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

彭宏亮

<b>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font color="#ed2308">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font></b><br> 这是《道德经》还原版的第一章。世人通常作如下译文:<div> 表达出来的道,并不是真正的道本身。可以给“道”取个名字,也可以换个名字。以“无”这个名字,指代万物最原始的状态,以“有”这个名字,指代万物最基本的粒子。故摒弃所有私心杂念,以体会道的细微。带有目的性地体验道的作用范围。“<font color="#b06fbb">有”和“无”同源而异名,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font></div><div> 然而,感觉这种理解根本就没吃透老子的本意,更没有体现出《道德经》作为万经之王的江湖地位。</div><div> 问题就出在“玄”字上,”玄之又玄“是玄妙深远这个意思吗?</div> 老子著《道德经》时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所阅参考文献只能是甲骨文。所以字的甲骨文本义对释义具有决定性作用。“玄”字的甲骨文写法:字形本身就是一个正反双螺旋纠缠结构,也是正弦波和其反相波的叠加结构。受书写载体的限制,甲骨文字少而意多,<font color="#167efb">“玄”字本身就包含旋转、螺旋、双螺旋、正弦、涡旋、弦振之意。</font>由于涡旋运动看着最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故后世才引申为玄幻、玄妙之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之”字的甲骨文意思是由此及彼地动起来;“又”字的甲骨文意思是反复;故“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上古本意是:玄动且重复嵌套地玄动,是所有奇妙变化的窍门。</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玄动包含所有的旋转运动、螺旋运动、正弦振动、涡旋运动等)。</b></p> <p class="ql-block">  现代物理的弦理论认为:当物体被无限细分至极,便无形无相无静止质量,是一种量子,是不可分割的、离散的能量波本身,不停地作振动。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微小的“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弦论是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现代物理中的“玄”就是弦波,也就是“无”。弦波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形成基本粒子,便是“有”。故有无同源,不运动的“玄”就是“无”,运动起来的“玄”便是“有”。“玄之又玄”,就是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和不同振幅的弦波之间的复合运动及其嵌套结构,形成大千世界。</b></p> <p class="ql-block"><b>波与反相波干涉形成驻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进一步的是,房老师说,物质就是相同频率的弦波相互干涉后形成的驻波效应,给人类一种“物质”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驻波是指频率相同、传输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干涉叠加后的状态。相加的点出现波腹,相减的点形成波节。波节和波腹的位置始终不变,给人“驻立不动”的印象,但它的瞬时值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如果这两种波的幅值相等,则波节的幅值为零。所以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叠加相消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大概猜到光量子双缝试验为什么不观察就是波,观察就是粒子的原因:就是经观察者眼球或镜头反射回去的光波,与原波相干涉,形成了驻波效应,造成原有波函数的坍缩,呈现出粒子状态。</p> <p class="ql-block">  根据高等数学知识,任意的函数通过傅里叶变换,都能够表示为正弦函数的线性组合的形式。且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也容易求出,而且形式与正变换非常类似。揭示了一切运动的正弦本质。而正弦函数是研究充分且相对简单的函数,极有可能是宇宙最基本、最底层的运动模式,因为正弦的无穷阶导数都是它自己的样子,只是相位不同,是一种无限自相似结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高等数学来看,这里的“玄”就是最基本的正弦运动,“玄之又玄”,就是不同频率、不同振幅和不同相位的正弦波的复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奇妙的是,现代数学发现傅里叶变换是如此的好用和有用,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伟大。由人的主观意识推导出的数学结论,能在客观世界中得到验证,这本身就是一种神奇,背后支撑的力量就是道,道就是造物主,道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根据初等数学知识,单位圆周运动质点在X轴上的投影为余弦振动,在Y轴上的投影为正弦振动。正弦和余弦本质上相同,只是初始相位不同。</p><p class="ql-block">  如果宇宙的最基本运动为一维正弦振动,那么相互垂直的正弦振动的合成必然为二维圆周运动,再扩展到三维空间,必然复合成螺旋运动。</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宇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都是分形,无论天体还是微观世界都是遵循一样的规律。所以你能看到地球的自转加公转等于螺旋运动。科学家近日用超高速相机拍摄到光量子的螺旋前进图像而非纯粹直线运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从正弦创世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玄”就是最基本的一维正弦振动,“玄之又玄”,就是</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维正弦振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复合化生</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维旋转运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增维后复合化生出</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维螺旋运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多层次螺旋运动嵌套化生宇宙万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正含义:道是无数个零维弦的总和,每一个弦都是单独的能量奇点,是“无“,一旦因为某种原因被激发,由于无静止质量,必以光速在某确定方向产生正弦振动,生成一维弦,此即为“</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道生一</b><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两个不同方向的一维弦复合纠缠必然产生二维圆周运动</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生二)</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两个不平行的圆周运动复合体纠缠则产生螺旋运动,圈占一定体积的三维空间</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生三)</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呈现出“物质”状态,形成基本粒子。