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迎接2025年新年的到来,由三门峡市陕州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三门峡市陕州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与三门峡市陕州人马寨王玉瑞澄泥砚展示馆承办的“永受嘉福——瓦当砚非遗作品展”,元月15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文化馆展厅举办,为期两个月。共展出历代瓦当艺术品38件,古代瓦当砚作品4件,非遗传承人王跃泽制作的澄泥瓦当砚作品四种。传拓技艺传承人侯跃丽与王卓然创作的瓦当与瓦当砚传拓作品46幅,并经过全国各地书法名家的考证题跋。这些丰富多彩的瓦当艺术品,是澄泥砚非遗传承人王跃泽先生,在澄泥砚非遗创作之余,走遍全国各地艺术品市场,三十年来辛苦寻访收藏而来的。清代人雕刻砚池的“永受嘉福”瓦当砚,王跃泽创作的弘农澄泥瓦当砚、飞鸿延年瓦当砚、千秋万岁瓦当砚、延年益寿瓦当砚,充满了吉祥的祝福。在春节到来之际,为陕州人民奉上一场瓦当文化遗产的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 瓦当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顶檐上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最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瓦当的作用是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是由木制的框架铺好之后,在上面铺上瓦片。瓦片分为筒瓦和板瓦,板瓦最前端下垂的三角形当头叫“滴水”,而筒瓦前端下垂的部分就是“瓦当”。 垂落于屋檐最前端,起到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是绘画、书法、陶瓷工艺和建筑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古代工匠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同时也是建筑学、金石学、考古学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参考资料,对研究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瓦当在秦汉时得到空前发展,当面不同的文字和图案,是古人将对生活美好的祝福与期盼,刻在小小的圆形片瓦之地。每当我们抬头相望时,无声的传递着最美好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陕州人马寨王玉瑞澄泥砚展示馆,馆长王跃泽带领馆里的非遗传承人,利用这些精美的瓦当艺术藏品,不断的学习揣摩,创作出了一系列澄泥瓦当砚文创作品。利用澄泥瓦当砚、瓦当传拓技艺,创作出很多瓦当纹拓片,并经过了全国各地著名书法家的考证与题跋,成为珍贵的艺术收藏品。用瓦当文拓片制成各种造型的瓦当文扇子,为酷热的夏日送来了文化遗产的习习凉风。吉祥瓦当浓浓的新春祝福,又为寒冬季节送来了温馨的暖意。“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民众的生活相融合,才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绽放出持久的艺术魅力与勃勃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