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9日 周四 晴 1一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若论上海最吸引人的地方,非外滩莫属。它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黄浦江西岸,是魔都上海最核心的区域。作为一个在上海住了一阵子的外地人,到过多少次外滩,已经记不清了。有时是路过,有时是陪家人亲戚去观光。不过,基本上没怎么把外滩当作一个景点仔细深入地游览过,拍的照片也都分散在其他美篇当中,头脑中对外滩的印象也是碎片化的。这几天特意又去了几次外滩,拍了几张照片并将其单独成篇,以便保存对外滩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b></p> <p class="ql-block">字下图上</p> <p class="ql-block">外滩街景</p><p class="ql-block"><b>外滩原本是黄浦江边的一片自然滩地,外滩这一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外”是相对于上海老县城而言的。老县城在现在的人民路和中华路合围区域内,上海本地人称之为老城厢,著名的豫园和城隍庙就位于其中。当时城内的居民将县城之外的黄浦江滩地叫做“外滩”。在上海开埠后,外国商行、银行等机构在外滩沿岸建设了大量建筑,这一名称就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这一临江区域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外滩街景</p><p class="ql-block"><b>一百五十多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1843年上海开埠,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称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b></p> <p class="ql-block">外滩街景</p><p class="ql-block"><b>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b></p> <p class="ql-block">外滩街景</p><p class="ql-block"><b>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b></p> <p class="ql-block"><b>如今,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已成为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打卡。</b></p> <p class="ql-block">黄浦江</p><p class="ql-block"><b>穿城而过的黄浦江,见证了上海沧桑巨变和蓬勃发展,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百年历程,也见证了外滩的发展与繁华。它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外滩观光平台</p><p class="ql-block"><b>外滩观光平台建造在黄浦江边的防汛墙上,外滩有多长观光平台也有多长。它是观赏外滩和黄浦江两岸美景的理想地点,游客可以欣赏到浦江两岸的高楼大厦、历史建筑以及夜景灯光秀。</b></p> <p class="ql-block"><b>全景模式拍的陆家嘴全景,虽说有点怪,还挺有意思的。</b></p> <p class="ql-block"><b>外滩观光平台看陆家嘴</b></p> <p class="ql-block">外滩观光台</p><p class="ql-block"><b>一直都想拍张外滩全景,可是在外滩观光台上是无法做到的。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必须得找到一个位置较高的拍摄点。外滩的高楼很多,但有的是办公楼,普通游客连门都进不去,更别说爬上它的楼顶去拍照片了;有的则是咖啡厅酒吧之类的营业场所,进去则需要消费,且价格死贵,即便是花钱上去了,也拍不到外滩全貌。</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个绝绝的外滩全景机位终于被我找到了!</b></p> <p class="ql-block">BFC导航览图</p><p class="ql-block"><b>沿中山东二路向南,过了新开河路不远就是BFC。外滩BFC,即外滩金融中心,是上海的一个地标级商业综合体,位于中山东二路600号。BFC范围很大,面积达4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含两栋180米高的双子塔楼和三座独栋办公楼,以及购物中心、艺术中心、酒店等。</b></p><p class="ql-block"><b>找到图中红框中的两栋楼,南区商场五楼有楼顶花园,复星艺术中心四楼有大露台。它们均可上去拍照并且完全免费免约。</b></p> <p class="ql-block"><b>在上海许多地方都能见到的“I love shanghai”雕塑</b></p> <p class="ql-block">BFC复星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b>上露台的电梯在大楼背面,进了电梯直接上四楼。四楼是个咖啡厅,只要跟服务员打个招呼,就可以进入露台,人少,想怎么拍都行。这里一定是拍外滩全景最佳机位,没有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咖啡馆门外有一个宽大的露台,是外滩和陆家嘴的绝佳观景台,视野开阔,毫无遮挡。</b></p> <p class="ql-block">外滩全景</p><p class="ql-block"><b>外滩全貌一览无余</b></p> <p class="ql-block">外滩全景</p><p class="ql-block"><b>浦江两岸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南区商场入口</p><p class="ql-block"><b>南区商场里有电梯上五楼,出了电梯就是一个很大的楼顶花园。</b></p> <p class="ql-block"><b>楼顶花园风光</b></p> <p class="ql-block"><b>楼顶花园风光</b></p> <p class="ql-block"><b>BFC南区商场楼顶花园视角</b></p> <p class="ql-block">中山东二路1号甲一一信号塔</p><p class="ql-block"><b>此塔原为洋泾浜气象信号台、外滩信号台,初建于1883年,是亚太地区早的信号台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1907年建造。圆型塔高50米,顶部装风向仪。1993年外滩道路拓宽时,信号台整体东南移位20余米。</b></p><p class="ql-block"><b>信号塔位于延安东路口,这里是中山东二路与中山东一路的分界点。从这里出发,沿着中山东一路往北到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距离约为1.5公里,这一段就是举世闻名的外滩。外滩的官方名字叫“中山东一路”。</b></p><p class="ql-block"><b>延安东路口是外滩的起点和南端,从这里沿江往南直至南浦大桥是南外滩。</b></p> <p class="ql-block">陆家嘴滨江看外滩的万国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外滩万国建筑群是指上海外滩矗立着的一片租界时期的建筑,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也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b>这些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由各国建筑师设计,融合了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和元素,如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等。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上海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的集中体现。