组合弦作螺旋运动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核力场、电场、磁场和引力场。这些微场按一定规则,可以把无数的基本粒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宏观物质</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生万物)</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物质内部其实是极致虚空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51, 51, 51);"><i> 更进一步的是,我们的世界遵循右旋法则,</i></b><b><i>反物质</i></b><b style="color:rgb(51, 51, 51);"><i>遵守左旋法则。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微观上旋向相反的能量弦光速对撞干涉,形成驻波,造成三维螺旋结构坍塌,</i></b><b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i>物</i></b><b style="color:rgb(51, 51, 51);"><i>质湮灭,复归于无,</i></b><b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i>产生一个新的能量奇点,形成伪真空。这种新的驻波奇点并不绝对稳定,偶尔会还原出两个相反方向的能量弦,光速振动,分别聚合升维成新的物质和反物质,由于没有环境磁场分隔,它们很快会相遇湮灭,这就是所谓的“量子涨落”。试验表明,在高能射线轰击下,物质和反物质总是成对产生,在环境磁场作用下,可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聚合,形成正反两个物质区域。</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因为正弦振动是宇宙最底层的运动形式,表现为高低点的循环往复切换,而万物属性都是这一最基本特性的延展及组合呈现。所以《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就成为必然逻辑:矛盾互相依存,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过程中有强有弱,强者承载道的本体,弱者引领道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  民间科学家张详前的统一场论,在统一解释四种不同的基本力时也能自洽,他认为宇宙中只存在物质和空间,没有什么暗物质暗能量,也没有别的东西。宇宙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宇宙中小到电子、质子,大到地球、银河系,自由质点都以螺旋方式在运动,包括空间本身也是以柱状螺旋方式在光速运动。而且实验还证实了变化的电磁场可以产生引力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统一场论中的“玄”就是最基本的螺旋运动,“玄之又玄”,就是螺旋运动的多层次嵌套分形。</b></p> <p class="ql-block">  涡线的极坐标方程是自然常数e的指数函数,其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无穷阶导数就是原封不动的自己,所以涡旋运动极有可能也是宇宙间最底层的运动形式,具有完全的无限自相同结构。</p><p class="ql-block"> 涡旋创世论认为:宇宙充满了空间量子,静止质量为零,这就是“无”,一旦受到激发,就会以光速形成微涡旋运动,并产生四种基本力,给人以“物质”的感觉,这就是基本粒子“有”。无数的基本粒子嵌套组合,形成宏观世界。</p> <b>银河系巨型涡旋结构</b> <p class="ql-block">  涡旋运动和螺旋运动本质上一样,只不过涡旋运动旋转半径及转速分布不均匀。涡旋运动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大到星系,小到飓风、漏口水流,微到电感涡流等。粒子集群中心部位高速旋转,经粒子间摩擦作用(不是刚性约束)带动整个流场运动,必然形成涡旋运动。而且原子内部可能也存在微涡旋运动。银心对星球的引力,可能本身并不存在,只不过是涡旋运动形成的向心力,大小取决于空间密度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所以,涡旋创世论中的“玄”就是涡旋运动,是比螺旋运动更普遍的形式。“玄之又玄”,就是涡旋运动的多层次嵌套。</b></p> 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的20世纪自然科学的第三大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破解了“生命之谜”,人类从此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并且对遗传的研究迈入了分子层面。 <p class="ql-block">  唐代伏羲女娲创世图壁画,手握规矩,蛇身作螺旋状缠绕,暗示了生命运动的双螺旋本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对分子生物学而言,这里的“玄”就是双螺旋,“玄之又玄”,就是DNA双螺旋的解构、复制和重组,承载了生命体所必须的全部信息,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终极奥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从此,生物学家可以制造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生物及器官,病毒学家也可以批量制造各种超级病毒,然后散播、检测,最后收钱杀毒,诞生了很多新兴产业。 </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工业文明完全取代农业文明后,科学家历尽艰辛终于爬上了人生巅峰,累得瘫软在地,正要张口伸舌以辅助散热时,抬头却看见老子坐在高处闭目养神。。。老子鄙夷地斜了他一眼,小声嘀咕道:成天不球干正事,尽他马瞎折腾。地球危如累卵,尔等罪无可恕。。。说完老子唱着“无为歌”飘然离去,只剩下科学家秃顶上的两根杂毛在寒风中凌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