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春秋】洪门威宗复活

国际洪门南华山QIANKUNHUI(乾坤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精忠魂不散</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佑魄复活</i></p> <p class="ql-block">  洪门有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郑成功,宣宗陈近南,达宗万云龙,威宗天佑洪。1645年5月,扬州陷落,史可法与扬州共存亡,誓死不降清朝,以身殉国。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创立洪门第一山堂,仅一年,于1662年在台湾逝世。1674年七月廿五日,陈近南和万云龙一起红花亭举义,义军攻城略地,万云龙不幸阵亡。义军遭受重大挫折,陈近南掐指一算,清朝气数未尽,因此解散义军,不久陈近南亦逝世。洪门五祖遂散入江湖,留下一首诗:</p><p class="ql-block">五人分开一首诗,</p><p class="ql-block">身上洪英无人知,</p><p class="ql-block">此事传与众兄弟,</p><p class="ql-block">后来相会团圆时。</p><p class="ql-block"> 史可法和郑成功都是有史记载的人物事迹。而洪门天地会一直到乾隆年间才被正史记录,期间相距百年。反清复明运动俨然销声匿迹一个世纪。洪门复活是在红花亭聚义半个世纪以后,以三合会的形式复现江湖。这一洪门的复活,记载于《西鲁故事》中威宗天佑洪复活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红花亭起义时,有一个小将,英勇善战,是义军的先锋,名为苏洪光。1723年,苏洪光带领起义军与清军作战,与清军打了七天七夜后,在军营中忽然病逝。十位洪门兄弟为苏洪光守灵,守到三更时分,忽见东方天上一片红光,红光中有颗耀眼的巨星,众兄弟惊讶愕然,目瞪口呆,不久红光和巨星都消失了,回到了万籁俱寂的黑夜。守灵兄弟中有一个刘三,他苦苦思量,感觉这天象一定与苏洪光有关系,快到黎明的时刻,他看了看苏洪光的遗体,忽然发现苏洪光在烛光下胸腹起伏,有了气息。他借口方便,出门报告副将史鉴明,史鉴明是史可法的侄子,在义军中是苏洪光的副将。史鉴明随刘三来的灵堂,分明看见苏洪光身躯起伏呼吸。忽见苏洪光用手掀开盖在脸上的白纸,坐了起来大笑,他一边笑一边大声喊:“我到底活了,我到底活了!”话音是一口京腔,不是苏洪光的四川口音。原来这是王承恩借尸还魂。</p><p class="ql-block"> 王承恩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被任命为京营提督。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身边的人都做鸟兽散,只有王承恩跟着寸步不离。崇祯走出皇宫上了煤山,王承恩也跟着左右。崇祯在煤山歪脖子树上上吊,王承恩也跟着一起上吊追随主子到阴间。灵堂内复活的苏洪光对史鉴明说,他乃是王承恩死后忠魂不散,遇达摩祖师指点迷津,借苏洪光之体魄复活。</p><p class="ql-block"> 复活的苏洪光既有苏洪光的武功体魄,又有王承恩的计谋机智,改名为天佑洪。乃上天保佑洪门、让洪门复活之意。</p><p class="ql-block"> 洪门义军取名三合会,此为后世之红帮。其中一部分三合会表面投效清廷,为清廷督办漕运保镖,以广布势力,拉船工入会,此为后世之青帮。洪门以青帮渗透清廷,清军亦以奸细渗透三合会,后来因符达和田坚两奸细骗得天佑洪信任,官至三合军高位,将三合军骗入清军埋伏中,致使三合军起义失败。</p><p class="ql-block"> 如果真有清廷奸细渗透洪门,则天佑洪这段历史就应该有正史记载,然而,洪门天地会正史只在乾隆年间才有记录。1787年天地会林爽文起义,历时逾一年有余,声势浩大,失败后经清廷拷问被逮捕的天地会会员,才知道有洪门天地会的存在。 即洪门作为秘密组织保密非常严密,乾隆之前清廷并不知道洪门存在。然而,正史没有记载,并不等于洪门不存在。从红花会起义到林爽文起义之间,确实有反清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这正史有记载。《台湾通史》记载郑氏台湾统治结束时,“当是时,郑氏部将痛心故国,义不帝胡,改服淄衣,窜身荒谷者数十人。”,这和《西鲁故事》康熙甲寅红花亭起义相印证。1705年张念一在浙江起义,结队横行两年之久,与达宗阵亡想印证。雍正年间有铁鞭会和父母会,这可能就是洪门组织,可能就是天佑洪的三合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鲁故事》康熙甲寅红花亭起义相印证。1705年张念一在浙江起义,结队横行两年之久,与达宗阵亡想印证。雍正年间有铁鞭会和父母会,这可能就是洪门组织,可能就是天佑洪的三合会。《西鲁故事》以神话手笔隐去真实地名人名和时间,是秘密组织掩人耳目之举,因此事非所事,人非所人,地非所地,和正史对不上。从康熙甲寅到乾隆五十一年,既有反清组织又有反清起义,直至洪门现出江湖,再举“反清复明”义旗。期间各种反清活动和起义,莫不带有洪门组织的一些特征。康熙四十四年浙江张念一起义,拥立朱三太子,显然是“反清复明”。