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文庙之旅:穿越历史的时光长廊

子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永安文庙之旅:穿越历史的时光长廊</b></p> <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去医院体检,随便走走…</p><p class="ql-block">大小街附近随拍</p> <p class="ql-block">走到大同路,探访了永安文庙。这里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更是承载着无数故事与记忆的地方。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每一步都像是在翻阅一部厚重的历史书。</p> <p class="ql-block">文庙源于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故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为文庙。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官府学堂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永安,是抗战文化中心,也是新闻圣地。</p><p class="ql-block">永安,曾经汇聚了39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报纸杂志140多种。</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当时只有3万多人口、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县城永安。在成为省会7年半之久的特殊岁月,永安短时间内汇聚了众多思想文化界的知名机构和著名人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庙源于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故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为文庙。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官府学堂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永安置县之前为沙县浮流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邓茂七在沙县二十四都(今永安上坪乡和三元区中村乡)发动农民起义,攻城陷府。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义军被镇压后,镇守福建都督范雄、刑部右侍郎薛希琏、巡按监察御史陈员韬先后上奏朝廷,以浮流险远,难以探制为由,请以其地另立县治。明景泰二年(1451年)获准,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划沙县新岭以南二十四都上四保至三十二都和尤溪宝山以西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共计13个都之地置县,命名为“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永安建县后至清朝,均隶属延平府。</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祈愿墙</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是愿“逢考必过”,“顺利上岸”的</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台基,双踏步之间有一石雕大盘龙造型生动,鳞爪分明</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荣誉墙</p><p class="ql-block">永安近五年,出过福建省的文理高考状元</p> <p class="ql-block">上面有自己大学同校的未曾相识师弟师妹,毕竟差了20多岁</p> <p class="ql-block">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面积30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部</p> <p class="ql-block">有关于城市历史的照片展览</p> <p class="ql-block">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新安大院,现在开发为目前自己所在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一隅</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城上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旧貌</p> <p class="ql-block">《礼运大同篇》</p><p class="ql-block">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p> <p class="ql-block">文物印刷机</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省会历史</p> <p class="ql-block">复兴堡,在吉山</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11月4日会防空警报长鸣,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关于抗战文化的展馆</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碑廊</p> <p class="ql-block">关于永安的历史节点</p><p class="ql-block">“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永安置县之前为沙县浮流司。</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邓茂七在沙县二十四都(今永安上坪乡和三元区中村乡)发动农民起义,攻城陷府。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义军被镇压后,镇守福建都督范雄、刑部右侍郎薛希琏、巡按监察御史陈员韬先后上奏朝廷,以浮流险远,难以探制为由,请以其地另立县治。明景泰二年(1451年)获准,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划沙县新岭以南二十四都上四保至三十二都和尤溪宝山以西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共计13个都之地置县,命名为“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永安建县后至清朝,均隶属延平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