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扬州 晴 0~9℃ 西风2级

李静梅

<p class="ql-block">马鞍山是个沿长江的因矿兴钢、因钢而起的城市。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此采矿的记录,1911年开始开发铁矿,解放后1954年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由于马鞍山境内有可贵的凹山露天铁矿,曾是亚洲最大的铁矿,1955年设立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1956年设立马鞍山市(省辖市),1958年马鞍山钢铁厂正式成立,从此,名扬全国。</p> <p class="ql-block">马钢目前仍是我国钢铁行业的翘楚,明星产品H型钢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北京冬奥场馆、国家大剧院、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国家重点工程;绿色低噪音的高铁车轮飞驰大江南北;超低温高强钢筋、风电齿轮特种刚等。</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大矶之一的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境内的长江边,著名文人陆游曾说:"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从京口(镇江)渡者十之一",采石矶是南京的重要屏障,江山易主的军事要地。</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东汉以来,孙策破刘繇、司马氏灭吴、苏峻叛乱取建康、韩擒虎伐陈、黄巢义军北渡、赵匡胤攻南唐、虞允文战金兵、朱元漳占太平、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无不在采石展开惊心动魄的渡江战事。</p> <p class="ql-block">最中最富有戏剧性、影响深远的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在这里发生的"宋金采石之战"。那年篡位后力主南下的脾气暴躁的海陵王完颜亮,一路势如破竹打到采石矶,准备过长江一举捣毁南宋建康(今南京),被临危来到对岸芜湖、抚慰南宋将士的文官虞允文充当临时指挥官,竟然不可思议地带领一直溃败的宋兵一举击退气势正盛的金军。</p> <p class="ql-block">金军不得已转长江渡口瓜州伺机过江,无奈正在此时金国后院起火,完颜亮的帅位被夺,恼羞成怒之时要求金兵加紧过江,否则格杀勿论。但现在轮到金军有畏难情绪,不愿过江,竟更加不可思议地将首将完颜亮刺杀,从此悄然北撤,宋金议和。危在旦夕、孱弱恐战的南宋得以喘息,又存续之后的100多年。</p> <p class="ql-block">早闻采石矶的鼎鼎大名,于是我们回程中选择马鞍山停宿,就是想实地走访,探寻这些影响历史走向的古战场。如今采石矶是一处风景优美的AAAAA级景区,这是北门的大照壁,郭沫若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景区很大,进门后沿主路朝长江边方向游览,又因为是淡季,偌大的公园甚是空旷、少有人迹。</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池塘边,残藕败柳 ,一阵清风吹过,树叶摇摇晃晃落到肩上落在水面,并没觉悲凉,反倒感觉静谧安适。</p> <p class="ql-block">香樟油绿的叶子闪闪发亮,地上青草稀稀、枯叶散落,一副深秋初冬的宁静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在江南的园林里,挺立的红杉高耸入云,落叶浮在厚厚的薅草间,踩上去沙沙作响;阳光从树缝间照下来,洒下斑驳的光影,摇曳着冬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不仅是著名的古战场,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著名诗人李白与采石矶的渊源最深。自<span style="font-size:18px;">25岁仗剑出川路过此地,就写下了脍炙人口、至今传唱的</span>《望天门山》。此后,李白多次经过采石矶,总共写了56首诗,是诗人一生中诗赋最多的地方。因此,如今马鞍山以“半城山水半城诗”做为最响亮的城市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晚年,浪迹江湖的诗人需要有个固定居所,基于现实的考虑,投奔当涂县当县令的</span>族叔李阳冰,那是采石矶属于当涂县,同时也把家人接来同住。因为当年采石矶是长江的重要渡口和交通节点,南来北往的商旅都在此歇脚,因此晚年的李白仍可以与友人把酒言欢。</p> <p class="ql-block">对于李白之死,历来有多种说法,有说是病死,也有说溺亡。但诗仙的离去被后人自然地添加了神话色彩,即“醉酒捞月、骑鲸飞天”的传说。如今,采石矶公园内有一尊李白广展袖袍,腾空而起的塑像。基座上刻着他人生最后的绝唱: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p> <p class="ql-block">走过李白纪念园就到了采石矶的翠螺山脚下,此处可以坐缆车上行。