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岩诗集《梦中苜蓿花》贺词收集

冰凌

<p class="ql-block"><b>阎纲2025年元月12日的书面发言</b></p><p class="ql-block"> 祝贺方岩《梦中的苜蓿花》出版,祝贺他又荣获年度"先进个人"奖。</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方岩不是一天两天了,突出的印象是人实诚,低调做人,办事认真,不事声张,像是一头老黄牛。他又扶侍病妻,抚育幼女,下地干活,还不耽误办刊物,像个苦行僧。</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叹曰:命运注定的苦行僧,悲悯一生,够教人泪目了,接着又赋予苜蓿花寓言般的诗意,将苦行僧的境况进一步提升,耐严寒,耐酷暑,健人骨骼。人不堪其苦,萍不改其乐,贤哉,青萍!</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b>杨生博贺词</b></p><p class="ql-block">方岩老师:</p><p class="ql-block"> 诗集电子版《梦中的苜蓿花》读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生命的视角。读你的诗,就如同回忆你一个个生命绽放的画面,让人的细胞睁开了眼睛。</p><p class="ql-block"> 二是如泣如诉的情感。你的诗是灵魂的哭诉,在人性的穿透上,使人的心很痛很痛。</p><p class="ql-block"> 三是《我是唐吉诃德》《疼痛》两首诗中表现的诗歌精神让人叹服:诗人追求诗歌,接近是一种世俗,遥远才是一种祟高。</p><p class="ql-block"> 四,《乾陵》一诗中有这么一句:“像女人/留下最后的温柔”,应该是最出彩的一句,有了这句,《梦中的苜蓿花》就是蓝莹莹的香飘十里。</p><p class="ql-block"> 实在有事脱不了身,请方老师谅解,祝座谈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梁军栋贺词</b></p><p class="ql-block"> 祝贺方岩先生《梦中苜蓿花出版》</p><p class="ql-block"> 先生作品的出版,了却了先生30多年的夙愿,可见先生对文字,对艺术的执著之情。而这本书的出版使方岩先生充满愉悦之情,也充满了苦恼,苦恼的是先生写作历程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方岩的作品集《梦中的苜蓿花》堪称年度精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恒久的艺术价值。记得方岩先生有一篇作品《农夫》写的是"麦子/在阳光下/摇曳生姿/饱满的颗粒在诉说/一个生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从作者的诗中可以嗅出农业丰收芬芳的气息。</p><p class="ql-block">“饱满的颗粒"挺起了麦子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摇曳生姿"即写活了农夫的艰辛,又写出了丰收的喜悦之情。</p><p class="ql-block">“日子在春夏秋冬之间/闯荡/纷纭的尘世/只有一片净土。”</p><p class="ql-block">“日子在春夏秋冬之间/闯荡/"诗性的透析了人间万象、生命万象的内涵,方岩的诗是典雅的,洗炼的,含蓄的,磅礴的意象中充沛着温厚的人情。而方先生的散文优势是表达上的细致入微。</p><p class="ql-block"> 方先生和我们大家的共同不足之处是既要开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要保持散文的优势,这就需要长期的努力,艰辛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以方岩先生《梦中苜蓿花》的出版为契机。把阳光举过头顶,借文学的光芒努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b>常红旗贺词</b></p> <p class="ql-block"><b>凌晓晨贺词</b></p><p class="ql-block"> 诗集《梦中的苜蓿花》是方岩先生几十年来的心灵花园,这个花园中有139朵花,簇拥在一起,显得十分多彩烂漫。我是来祝贺他的。阎纲老师写了序言,评说了其中的六首诗,提到了诗人雷抒雁的小诗,以及艾青对“真正的小诗”的期盼和定义。我今天特意带着雷抒雁的短诗集和艾青的文章,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现代诗,怎样写现代诗以及将来的现代诗,会是什么样子?结合方岩老师的经历和思考,与大家有交流的必要。</p><p class="ql-block"> 方岩老师出生在1960年,我们大家一起经历了这个时代的一系列变化。我们的经历,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个人无论穷富,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文学其本质的东西带着时代的烙印,这种印迹表明文字的色彩,温度和味道。 </p><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一大批的革命者转换为建设者。在从一个革命者转变为一个建设者的队伍中,就有方岩和我。其中有大批的红卫兵和红小兵,也有1965年之前出生的人。