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镜: 軎孳</p><p class="ql-block">拍摄、文字:周安林</p><p class="ql-block">地点: 京畿路</p> <p class="ql-block"> 京畿路,曾经是一条旧镇江依山而建坡度最大的一条马路,晚清沪宁铁路通车后,镇江火车站建在京畿路西边约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火车来往需经过京畿路南宝盖山中的隧道停靠镇江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代人记忆中,京畿路、伯先路、大西路、中华路都曾经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地方。这是因为镇江处于长江与大运河的十字黄金交汇水道,南来北往从火车站下车前往轮船码头到苏北的旅客,或从轮船码头下船去火车站乘火车的旅客,都要经过这几条道路。那时光镇江开扬州的轮渡一天就要开好多班。路上来来往往人流如潮,人挤人,人碰人是常态,可谓车水马龙。</p><p class="ql-block"> 从京畿路历史上两侧的建筑来说、应该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云台山南坡晚清到民国风的建筑为主,主要有丁字路口的百年澡堂,水泡皮的“大舆池”(在吃早茶的二楼向北窗户看方可见)、大清邮政局、晚清吉庆里建筑群、世界红卍会镇江分会、还有沿街的骑楼等,都为有钱人阶层建筑。而京畿路南侧,也就是宝盖山的北坡,绝大部分为市井小民的自建房屋,五花八门,不规则状沿巷道向山坡上延伸,从保存的现状可见曾经的平民密集居住状况。</p><p class="ql-block"> 随着长江水道北移,废了千年镇江港,昔日繁华的这几条路都逐渐冷落下来。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沪宁铁路镇江市区铁路南移,镇江火车站移向宝盖山南侧的中山路(过去叫劳动路)废了宝盖山铁路隧道。那时城市建设规模向东、南、西的外扩发展,一个个住宅区开发,一栋栋住宅楼拔地而起,年青人成家后大都外移搬迁新住宅楼,从而造成老城区内老人居住为主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镇江西区冷清状态,京畿路上繁华的热潮也凉了下来,前几年路边民居还存在不少空关房。好在那时云台山坡的明清建筑保在完好,而京畿路南侧千差万别的民间自建房随着岁月的凄凉破败不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着镇江西津古渡的开发成功,大量国内外游客涌入镇江,大西路山巷一帶拆迁叫停、镇江有关部门就开始着手大西路、伯先路和京畿路的修缮保护工作,存关部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晚清民国风建筑得以原生态展现在市民面前,从而促动了京畿路南侧民房当前的保护、开发利用。</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京畿路,今年的变化特别大,作为摄影人感触特别深,京畿路上镇江民间特色逐步显现,京畿路早茶、烧饼、甜水铺等逐渐进入游客的视野,开张的店铺都游客盈门。从我拍摄过程中的人来说,除本地人前来网红打卡外,有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游客,应该说京畿路受西津古渡游客潮的影响,开始红火起来,游客多了,摄影爱好者也多了,欣喜看到打卡京畿路,感悟民国风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网红潮流,京畿路是又一张镇江闪亮的名片飘向全国、飘向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