康熙四十六年江苏一念和尚起义,树大明旗,头裹红布,年号大明天德,亦是反清复明。</p><p class="ql-block"> 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起义,旗帜上写着“大明重兴大元帅朱”,是大张旗鼓的反清复明。雍正七年,广东肇庆府李梅起义,攻打恩平县城,声称“有个三太子,现在小西天”,凡是借三太子之名的,都是反清复明。雍正十年,吴福生歃血拜盟起义,举“大明得胜”旗号。雍正年间,台湾和闽南盛行父母会,正史记载的父母会,应该就是天地会。洪门天地会以天为父,以地位母,以日为兄弟,以月为姊妹。所以,父母会即天地会。父母会以血滴酒设誓结拜,和洪门结义无二致。还有添弟会,添弟会符合民间多子多福的价值,像是民间祈福的香花僧组织,添弟会乃天地会谐音。</p><p class="ql-block"> 洪门结金兰兄弟,不以年龄大小排兄弟,而是先入会的为兄,后入会的为弟,故称添弟会。这个名称显然是天地会掩朝廷耳目的别称。从康熙甲寅到乾隆林爽文起义,期间反清复明秘密组织名目繁多,各种反清复明起义也互无关联,这符合“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的洪门策略。即各地反清复明活动都是互不统属,各施其政。</p><p class="ql-block"> 洪门大部分历史实际上都是这种形态。忠义精神,民族大义,乃是洪门得以分布式组织、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际洪门南华山》乾坤汇公开信</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地洪门昆仲:</p><p class="ql-block">借东风破茧成蝶 ,乾坤汇扬帆起航</p><p class="ql-block">国际洪门南华山,一片孕育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热土,它承载着我们的爱国忠义精神,见证着中华儿女凝心聚力、传承忠义的决心。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其背后那份无法磨灭的力量,以及他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新时代下,洪门以其独特的方式回应着全球的变化,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点,他们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新事物,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挑战,各地洪门昆仲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推动文化交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新洪门是对这个时代洪门精神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乾坤汇”汇集各地洪门昆仲,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以智慧和勇气捍卫自身权益,为各地昆仲树立了良好的榜样。</p><p class="ql-block">中国《国际洪门南华山》历经尽百年风雨,那里有前辈留下的坚毅品质及民族团结的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以身作侧地展现出爱国忠义的精神。</p><p class="ql-block">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未来中国《国际洪门南华山》乾坤汇,将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这是我们对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新洪门,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看到了各地昆仲的团结与进步,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忠义”的信仰,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国际洪门南华山》乾坤汇的各地昆仲们,只要坚持合法合规,凝心聚力,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才能让我们的忠义精神得以延续,我们的民族得以繁荣,让我们期待,在乾坤汇这个“洪”家,充满爱国忠义情怀的大家庭里,未来必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国作登字-2023-F-00025155</p><p class="ql-block">中国《国际洪门南华山》乾坤汇</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3日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