这些人都己经老了,有的离开人世或将要离开人世。这些人不同程度的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变,不吃的苦也吃了,再累的活也干过,风风雨雨,大浪淘沙……有多少人属于自己,有多少人具有自我意识、自主人格和完整的精神风貌,经历社会并不是代表社会,经历了变化并不代表变化。这些人心里埋着革命的种子,却干着建设者的事业。有些人变为了建设者,有些人没有变,仍然拉帮结派,喜欢斗争。抓辫子,打棍子,带帽子,查案子,整人是他们的事业,不整人不出点乱子,他们心里不安,睡觉都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我看方岩的诗集,一直在想:提高建设者的素质,或者说写出一首好诗,方岩与我,包括更多的诗人和作家,还需要做些什么?听一听当时伟大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天上没有天皇/地上没有地皇/我就是天皇/我就是地皇//三山五岳让开/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来干什么?主要是斗争。文学领域里的斗争让许多人失去自由。雷抒雁在“朦胧诗”之前,区别于革命文学和战争气息,一时夺人先声,做出了贡献,后来担任第一届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方岩的诗,与雷抒雁的诗相仿,风格,气质,语言,写法,都是差不了多少的。为什么?因为在他的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与“朦胧诗”,海子的诗,第三代或三代后的诗,产生了分裂。应该变化的没有变化,不变化的却留了下来。这就是时代的烙印与个人足迹的差别,不仅没有跟着走,而且掉队了,越来越远。譬如,《诗刊》《星星》《绿风》《诗神》《诗潮》《现代诗歌》就不会发表这样的诗。思维单纯,意象简单,直抒胸怀,缺乏隐喻,没有情感变化,没有一步三叹,词语不新鲜,过程不反复。这就是时代烙印。</p><p class="ql-block"> 方岩的诗,在那个时代,自然是好诗,是上乘佳作。现代诗是什么?现代诗是发现不同创造不同的意象经营,达到现代思维与现代情感象征的文体。语言与诗句拒绝类同,“以梦为马”或者“云想衣裳”,形式自由多样,意象繁复多彩,有“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的以比兴赋等多种手法表现个人主观意识与时代特征相关联的,具有理想主义光芒的,打破时间和空间,实现过去现在未来的可以实现共时性的分行排列的文学类型。</p><p class="ql-block"> 我想,方岩和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在座的许多人也没有达到。寄希望于年轻人,还有更年轻的人。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后来者居上。文学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现代诗的真相就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浸润,是诗人的心灵之花。我们经历的时代缺失是自我,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无我和忘我”,而是消灭和消失,淹没与死亡。所以,主观意识的整体缺失是时代的反映,不是没有表现,而是表现不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我慢慢觉醒了,个人主观意识复活了。让诗回到诗,让文学回到文学。</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为中国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阎纲老师依然健在,他还活着,就是一个标志。让我们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在咸阳,方岩在礼泉。见诗如晤,见诗如见其人。有文本在,大家可以尽情地阅读,欣赏和分析。方岩为礼泉文学和诗歌做出了贡献,真诚纯粹,认真负责,待人亲切,十分可靠。实话说:艾青写给雷抒雁的那些话,早已经过时了。后来的海子的诗,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认识水平和诗歌经验,第三代就更了不起了。现在的许多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随便写一首爱情诗,都是超过舒婷《致橡树》的,手法与诗歌技艺更加高超熟练,人文知识的丰富与历史地理的深度广度,更是许多前辈作家诗人难以企及的。时代在前进,诗歌在变化,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间奇迹都会出现,融合人类前沿知识的诗人,必将为开创人类思维模式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代人老了,要有点自知自明。“三山五岳让开”,让年轻人进来,让年轻人走上更宽更大的舞台,是诗歌的责任。 祝贺方岩老师的诗集出版,你我需要这样的见证,时代需要这样的见证。感谢阎纲老师,感恩有你引导和支持,感谢礼泉花海诗社。感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b>李敬全发言稿:</b></p><p class="ql-block"> <b>时代需要唐·吉珂德式的勇士----读方岩诗作有感文/李敬全 </b></p><p class="ql-block"> 昨晚急促翻了方岩诗集《梦中苜蓿花》,看了片断理解了片断,今天发言也是一个烧坏了的录音带子。