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听过这么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自从全员导师制度以来,我也前前后后走访了几十户家庭,对这句话更是深有感触。殊不知,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这问题可能来源于父母辈,祖父母辈,也有可能来源于家庭氛围,还有可能来源于家庭成员的整体低认知水平。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我理出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情绪稳定或易怒易暴。</p><p class="ql-block">有些家庭,你一踏进他家门,就能感觉到一阵迎面而来的温馨氛围,无论是屋内摆设还是整洁程度,都让人如沐春风,一开口,也是轻声细语,全程沟通无障碍。我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自然就养成了讲卫生,懂礼貌,好好说话的习惯。但这样的家庭实属少数,尤其是好好说话方面。我遇到的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当着老师的面指责孩子,数落不是,也就是把孩子批得一无是处。试想:如果你是孩子,此时此刻,该做何感想?是不是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所以,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就全明白了孩子的种种怪异行为:或暴躁,或逃脱,或呆滞。说实话,我真同情这家的孩子,因为他家的原件就这样,而父母却天真地寄希望于复印件会那样,怎么可能呢?更有甚者,直接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拳打脚踢,以示家长权威,真是错误,愚蠢至极啊!每当这时候,我就深深地感到教育的无力感。难道孩子的问题就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这很值得深思,但却苦于找不到答案,所以,作为导师的我们也很无力,只能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二:持续学习或从不学习。</p><p class="ql-block">走访每个家庭,基本上总能听到这句话:老师,多布置点作业,不然他就会看电视了!每当这时,我总习惯性地问一句:“那你们家长空了都干些什么呀?”“我么,就是刷刷手机,打打麻将,聊聊天咯!”“哦!那你有没有陪孩子看看书或者写写作业之类的?”“我哪有那个功夫啊?一天班上下来累死了,再说我也不会。”家长居然振振有词。我说:“那你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在写作业,旁边有人在玩,你心里怎么想?”到这里,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了,但也仅限于这么一小会而已,过后估计又是恢复原样了。当然,也有个例,比如我去的李梓萌家里,她家的客厅就没有电视,只有满满的书柜。家长下班后,除了家务就是看书学习,她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孩子就长期在这样的氛围里浸润着,成长着,想不优秀都不可能!所以,身教重于言教,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p><p class="ql-block">三:亲自辅导或不闻不问。</p><p class="ql-block">都说家长的认知能力才是孩子的起点,同样在学校听课,作业,为什么孩子成绩差异那么大?追本溯源,只能是家长的问题了。个别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亲自辅导,查漏补缺,不让问题堆积起来,否则小问题就慢慢变成了大问题。而大部分家长呢?要么往培训班一送,万事大吉,至于效果如何,真实水平怎样,自己一无所知。要么就是口头问一句,作业做好了没有?回答:做好了!也从来不打开本子检查一下,真做好还是假做好,做对还是做错?等到第二天老师问家长了:你家孩子昨天的什么什么家作没做么?“啊?!他说做好了么!”家长才知道真相,当然也仅是知道而已,基本也不会有什么后续了。要么就是由祖父母辈管着,边吃东西边做作业,或者玩够了再做,有的每天做到深更半夜,还责怪老师怎么布置那么多作业?所以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整天对牛弹琴,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气坏了身体,真是得不偿失啊!</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入户家访反映出来的问题更真实,也更能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那就是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更不是万能的,让花成花,让草成草,让树成树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