着一把扫帚,那就权当是个听房人了。因为据有些老辈人讲,婚礼晚上必的有人在新房门外听房,这婚后的日子才顺当,这是个很重要的讲究,假若没人听房,就在新房门外放上个家用物件,算作替代。如是住在四合院和以前的大杂院这事就很平常很方便,因是平房能蹲靠在墙根窗下嘛,但是楼房就没有那么便当,你总不能架个梯子或吊根绳子扒人家窗前吧?真要那样,就不成个体统了。所以,如今这个事项在城市里几乎就少的可怜了,时代不同了,这个是很自然的变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一次星期天在单位参加整理仓库的义务劳动,中间休息空档时小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听房的笑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是一个村子里有个极喜听房的人,他在一次参加婚礼中主家忙乱的疏忽空档间突发奇想,趁乱闪入新房钻在床下。夜深人静时一对新人极尽缠绵,新娘对着新郎频频撒娇,一会儿让新郎为其递水,稍后又喊新郎为其揉腿。下面这货几乎要憋不住笑但还是强忍住了。临了新娘又出奇招,她让新郎官来给她把尿。新郎官说你要往哪尿?她一指地下的痰盂,新郎官勉为其难但也只能照办。尿的中间新娘又问:你说我这尿好闻不?顶的上酒席上那琼浆玉液不?听了这话,下面那货再也忍耐不住,“噗嗤”一声噴笑而出。这个突发事件把一对新人吓了个半死,新郎官腿软手一松把新娘摔到地上,新娘也“妈呀”大叫一声缩成一团。那货却趁此机会夺门而出溜之乎也。听了他的故事,众人笑翻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过说起来这听房也分档次,要论这听房最文明、最有诗意、最有品位、境界最高还的说是东坡先生。当年由他牵线把自己的小妹许配给了江南有名的大才子秦少游,少游与他既是同僚更是密友。而苏小妹也是腹有诗书美貌如花的文小姐。只不过这小妹有个怪癖,喜欢以文戏友常出奇招怼人。她的哥哥苏东坡就被她狠狠的戏耍过一回,她曾经以东坡的长脸赋诗曰: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落口边。嘻!真让这大哥好没面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婚之夜,所有程序都已走完,小妹先行步入洞房,而当少游随后也兴冲冲跟进时却被小妹拒之门外。她给新郎官出了道难题:对诗。随之从门缝递出一纸条,上书:闭门推出窗前月。少游虽是才高八斗,但这突如其来的新颖试卷却让他手足无措。他苦思冥想了一句,手书毕,从门缝递给小妹,从窗户纱影上看去,但见小妹频频揺头,而那洞房之门始终未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再说那苏东坡,以小妹的贯常风格他预感今夜必有妖娥子出现,为此他蹑手蹑脚的前来打探一番稍带着也去听下房。可是未接近新房时却于夜幕中遥看一人立于紧闭的新房门外,他心说:这人必是少游贤弟,小妹的闹剧看来真的开幕了。此时他看到一张纸条被一块小石子儿压于院中石桌之上,让他甚感蹊跷。他轻轻拿起纸条观瞧,瞬时明白了一切。他又望向新房门外心急如焚碾转反侧的少游,决定倾力相助。他看看院中的池塘又看看手中的石子立马有了主意,随着手势一扬,石子飞入池塘,一声清脆直射少游耳窝。少游是何等人,顿时灵感扑心,随即手书一句:投石冲开水底天。此句真可谓字字千金,这纸条一送入,洞房门随即大开。是夜,一对新人缠绵悱恻、恩爱有加,说不尽的柔情蜜意海阔天空。东坡呢?也放下了心上的石头打道回府,心说:这房没白听,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房听的真没比,应该是九洲华夏第一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话又说回来,现眼下还有多少人去听房呢?这个还真不好说,因为时代变了,居住环境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变了。以前大多人住的是窑房、砖瓦房和平房,现在居住条件日趋城市化,楼房是主旋律。以前的婚前状况是神圣的、神秘的、憧憬的,现在未婚先孕、未婚同居、未婚这个那个的大有人在也不足稀奇,所以相对的听房就少了很多纯色和妙趣。以前农村里年轻人众多,现在年轻人寥寥无几,而老人们成了留守部队。不过,我还是认为这听房事项终究是我们祖国原始独特的民风民俗,将来,我是说将来,它能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个也未可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1.15</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