大家且听且笑。</p><p class="ql-block"> 一、在文学养生上,我和方岩也算是难兄难弟。我和方岩是半路上认识,应该是2018年我出版了《六骏劫》后认识的,我们在秦汉文学馆听过文学讲座,在礼泉参加过文学交流会。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写手,都有泥土味和农民情结。方岩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也不是什么城市“白面”。烟霞乡党一直称我是“农民作家”我爱听,因为我写的散文大多是涉及农村题材的,多数是替农民和基层群众发声的。因此我们两在文学地位上应该是同一个架板上的人。另外,文学上也讲兄弟情谊,我们两个相互帮过忙,我在《陕西财经教育报》上给方岩登过诗歌作品,方岩在《礼泉文化》上给我登过散文。还有,在经济扶持文学上,我们两贫富差距不是很大,我虽然有退休工资,但要用独立刊号出书有困难,估计方岩用独立号出书也有困难。剩下的话不再多说。</p><p class="ql-block"> 二、在文学对社会的功用上,我和方岩都想走唐·吉珂德的理想主义道路。方岩的诗集《梦中苜蓿花》中收录了140多首作品,涉及的客观对象很庞杂,有风土人情、地理景物、历史人物、花草风月、情感吊玄、哲理思考等。由于时间紧张,我只有匆匆翻阅,偶尔看见了136页的那首“我是唐·吉珂德”,我突然与他产生思想碰撞。这首诗不像前面写的,都是对伟人和名人的敬仰和赞美,而是表达了文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表达了作家在推动中的担当,也表达了他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全诗33句在复述唐·吉珂德的故事中,诗人把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比成了文学上的唐·吉珂德。大家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我呀,这个现代版的唐·吉珂德”“和文学这个风车大战”“被打得满地找牙”“还在梦里冲刺”“我象唐·吉珂德那样,不朽”。我体会到,这首诗说的既是方岩个人的境遇、形象与理想,也揭示了中国当代绝大多数文学人的境遇、形象与理想。面对强硬的社会分裂和倒退势力,我们都是无奈的弱者。我们是阿Q ,但我们不甘做Q。从精神层面讲,Q与唐·吉珂德有相同之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私有资本、官僚阶级和自由分裂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党和国家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抵制和斗争,他们不但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还严重地搞乱了社会意识形态。就是刀郎歌曲里唱的人间是非颠倒、马户又鸟、雌职雄事,文学领域也是嫌贫爱富的“黄泥地”。刀郎直骂那些破坏主流意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是“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纵观方岩的诗作,不管是绘景抒情的还是明理言志的,绝大多数是传统的、正义的、行善的作品,而不是刀郎批判的那些东西。联想到我写的散文,有一个大作家曾问我,社会的不公和不正之风政治家都改变不了,靠作家的作品能改变什么?我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自认为是一个现实的批判主义者。我虽然做不到文学的韬光养晦,但更不愿做“精神胜利”的Q,就想用直白的散文作为武器,对这个混乱的不理想的社会做点改变。在今天这个是非不明、邪不压正的环境下,我和方岩一样都是文人中的理想主义者,方岩用诗歌挑战“风车”是一种无奈,我用散文挑战“风车”是一种疯狂。结论是文学不在无奈中消沉,就是在疯狂中重生。</p><p class="ql-block"> 三、方岩诗歌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用一个小时看方岩诗集必然草率,虽没有理性的深入,但大体有些思想和艺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感觉一,方岩的作品充满底层人民的情怀,没有神鬼魔怪的离奇臆想,作品都是从农村生活中的龙套,没有高大全的、云里雾里的浮华和装饰。</p><p class="ql-block"> 感觉二,他的诗作没有许多人作品的机械分离法,就是说把客观描述和心灵塑造完全分开。他的作品是把客观。</p><p class="ql-block"> 表述和主观意念结合得非常好,每一篇作品不是用客体叙述,而是用心灵叙述。简单地说,不是在用嘴说话,而是在用心说话,除讲抒情故事用心说话外,讲历史人物故事也是用心在说话。</p><p class="ql-block"> 感觉三,把具象和抽象结合得较好。尤其是第四辑“人生感悟”中,往往在描绘事物景象时,把物理上升为事理人理。</p><p class="ql-block"> 感觉四,方岩诗作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生活环境限制,作品中从众流行的多,惊世骇俗的少。</p><p class="ql-block"> 另外,诗作基本都没有韵角,不便于朗诵和谱曲。