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古琴进校园

<p class="ql-block"> 明天早上期末考试,现在是今学期最后一节课,我在五3班弹琴,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小憩一下。</p><p class="ql-block">‍ 我告诉学生,这是一千八百年前诸葛亮用空城计对付司马懿时,在楼上弹琴故作镇定所用的乐器。在沉雄、浑厚、高古、苍茫的乐韵中,两位军事家、权谋家展开了一场以生死作赌注的心理博弈。司马懿深知只有诸葛亮的存在,自己对于曹操来说才有利用价值,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识破而不说破,转而对身边的儿子说:“我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铮铮之声有如雄师百万”,故意让将士听到,传递了撤兵的理由。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懂得权衡利弊,断定司马懿识破而不会说破,因此能安然弹琴。</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中,伯牙使用的也是这种乐器。伯牙用琴声描写崇山峻岭,樵夫钟子期听琴声说:“巍巍乎若高山”。伯牙转而描写河流,钟子期听琴声说:“洋洋乎若流水”。因为两人心灵相通,知音,成了知己,<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之说。</span>他们相约一年后再次相聚,来年,伯牙按期而至,此时好友钟子期已不在人世,伯牙无比伤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知音,</span>砸破古琴,永不弹凑。</p><p class="ql-block">‍ 琴棋书画四大雅乐,古琴排首位,是国风最浓厚的乐器,也是古时帝王将相的修身之器,后来被文人士大夫阶层𠄘传下来,成为文人音乐,盛行了两三千年。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封建社会的末落,科举制度的结束,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踵而来,风云变幻,朝代更迭,琴式衰微。中国的历史进程进入了近代、现代社会。不知不觉,古琴早已被大多数国人遗忘,九大琴派风烛残年,一息尚存。新中国成立,古琴协会跟着成立,并展开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古琴拯救工作,包括搜索琴人,录音、收集琴谱、文献等。发现泱泱大国琴者不足百人,斫琴师不足十人,中华琴脉岌岌可危。为了古琴的延续,中央音乐学院率先开设古琴专业,聘请吴景略、管平湖等民间顶尖大师入编任教,星星之火 开始燎原。</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末,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也把古琴列入保护名录。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古琴演奏、诵读诗经、全球播放,古琴一下子让更多人认识。随着中国的崛起,建立文化自信,重视传统,中小学教材大量删减译过来的洋文,加入了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古琴也曾出现在试题上,主流的引导,逐渐拂去古琴上的历史尘封。</p><p class="ql-block">‍ 我于2013年始学古琴,至今有十余载矣,从最初的生硬酸涩到如今相对流畅,免不了刻苦研习。一路有琴声浸润的日子,使我的心灵得以在喧嚣的尘世回归宁静。2019年(疫前),中央音乐学院为培养古琴教师而开设课程,我前往学习,我不是奔古琴教师资格证而沽名钓誉,而是要得到文化中心、六朝古都去寻求国萃真传,有幸得到名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学习。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办公室里必备古琴,教学、练书法之余必弹上一曲,可缓解疲劳、消除烦恼、甚至寄托忧思。同事在办公室我就小心翼翼地弹,以免影响同事工作。我独自在办公室的时候,干脆用扩音器,肆无忌惮、激情澎湃地狂拨。有时也会在讲台上弹奏,让承传千年的乐韵浸润学生心灵。寒暑假外出游走我必带上古琴,览物之情,在弦上直抒胸怀,有时弹至激烈处形骸放浪而不自知。当琴声回荡在幽谷深涧,我感觉到弦上的音乐与山涧幽谷的回音、与林中鸟啼、与草中虫鸣一起在合奏,那种境界、那种自我淘醉的愉悦无法言说。</p><p class="ql-block">‍ 同一市区的其他学校,会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授课,如沿江小学有非遗—南派粤剧进校园;向阳小学有非遗—-吴川泥塑进校园。而我是本校一名教师,我学琴、授琴,都是在工作期间进行的,我的琴艺生于斯长于斯扬于斯,是原地产物。因此,我校非遗—-古琴进校园不是受邀而来的。粤剧、泥塑是本地非遗,古琴是联合国认定的国际非遗,与地方非遗级别相差甚远。我在这里工作,琴迹就留驻在这里,学生随时可以听到古琴声。</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古琴有所发展,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来说,大部分地区琴迹还是十分罕见。湛江地区700多万人口,古琴圈子才几十人,授琴老师不过几人。国乐的复兴,恰如一艘刚启动的航母,即便是加大马力,前进速度还是十分缓慢。我凭着兴趣与情怀,业余尽绵薄之力,让琴声在我所活动的空间延续,让同频者共振。</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3日</p> <p class="ql-block">附:到北京学习图片</p> <p class="ql-block">培训结束、学员合照</p> <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我刻意来到天安门拍张照片保存,用来告诉自己,我曾经到过北京。<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生活在南方,按照南方人的作息时间在北方安排晚上的活动,</span>晚上7点多南方人的夜生活还没开始,然而冬季北方的夜晚来得特别早,此时天安门的夜色等同于南方晚上11点多,宁静、冷清、寂寥,行人无几,零落在若大的广场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用游客的心情来体验天安门的夜色,</span>他们绝对是外地人,因为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当地人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天气,这个时间段到这无聊的地方来。如果我有几人结伴同行,各生好主意,节目也会丰富,有说有笑,心情截然不同。都说沿途风景美不美,取决于与你同行的人。我一人拍着照,空气中飘落着零星小雪,冷风凄凄,他乡夜幕,教我频添孤独,我触景而不能生情,要用理性压住感性,要时刻确保手机有电,调好闹钟,莫误了返程的航班。只要上了飞机,我躺平了也能回到家,在家强作愁容再回味这异乡异客的感受都未迟。</p> <p class="ql-block">起飞不久,俯瞰大地,白雪皑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