我应该是唯一的缆车乘客,这是一种早先的开放式车厢,仅有一个活动的护栏保护,完全暴露在山间峭壁的高空,明明知道一定很安全,但还是由不得有些紧张,尤其是向下看的时候,似乎有要甩出去的恐惧,手心也微微出汗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转换轮的时候,车厢姿姿扭扭、摇摇晃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真有些心悸,好在是一晃而过。最惬意的状态是不去想高度和悬空,一直朝上看满目的是山林,耳边是清脆的鸟鸣。</p> <p class="ql-block">三台阁坐落在翠螺山的海拔131米的制高点,楼高30米,有5层楼高,气势恢宏。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1999年末重建。</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台阁的露台,眺望浩荡长江水,微凉的东北风吹过,引起风铃轻声低吟,眼前是江南平原,绿地毯般的稻田纵横,散落的民居炊烟缭绕。冬日的阳光已经升到屋檐上了,散着淡淡的光晕,照着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轻雾弥漫的江水上,有船只缓缓行进,船尾拉出长长的一道水痕。</p> <p class="ql-block">这里依稀可看到李白《望天门山》所描绘的景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p> <p class="ql-block">从三台阁下来,本想走一走独特的沿江栈道,可惜栈道因为地质灾害危险仍未解除,与2024年10月11日关闭至今。心中些许遗憾,本来还想着走在蜿蜒起伏的栈道上,感受长江从身边流淌,睹物怀古呢。</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栈道是在沿江古道的基础上,于2001年修建的,为安全起见2021年又翻新加固。栈道全长约810米,距离不长不短,非常适合游人尽兴而不疲惫。</p> <p class="ql-block">沿江边还有一些古迹,这座建在绝壁上的四方小亭,古朴典雅,是著名的"江天一览"的燃犀亭。以前采石矶的长江还没有这么大的江心岛,江深浪大,可以看到惊涛拍岸,浪卷千雪的胜景,故有“潮到燃犀亭下回”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而我眼前,冬日枯水期的长江,确是风平浪息,烟水悠悠,正午的阳光将水面染成白绿色,映出道道碧波波微微荡漾,一艘货船飘在水面,似走非走,时光都要为此停滞了。在此我还学了个成语"牛渚燃犀",据《晋书.温娇传》记载,东晋名将温桥当年路过采石矶,听闻江中多有怪物,便点燃犀牛角照看,果然见到了水中怪物。后世便用"牛渚燃犀"来比喻洞察奸邪。</p> <p class="ql-block">这座江边白墙黛瓦的门面是采石矶最著名的建筑,内部是一个天然洞穴。清朝康熙年间(1661-1722年),僧人定如在此参禅并供奉天、地、水三神位,故叫"三元洞"。</p> <p class="ql-block">洞没有刘备夫人孙尚香的神位,因为当年她在采石矶建有行宫,当年挺闻刘备驾崩,毅然投江而死,当地人感怀她的忠义绝烈,将她供奉在三元洞中,人称石矶娘娘。</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还有传说,三元洞保护了三名秀才后来高中前三甲,听旁边的导游介绍,我才注意到不起眼的玻璃展台里,陈列着从博物馆转来的一份状元的试卷。仔细观看,工整娟秀、文雅圆润的小楷,密密麻麻一整张,洁净工整得令人窒息。此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此后的贫贱富贵,千斤重担注诸笔端,小心翼翼,举重若轻,每个书生都必经的人生考验,现在的情况也改变不大。</p> <p class="ql-block">我是厂矿出身,自然对所有的工厂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于是从采石矶出来,直奔20多公里外的马鞍山钢铁厂。想看看昔日高炉林立、满目灰尘的工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如今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马鞍山钢铁厂绿树环绕,整洁安静,建设得像是一处公园,不愧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只有高耸的冷却塔、粗大的输气管、长长的铁轨在提示这里是热火朝天的钢铁基地。</p> <p class="ql-block">不过,和许多城市一样,大厂家属区的建筑还显陈旧,近30年的城市建设并没有改变多少。路边的店面也多是有关轴承、电缆、不锈钢、液压件、橡胶、标准件的,满满的工业风格,令人沉重的同时也有踏实可靠。没办法,永远的工厂思维。</p> <p class="ql-block">下午出马鞍山继续向北,在沪蓉高速上,经过南京绕城高速时,留意了与杭州的不同,南京绕城高速的主要路段也是拥堵出现,高速旁多是住宅楼,也有新的科技园的高楼,但远没有杭州那么紧邻、那么密集。</p> <p class="ql-block">大约下午4点到达本次逛游的确定的最后一站-扬州,因为16年前的那年冬天,我们来到寒冷刺骨的扬州,即使在酒店里开足了热风,仍然感觉不暖和,算是见识了南方冬天的可怕。</p> <p class="ql-block">当然十多年后酒店的设施已经明显改善,房间里已经很是舒适了。可能今年是暖冬的缘故,初冬的街道上虽有凉意,但还温和,远没有到刺骨的程度。在华灯闪烁的街边闲逛,竟有别往的安逸和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