由于阅读紧张,没有时间回味,免不了主观臆想和胡说八道,请方岩老弟和在座的谅解。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2日)(1680字)</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李敬全,陕财职院教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20多年来出版小说集《六骏劫》、散文集《心在彼岸》两部,创作小说、散文、评论上百篇100多万字,多数作品见诸公开报刊和网络平台,其书及作品独具个性,曾得到著名评论家阎纲先生的亲笔点评。</p> <p class="ql-block"><b>《方岩的文学与人生》</b></p><p class="ql-block"><b>作者/野蒿</b></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同仁</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受主办方及方岩先生的委托来介绍方岩先生的文学创作情况。</p><p class="ql-block"> 方岩先生可以说是我们礼泉文学创作队伍的一位老将,他的文学创作的经历最早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他是一位基层的乡村民办教师,当改革开放后文学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就和文源先生创办“新星文学社”,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和繁荣当时本土文学做出了积极贡献。后来作协成立,当然成为首批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方岩先生文字功底深厚,数十年来, 在坚持自己文学创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都倾注于为本土文学做嫁衣的工作中,为地方文学报刊杂志作做编辑 ,为文友出书的文稿做校对,可以说是为礼泉本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真实做到了不遗余力的无私奉献 ,这一点有目共睹,深受广大文友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作为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方岩先生大半生命运多舛,他把大半生的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但后来因为各种社会因素只得回归田园。无论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方岩先生一颗对文学的痴爱初心永远没变,这本《梦中苜蓿花》就是最好的见证,这本诗集是作为诗人的方岩先生数十年来的一部诗歌的集大成者,分为“大地行吟”“人物速写”“自然物语”“人生感悟”四辑,共139首,其中,既有对故土的记忆,行走的履痕;更有对圣贤的礼赞,情感的故事。大都是言由心声的自然流淌 饱含着刻骨铭心的生命感动。字里行间,氤氲着丝丝的忧伤和美丽的诗意柔肠,篇头句尾,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韵味和挥之不去的生命气息。他的文辞简练, 气质典雅 ;浪漫而不失于凝重, 心底热烈而不流行于滥情。所以当我第一时间系统的读完心头就蹦出了这样一句话“生命中的苦行僧 诗意里的苜蓿花”,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总结方岩先生的人生与文学应该是恰如其分的。</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从方岩先生为人作文经历中,是他为人低调 淡泊名利 处世不惊 只知奉献 不图回报的一种精神,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只是用一句“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的箴言来勉励自己,我认为在当下这样一个形而下的社会氛围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永远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是励志的笔名“青萍子”,正像阎老师所说的:人不堪其苦,萍不改其乐,贤哉,青萍!</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 与我一样对方岩先生熟知的文朋诗友都会有同感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今年是方岩先生的幸运年,可以说是三喜临门,一喜是终于完成自己作为一个文学人的宿愿,有了属于自己的文本,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向文坛的交代。第二喜就是在前不久召开的咸阳诗歌学会召开的年会上,由于诗集的出版被评为本年度“先进个人”。第三喜就是喜得龙孙,这更是方岩先生人生历程的大喜。</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特别提议, 让我们一起伸出热情的双手, 向方岩先生今年的三喜临门表示最真诚热烈的祝贺……</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