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密码,非遗之光”—探寻茯茶的秘密

Ash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高新一小三年级七班第三小组一行5人,满怀着期待与兴奋,踏入了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茯茶文化博物馆,开启一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茯茶的精彩旅程。</p> <p class="ql-block">茯茶非遗传承人罗荣利老师带我们探寻茯茶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神秘的福袋</p> <p class="ql-block">一进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茯茶历史长河的大门。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了解到茯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交通不便,物资流通困难,但茯茶凭借其独特的品性,成为了连接各民族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边塞,茯茶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这一面“百福墙”,全部是由茶砖拼成的</p> <p class="ql-block">“茶始祖”神农氏</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上茯茶文化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砖”</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展示台前,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精致的茶点,叫和果子,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小巧的花朵,有的像圆润的珍珠。讲解员介绍说,这些茶果是用特殊工艺将茶叶与水果、坚果等巧妙结合,不仅口感丰富,还蕴含着独特的养生功效。香甜软糯的果子,咬上一口,满满的甜蜜在嘴里散开,与茯茶的醇厚搭配起来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老师在给我们展示和果子的由来和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和果子,软糯甜香,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我们品尝完茶品与美食的美妙,和蔼可亲的罗老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体验制作茯茶。</p> <p class="ql-block">大家举起大茶刀,学着老师的方法先把大的茶叶原料切碎—“磨刀霍霍向茶叶”</p> <p class="ql-block">罗老师给大家讲解制茶的工序—筛茶</p> <p class="ql-block">要制作一块合格的茶砖,原料的重量是要严格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工序—称茶</p> <p class="ql-block">罗老师亲自示范炒茶,只见他手持木铲,在炽热的铁锅中灵活翻动茶叶,动作娴熟流畅。我们依次上前尝试,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学着老师的样子翻炒。一开始,大家都还有些紧张,但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掌握了技巧,茶叶在翻炒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欢快地歌唱。茶叶在翻炒下更加柔软,茶香也愈发浓郁。那股清新的茶香瞬间沁入心肺,让我忍不住深吸几口。</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制作茶砖。我们把炒好的茶叶放入模具中,用力按压。这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小组5人一起动手,有的负责扶住模具,有的使劲按压茶叶。经过一番努力,一块方方正正的茶砖终于成型,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心里别提多自豪了。</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沉浸在制作茯茶的喜悦中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一位身着古装、手持竹杖的人缓缓走来,仔细一看,竟然是李白!李白兴致勃勃地看着我们,说道:“小朋友们,今日在此与你们相遇,实乃幸事。我以茶代酒,与你们来一场对诗如何?”我们又惊又喜,连忙点头。李白率先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我们大声回应:“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又豪迈的吟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又异口同声:“疑似银河落九天!”李白先生诗性大发,小伙伴们也不甘示弱,纷纷接诗。博物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潇洒的“李白”</p> <p class="ql-block">激动人心的“对诗”,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研学之旅接近尾声。这次奇妙的经历,让我们对茯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我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茶品、和果子,还亲手制作了茯茶,更幸运地与“李白”对诗。我们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小伙伴了解茯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