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丰乐桥、石牌楼残存构件探寻

Sunshine

<p class="ql-block">某日听坊间老人讲起:1966年8月,特殊时期,众人用绳子把丰乐桥和石牌楼拽倒了。特别是石牌楼,用了很多的石料。残损的石料废物利用,拉到了河坎村的小河边修桥了。印象中,河坎村小河桥确实有很多石板,小时候不懂,么注意。周末有空,就过去实地看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因为江滨恒大城修建的缘故,河坎村河坝地形地貌变化比较大。从江边G108国道进去,到的是博望村(汉博望候张骞故里)河坝。传言说修了桥,就把几个桥都看了一些。 </p> <p class="ql-block">从新G108国道过来,能看到的是博望村的小桥,只见码头的石条</p> <p class="ql-block">河边现在很多地征用了,所以小河以南大面积废弃的果园、苗圃,沿河走路勉强可以通过。</p> <p class="ql-block">经过确认,丰乐桥和石牌楼残余石料确实是用在了河坎村小河桥的修建。两处分布点,一处是菜市场后门南200米左右的小桥,出现破碎石料很多。一处是原桃花园度假村南边小桥下,有一个大型带雕琢的石构件。这个石构件从哪里来、为何在这地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西边桃花园度假村南边的小桥下,发现的一大型石构件</p> <p class="ql-block">距村民讲,菜市场后门这座桥本在菜市场后门位置,1999年小河抽直改造,旧桥拆了朝南挪了200米左右,到现在的位置。这也解释了,自己印象中桥是平的,而非拱桥。原来的旧桥在村边,也没现在这么远!让人很惋惜:桥南有两个石柱子,应该是丰乐桥的桥柱。据说早些年石牌楼上那两猴子雕刻件还在桥边,不知何时让文物贩子盗走了。目前能看到的,只有水边码头上光溜溜的石条,还有北桥头东侧杂草掩映下的石构件。一个小狮子头、一个螭首,一段雕刻着菊花的栏杆残件.......</p> <p class="ql-block">石牌楼图片放这里,残件好对照</p> <p class="ql-block">建修年代不详,毁于1966年8月</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形制一般分为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顶上的楼数,有一楼、三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城固的石牌坊,是三间四柱、三楼的样式。建筑宏伟,雕刻精美。四柱顶端各有雕刻,四柱正反两面均刻有楹联,中间横额也有字,但囿于当时胶片照相技术所限吗,照片无法看出是什么字了。后来考证,坊上刻有董其昌手笔"南国文宗″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疑似来自于文庙泮池启文桥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左右各一根</p> <p class="ql-block">狮子头</p> <p class="ql-block">螭首</p> <p class="ql-block">据说小河桥当时还有“石猴子”,但前些年被蟊贼盗走,无图可留,很可惜!</p> <p class="ql-block">菊花纹石雕</p> <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河道抽直,修建新桥,把旧桥的石构件残余又搬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城固二中,图中叫西北师院,推断应该是民国、解放前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2022年,解放街老街区污水管网提升施工,在施工时挖到了当年石牌楼的础石。</p> <p class="ql-block">有人提议解放街搞成文化古街区,但种种原因,一直么动静。不允许大拆大建,住户门板现在很多都卷闸门样式了!老街区改造,谁见谁头疼</p> <p class="ql-block">具体位置,在今天解放街博望街道办以南一点点位置</p> <p class="ql-block">丰乐桥的原址:今天盐店巷东口处。</p> <p class="ql-block">城固衙门口,清末,重新上色过</p> <p class="ql-block">城固城隍庙:围挡改造了好几年了,一直么见开放</p> <p class="ql-block">1976年的南街</p> <p class="ql-block">钟楼,拍摄于1976年</p> <p class="ql-block">钟楼,拍摄于90年代,下面在卖钟表</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钟楼,几十年了银行还在,东北角位置</p> <p class="ql-block">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沧海桑田,不外如是。文物保护,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付:张凤翮(he)生平</p><p class="ql-block"> 张凤翮,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上元观人,明朝天启年间(1625年)考取进士,历任御史,云南巡按,三吴学政。因论政事,建议丁随粮行,朝廷采纳,调任浙江按察使,继升江西巡抚。崇祯十年丁丑年((1637年)),侍御史张风翮建云南大理鸡足山善雨亭,筑环城严禁舍身(寺院西面边缘有一断崖-舍身崖),筑四观楼于城上. 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天柱峰也因此得名“金顶”。当年张凤翮移铜殿时,太和宫铜殿的基座、下层平台砂石浮雕栏杆未拆,遗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功不及乡里,何以及天下”!张凤翮平时常以此语自砺。凤翮卸任回故乡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原五门堰支流在上道院乡尹家营一带有三道堰,因倒江沟来水猛,堰口常毁,水稻收获无保证,灌区群众深受其苦。张凤翮见之,立即同县令商议,报上级批准,由他捐资,召工匠,备石料,亲自主持修建,一月告成。群众受益后,感戴不已。还在城东湑水河边,领导群众修建新堰浇灌翟家寺、廉家庄一带土地,该堰被称为新堰,即后来的麦草堰。</p><p class="ql-block"> 老家上元观原先地低水高,民舍据滩地而建,简陋零散,易受洪水和贼盗危害。凤翮为改变旧貌,造福乡里,亲自察地势,献巨资,倡导当地民众,填低洼,垒城堡,悉居其中,以保平安。乡民喜不自胜,合力修建,不久即成。其位于乐城故址之南,故名南乐堡。此堡原有城墙、城河,开东、西、南、北四门,门头各建两层城楼。 1950年之后,因失其实际意义,随着建设的发展逐渐毁除。</p><p class="ql-block"> 为表彰张凤翮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朝廷传旨在城固建石牌坊,旌表其母教子有方,坊上刻有董其昌手笔"南国文宗″四个大字。建修年代明崇祯年,应该是公元1628-1644年之间。此牌坊立正街中心(今城固鞋厂门口处),通常人称“石牌楼”。因其构筑伟,雕工精美,且全用人力起重套接而成,见者无不啧啧称绝。后石牌坊毁于1966年8月动乱中。</p><p class="ql-block"> ---见《张骞故乡城固县》一书65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