</b></p><p class="ql-block"><b>旧上海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被人们称为“十里洋场”,外滩便是十里洋场的起点。</b></p><p class="ql-block"><b>下面是外滩由南至北临江建筑的一些简单介绍。</b></p> <p class="ql-block">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p><p class="ql-block"><b>该楼初建于1916年,楼龄109年。由英国麦边洋行投资,马海洋行设计,是当时外滩上最高的一座建筑。因其门牌是中山东一路1号,又是外滩建筑群最南端的起点,所以被称为“外滩第一楼”。1917年,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入此楼并将其命名为亚细亚大楼。上海解放后,该楼由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使用,因此又名“冶金设计院大楼”。目前仍习惯称之为“亚细亚大楼”。</b></p> <p class="ql-block"><b>亚细亚大楼正门有四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各两根,内门又有两根小的立柱,左右各一根。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整体呈现出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b></p> <p class="ql-block"><b>大楼门庭</b></p> <p class="ql-block"><b>亚细亚大楼内的天窗</b></p> <p class="ql-block">外滩2号上海总会大楼</p><p class="ql-block"><b>1864年建楼,最初为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1909年在原址建6层新楼,楼龄116年。 解放后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1989年12月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就开在这里。现为希尔顿旗下的华尔道夫酒店。</b></p> <p class="ql-block"><b>2009年,华尔道夫酒店集团购得大楼使用权,并进行彻底修复,严格按照当年的设计图和历史资料进行还原。</b></p> <p class="ql-block"><b>室内装饰奢华而典雅。</b></p> <p class="ql-block"><b>富有情调的小楼梯</b></p> <p class="ql-block"><b>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b></p> <p class="ql-block"><b>普通游客可以推门而入并且允许拍摄。</b></p> <p class="ql-block">外滩3号友宁大楼 有利大楼</p><p class="ql-block"><b>建成于1916年,楼龄109年。1922年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读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b></p><p class="ql-block"><b>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新文艺复兴风格,三段式立面配以巴洛克式装饰,简约而优雅。外滩3号不仅是上海的历史建筑瑰宝,更是汇聚了美食、艺术、文化、音乐及时尚的优雅社交及休闲场所。</b></p> <p class="ql-block">外滩5号日清大楼</p><p class="ql-block"><b>1921年日本人在外滩造楼,直到1925年峻工,楼龄100年。抗战结东,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现在大楼东部的一、二楼为华夏银行上海支行。三楼是景观餐厅酒廊。</b></p><p class="ql-block"><b>其外观为“日本近代西洋式”,各层房间高敞开阔,原来有两部电梯,另有木梯直通六楼而至平顶。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而上面三层装饰比较讲究,有古典立柱和有浮雕图案的窗框,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它建筑交相辉映。</b></p> <p class="ql-block">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p><p class="ql-block"><b>楼龄128年。1897年5月,中国通商银行在中山东一路6号开张,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家银行。1906年新建。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 </b></p><p class="ql-block"><b>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拥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三角造型,显得庄严而古老。</b></p><p class="ql-block"><b>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b></p> <p class="ql-block"><b>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内部的旋梯设计独特且优雅。该旋梯为老式黑色烤漆材质,旋转而上,给人一种庄重而复古的感觉。旋梯所在的区域通常也是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b></p> <p class="ql-block"><b>旋梯中心的高大灯柱</b></p> <p class="ql-block"><b>窗外</b></p> <p class="ql-block">外滩8号旗昌洋行、 电报大楼、 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p><p class="ql-block"><b>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建成于1908年,楼龄117年。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b></p> <p class="ql-block">外滩9号<b>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b></p><p class="ql-block"><b>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將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楼龄114年。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b></p> <p class="ql-block">外滩12号<b>汇丰银行大楼、 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b></p><p class="ql-block"><b>1923年建成汇丰银行大楼,楼龄102年。当时的造价为1000万两白银,同时也是外滩占地最广,体形最大的建筑。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上海市政府进驻,1997年上海市政府迁移大楼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租用该大楼。</b></p> <p class="ql-block">外滩13号<b>浦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b></p><p class="ql-block"><b>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关署。1925年重建, 楼龄100年,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上面有高大的钟楼,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b></p> <p class="ql-block">外滩14号<b>宝顺洋行、 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 上海市总工会</b></p><p class="ql-block"><b>楼龄83年。