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吾斯塘博依路是最热闹的街道。从早到晚人流不断,当霓虹闪起,夜幕降临,步行街游人“塞车”你可能有点不相信。道路两旁,生意摊一字摆开,烤串师傅麻利的翻卷着手里几十串羊肉串,烧烤的烟火气飘散在古城的夜空。闻着这扑鼻的烧烤香,你至少撸十几串羊肉串自然也不在话下。再看薄皮烤包,香脆至极,但心急是吃不了“烤包子”,小心烫!等不及,当你一口下去,便汤汁盈口,顺着嘴角流下的那点油汁,绝对你也舍不得浪费。你可能在不知饥饱的情况下,再要一份缸子肉,如另加一张馕,那就真多了。松松裤带再要一份刨冰酸奶,这一份是为看表演而特地点要的。至于说手抓饭、大盘鸡就过个眼饱吧。吾斯塘博依路坚守如斯灿烂文化,并延展出多条特色小巷,演绎着各自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油画街,最有艺术氛。古树上挂着的各式各样的陶罐,油画街木牌随着那些坛坛罐罐一起随风晃动。街道两旁,艺术家们在自家门口设计出独特的小艺术环境,边画画、边喝茶、边聊天。你在其中深受感染,买一副有着西域特点的油画做个纪念也是不错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塔哈其巷是有名的旅拍街,最早起源于编织布袋与褡,久而久之,得名塔哈其巷,即布袋巷。随着名声的扩大,“小孩嬉戏多” “小巷故事多” “网红打卡多” “居民笑脸多” “花花草草多”成了它的名片。我们在这里偶遇意大利著名旅行家维纳女士,她在这里拍摄《维纳中国行》记录片。她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延古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行走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既然相遇,就有缘分,更不能与这位世界著名旅行家擦肩而过。于是我们与她合影留念并互致问候。</p> <p class="ql-block"> 回头我也想学学人家,有可能明年咱也出一本自己的《旅游日记》,把自己多年看过的景色和旅途中的感受,以书本的形式介绍给朋友,也算是给自己六十岁生日的礼物吧。 </p><p class="ql-block"> 巴格其巷,过去是有钱人聚集区。院落宽敞,果树连片,以无花果居多。现在,民宿的兴起,大的院落正好适应民宿的需要,如今,巴格其巷成为民宿一条街,尤其受小年轻们推崇。也是对有经济实力的大款们将人生的后半段安置于此的候选地。在我们小的时候,大概都看过动画片《阿凡提》,里面的地主巴依老爷我想大家都有印象。在喀什古城,就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豪宅“巴依老爷家”。电影里的地主“巴依老爷”就是以此为原型,虚构了银屏里的地主其狡诈和阴险。购票进入,“巴依老爷”家院落宽敞,阁楼贯通,主人房、佣人房、厨房、粮仓、地库等一应俱全,真是阔绰有余。按照现在的审美,有点土的掉渣。</p> <p class="ql-block"> 地毯街,在整个新疆范围内是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地毯市场。市场门面不排场,就是个铁大门,稍不注意就一晃而过。我也是慕名而来,好为新家购置一款心仪的地毯。 新疆地毯,色泽鲜艳,做工考究,工艺可以追溯2000多年前。在先秦时期,就东传,影响着中原地毯的流派。因此又叫“东方地毯”。如今,工艺的不断改进,染色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疆地毯图形的还原度极高。在维吾尔族家庭里,地毯是生活必需品。无论贫贱,家家必备。“无地毯,不成家”。地毯也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吉祥物。咱就单为这个吉祥物,买一块大的更“吉祥” </p><p class="ql-block"> “帕尔拉克地毯”是这里有名的一家店铺,面积大、品种多、经营几十年对新疆地毯情有独钟。特别是店内的一块丝编地毯,做为“镇店之宝”引起人们的注意。面积不足1平方米,厚度大概只有瓦楞纸三分之一的厚度,听店长讲,这么一块地毯,一个娴熟的年轻女编织工需在放大镜下三年才能完成。被人们称为“毯上毯”,堪称叫绝。真是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里,还有花帽巴扎区、服饰巴扎区、陶艺巴扎区、农具铁器巴扎区以及特色食品巴扎区等等几十个功能性的巴扎。巴扎的街道两旁,店铺井然有序。琳琅满目的商品前挤满了挑选的人,吆喝声此起彼伏,仿佛把人们带入那个久远的历史画面。维吾尔族商人似乎从来不惧竞争,同一行当他们总是扎堆,有巴扎的地方便生长出了繁华。 千百年来,当地的居民与这座古城厮守。一茬走了,一茬顶上。人间的烟火从一条街上弥漫到整个古城。久而久之,就演绎成了今天种类繁多的巴扎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古城居住的年纪稍大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有时用汉语交流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凭借上学的孩子们或岁数梢年轻的人做临时翻译。 但这些人都是手艺精湛,凭借老祖宗留下的那点技艺,兢兢业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喀什古城站稳了脚跟。你到现场看看,就那么几平方米的小屋,就那么几件祖辈传下来工具,寂寞时,就顺手拿起錾子,将未完工的铜壶敲打一阵。累了,他们喜欢靠着自家门口那面生土墙晒着太阳;困了,直接依在石榴树下迷迷糊糊睡着了。只有光线透过石榴树枝叶,在他的脸上轻轻的滑过方才梦醒。人们说,在古城生活的久了,就会忘记时间在这里的变化,一个人一辈子一寸地。</p> <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在门前养花是喀什居民共同的爱好。有时还互相攀比。你门前栽一颗石榴树,我门前种一棵苹果树,盛花季的时候大家可以共同赏花养眼。在每家大门两旁,都并排放着好多形状各异的土陶,陶罐里栽各种花花草草。这些还不够,她们将一些爬墙的藤类植物也种上。这样,家家户户虽各有不同,但绿色成为这条小巷的主色调。这天,我们正好遇到社区人员开着小型洒水车,给每家每户门的花坛浇水。我想,这个不错。你栽我养,共建花园古城。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古城里自己“豪宅”游客随便可以参观。推开五颜六色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葡萄树和下面挂的一长串一长串的葡萄。葡萄架下,一张硕大的床上铺着一张色泽鲜艳的波斯地毯。于是这里成为全家遮阳避暑的好地方。盛夏也可以夜宿吸凉。各式各样的地毯从大门一直铺到家里双脚所能触及的每一个地方。我们换鞋走近小院里,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大小不等的小陶罐种植的各种花卉,悬挂在过道、楼梯、窗沿,摆放在茶几、转交,扶手等地方,让这里到处飘逸着自然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顺着木梯上二楼,每一个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雕梁画柱,极其精美。所雕刻的内容也大多数与葡萄藤和石榴花有关。这些雕刻都由木匠师傅手工完成,雕工价格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家维族主人笑着说;“这是美的代价 !住在自己的花园里,心情好,很满足,我的幸福感也就满满的!” </p><p class="ql-block"> 是啊,有时幸福就在那缕阳光扫过的刹那间,有时幸福就在那阵花香飘过的一瞬间。满足是幸福的前提。当你闯过自我满足的终点,在欲望的驱使下却全然不知,汗流浃背,拼命奔跑在远离幸福的路上,那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幸福有时说起来也很简单,看你如何把握它的分寸。幸福就如黑夜转角的那盏灯,没有人为你点亮,只能自己去点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