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山书院换新颜

在海一方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在海一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466841</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朐山书院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朐山路中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书院,始建于1759年。2016年年底,朐山书院在蜘蛛山南麓复建,并于2021年10月31日正式开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朐山书院原在海州西大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永书支库存节余钱三百八十缗(一千文铜钱穿成一串为一缗),购买海州张文茁房屋,建朐山书院,聘请宜兴翰林李英为院长。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州李逢春在海州南门外蒲神庙左侧重建朐山书院,建有书室3间、讲堂3间,门楼1座,耳房2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嘉庆七年(1802年),知州唐仲冕创建石室书院,朐山书院改为小学,成为针对少儿的初等启蒙教育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年间,小学逐渐废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复建朐山书院项目位于连云港海州区,东风路南侧,朐阳门外,北临涧西,小王庄南侧,范围包括蜘蛛山、锦屏山部分、原炸药库和白鸽涧塘坝,占地面积55公顷,项目周围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拟打造为生态、自然、幽静、原始且富有一定人文底蕴的复合型生态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项目总投资约1.5个亿,建设期为3年,分四期进行:1.建设景区栈道和樱桃园及周边绿化;2.建设核心朐山书院;3.建设湖面景观桥、1-10号建筑,山体复绿、亮化等建设;4.景区停车场建设等。已于2021年10月31日正式开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复建的朐山书院,采用青砖、红檐的古建筑风格,成为一座具有特色的古建筑群。书院内设有明伦堂、独临轩、自揽阁、泠音阁、悠然轩、飞彩阁、听雨轩等12栋建筑,引入音乐、盆景、书法、剪纸、雕塑、茶艺、篆刻等文艺、非遗项目,将教育传统与园林美学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多元融合的文化艺术高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复建后的朐山书院的核心功能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学术研究交流:朐山书院承担着学术研究交流的功能,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文艺创作平台:书院内设有艺术交流展示馆,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和展示的平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非遗传承保护:书院引入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音乐、盆景、书法、剪纸、雕塑、茶艺、篆刻等,致力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书院学堂课程:书院设有学堂,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和课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其它功能:朐山书院不仅是一个文化教育场所,也成为了连云港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书院周围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泼墨挥毫写生、吟诵古典诗词、观赏非遗大展、演奏国乐经典、聆听艺术沙龙等多种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朐山书院忆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韵古风多雅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杰江淮垂国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星辰华夏照桑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贤功盖郁州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辈追寻黄海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薪火传承忠骨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心依旧奏新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朐山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表达了对书院传承精神的敬仰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