19世纪下半叶,宝顺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1928年交通银行也将总部迁到此处。1937年,交通银行委托匈牙利建筑师鸿达重新设计大楼,并于1947年至1948年间重建为装饰艺术风格的六层大楼,这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1951年交通银行总部迁回北京, 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b></p> <p class="ql-block">外滩15号<b>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b></p><p class="ql-block"><b>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楼龄123年。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 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b></p> <p class="ql-block">外滩16号<b>台湾银行大楼、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b></p><p class="ql-block"><b>建于1924年,楼龄101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b></p> <p class="ql-block">外滩17号<b>友邦大厦、字林大楼</b></p><p class="ql-block"><b>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出资于1924年建成,楼龄101年。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b></p> <p class="ql-block"><b>九江路口</b></p> <p class="ql-block">外滩18号<b>麦加利银行大楼、 春江大楼</b></p><p class="ql-block"><b>此楼建于1923年,楼龄102年。原是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1955大楼被接管,改名“春江大楼” 。2002年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外滩18号的名义新装亮相。2004年底,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滩19号中央饭店、 汇中饭店</span></p><p class="ql-block"><b>现楼楼龄117年。原建筑始建于1854年,是当时上海少有的西式高档酒店,由香港上海饭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也是外国人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家带餐饮的酒店。它初名为中央饭店,后来改名为汇中饭店。1906年,汇中饭店决定拆除旧楼,新楼于1908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上海解放后,汇中饭店于1952年歇业,并由其他单位租用。1965年,该建筑改建为和平饭店南楼。</b></p> <p class="ql-block">外滩20号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p><p class="ql-block"><b>英籍犹太人沙逊1877年来上海买下外滩20号,1929年9月落成,楼龄96年。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现在要花上88888元才可在此住宿一晚。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原汇中饭店并入后, 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b></p> <p class="ql-block"><b>和平饭店南北楼之间的街道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南京路。</b></p> <p class="ql-block"><b>南京路与外滩成丁字形相交。通向外滩的马路很多,但外地游客因不熟悉道路不知晓,只认得南京路这一个口子。所以每天从傍晚开始,这里的游人便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人们乌泱泱地潮水般从这个口子涌向外滩观光台。完了后又乌泱泱地从这里各奔东西而散去。当然离外滩最近的地铁站是南京东路站也是形成这个景象的原因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南京东路路口</b></p> <p class="ql-block">南京东路路口</p> <p class="ql-block"><b>下午四点左右,外滩观光平台上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了。</b></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外滩的陈毅雕像</p><p class="ql-block"><b>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b></p> <p class="ql-block">外滩22号 太古洋行</p><p class="ql-block"><b>位于中山东二路22号,原太古洋行大楼,办公楼。新瑞和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1906 年建,楼龄119年。折衷主义风格。初建高4层。</b></p> <p class="ql-block">外滩23号<b>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b></p><p class="ql-block"><b>建成于1937年,楼龄88年。 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1936年10月10日宋子文主持大厦的奠基。1941年大楼成为汪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直到1946年,中国银行迁入办公。 </b></p> <p class="ql-block">外滩24号<b>横滨正全银行、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工商银行上海分行</b></p><p class="ql-block"><b>1924年建成,楼龄101年。该大楼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b></p> <p class="ql-block">外滩26号<b>扬子大楼、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b></p><p class="ql-block"><b>建成于1920年,楼龄105年。为杨子保险公司使用。1941年扬子保险公司被日军接管,抗战发胜利后复业。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大楼改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使用。 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b></p> <p class="ql-block">外滩27号<b>怡和洋行大楼、外贸大楼</b></p><p class="ql-block"><b>1922年11月落成,楼龄103年。原为怡和洋行大楼。 太平洋战笋爆发后,怡和洋行被日本三井洋行接管,1946年恢复营业。1955年大楼被接管,以后由上海外贸管理局及下属公司使围, 故被称作“外贸大楼”。</b></p> <p class="ql-block">外滩28号<b>格林邮船大楼、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b></p><p class="ql-block"><b>1922年落成,楼龄103年。7层钢筋混凝士结构,另有2层地下室。建筑风格采用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1950年起由房管部门管理。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 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国使用。 </b></p> <p class="ql-block">外滩29号<b>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大楼、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b></p><p class="ql-block"><b>1911年到1914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外滩29号建造大楼,楼龄111年。楼高21.6米, 但只有3层。1956年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改名东友大楼,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现由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b></p> <p class="ql-block">外滩32号<b>半岛酒店</b></p><p class="ql-block"><b>2009年建成开业,楼龄16年。 它是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旗舰酒店,上海半岛酒店雄踞历史悠久的外滩,直面黄浦江的潮起潮涌,是近几十年来外滩第一座新落成的建筑物。 </b></p> <p class="ql-block">外滩33号英国总领事馆</p><p class="ql-block"><b>建成于1873年,楼龄152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1884年,英国建造了一幢领事馆官邸,1966年领事馆关通,该大院成为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 </b></p><p class="ql-block"><b>外滩33号为英国总领事馆和领事官邸两座楼。</b></p> <p class="ql-block">原英国总领事馆/总领事官邸</p><p class="ql-block"><b>1873年竣。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典型的外廊式。H型平面布局,清水砖外墙,底层中部有五孔券廊,2层为廊式内阳台,四坡屋面。</b></p><p class="ql-block"><b>总领事官邸建于1882年,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与总领事馆相近,底层采用券柱廊。 </b></p> <p class="ql-block"><b>外滩33号主楼采用了英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设计经典,屋顶为西式的四坡顶,但铺设了中式的小青瓦,展现了英式风情与中式韵味的交融。</b></p> <p class="ql-block"><b>领事官邸建筑属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风格,建筑底层南侧采用拱券柱廊,柱头为精美的罗马风柱式,在外滩建筑中较为少见。</b></p> <p class="ql-block"><b>外滩33号不仅是两座洋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是外滩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塔</p><p class="ql-block"><b>上海市人民英雄塔是为了纪念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b></p><p class="ql-block"><b>该纪念塔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建筑美学,以三根擎天巨柱象征不朽的革命精神。下沉式广场营造静谧氛围,环墙镌刻历史,浮雕再现先烈伟业,激励后人铭记历史,传承无畏精神。其开放时间为每日07:00至19:00。</b></p><p class="ql-block"><b>此外,纪念塔晚上的灯光是红色的,寓意“红色记忆”,同时也是点亮浦江夜景的起点,象征着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是上海值得一游的地标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苏州河与黄浦江两江交汇口</b></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p><p class="ql-block"><b>外白渡桥位于中国上海市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连接黄浦区和虹口区,南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与南苏州路路口,北止于虹口区大名路与北苏州路路口。</b></p> <p class="ql-block"><b>外白渡桥为简支钢桁架桥、全钢结构铆接桥梁、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三车道城市主干道。</b></p> <p class="ql-block"><b>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由英国人威尔斯等人建造,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上海居民愤起抗争后市民过桥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可以白渡的桥还有一座,即距此不远的如今的四川路桥。为了区分,将上面的那座桥称“里白渡桥”,下游的威尔斯桥则叫做“外白渡桥”。</b></p> <p class="ql-block"><b>外白渡桥是外滩的北端终点,过了桥的沿江平台称为北外滩。</b></p> <p class="ql-block">外滩夜景</p><p class="ql-block"><b>外滩夜景如梦如幻,霓虹与星辉共舞。黄浦江畔,摩天大楼的灯光闪烁,与古典建筑的轮廓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迷人的画卷。外滩的灯光璀璨夺目,犹如银河倾泻,映照着黄浦江的波光,美得令人心醉。魔都的夜极具繁华与浪漫,步外滩,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b></p> <p class="ql-block">外滩</p><p class="ql-block"><b>昔日十里洋场之起点,今天魔幻之都的中心。</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上海外滩,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那鳞次栉比的万国建筑群,每一栋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黄浦江畔,江水悠悠,承载着上海的繁华与沧桑。对岸的陆家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与外滩的老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从信号塔到外白渡桥,一路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b></p><p class="ql-block"><b>外滩的夜景更是迷人。华灯初上,建筑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得愈发清晰,江面上倒映着五彩斑斓的光影,如同梦幻般的画卷。游船穿梭其间,汽笛声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却又增添了几分灵动。</b></p><p class="ql-block"><b>此次游览外滩,让我深刻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它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外滩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上海发展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回味。</b></p> <p class="ql-block"><b>一篇一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