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2025年会圆满成功

中华牛氏历史文化美篇

<p class="ql-block">在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p><p class="ql-block">2025年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与会家人:</p><p class="ql-block">自从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唐河牛氏宗亲到葫芦套祭祖开始,就听到牛广正等倡导修编新的唐河《牛氏族谱》。直到2012年4月,唐河牛氏六村族裔协商会会长牛兆志主持下,于四门堂牛氏祠堂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并决定由我牵头组成编委会。接受任务到现在已经有13个年头,经编委会共同努力,各分卷世系谱终于陆续成册,很快就可以付梓印刷,实属可喜可贺之事。</p><p class="ql-block">我国自古就有家国一理之说,有人才有家,有家方有国。而国家有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谱,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国家编史,意在叙兴替、考得失;地方修志,意在明晰一方历史,传承地方文化,保留公序良俗;家族修谱,则为寻本溯源,理清宗支,不致因年代久远、宗支繁紊而混淆尊卑长幼,更使后人有本可依,有章可循,敬孝祖宗缅怀先人创业之维艰,激励后世弘扬尊长爱幼的优良家风。</p><p class="ql-block">由此看来,修编族谱意义重大,编修者责任更大。因此十多年来,编委会不敢懈怠,不惧寒暑、不争名利,多次在南阳、唐河召开会议,以牛氏六村为中心,在唐河周边60多个牛氏村落走访调查,又南下湖北枣阳、襄阳,东访桐柏、泌阳,南阳周边新野、方城、南召、邓州、淅川、内乡等地调查走访,目前为止共收集碑刻35通,契约文书20多份,佚事传说等历史资料。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采集的信息分析归纳。在通读五部原谱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欧式、每行七世,以支系、门派为序编出世系图谱。但由于时代变迁,很多实物早已荡然无存,佚失名讳无法查考,造成渊源难稽,给修谱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遵照尊重实事的原则,意在正本清源,敦宗敬祖,尽量做到事实清楚,叙述有据,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不误导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唐河牛氏族谱计划编辑八卷,共计约100万字。每卷分源流篇、世系篇、附录篇三大部分。源流篇为家族起源、繁衍发展、文物遗迹、祖训家规、祭祖活动及编委会议等;世系篇篇幅巨大,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昭穆有序,图谱并茂。原意真实完美,一户不漏、一人不少,但受资料限制,难免有所疏漏,人物简介简繁不一;附录篇为家族名贤、大事记、功德榜、后记等。历次谱序、碑刻谱牒、研究论文、像赞图片、牛氏轶事、民俗文化等,将在文化卷表述,特此说明。</p><p class="ql-block">编撰家谱事绪繁杂,工程浩瀚。幸有牛光正、牛兆志、牛清玉等先贤奠基,在此基础上年底已基本完成四门卷、显祖卷和三门卷的编修工作,经进一步校对修改可以出版。其他各卷争取在95年家谱编印30周年之际全部编印完成。在这里谨向关心支持和帮助家谱编写工作的族内外全体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由于卷轶浩繁,遗憾和缺失之处有待后人弥补,敬请族人谅解。</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p> <p class="ql-block">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2025年会上的讲话河南南阳 牛德献各位牛姓宗亲: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迎来了2025年年会。回顾2024年,我们在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在牛氏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牛姓委党支部的指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积极参加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牛姓委有关活动 作为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中华牛氏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我们和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处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按时缴纳了会费。2024年7月14日,派出代表到郑州参加了河南牛姓委员会党支部成立大会,和新当选牛姓委支部书记牛子福,支部委员牛立平、牛红亮等,均表示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推动河南牛氏文化研究走深走实。11月12日,我们派代表到焦作参加了中华牛氏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工仪式。同时还和河南省常姓文化研究会和焦姓文化研究会分别进行了互动,就各自家族文化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的沟通和交流。二、与济源牛氏文化研究会展开互动交流10月19日,济源牛氏文化研究会会长牛小彪,带领牛思杰、牛思锋、牛为民等十数人的恳亲代表团来到南阳,得到了我们的热情接待,两地宗亲进行了交流座谈。南阳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和济源牛氏文化研究会,都是开展中华牛氏文化研究活动的骨干组织。早在2010年,南阳牛姓分会成立时,济源牛氏宗亲就派人参加了会议,2011年,南阳有13人参加了济源承办的全国牛氏文化研究活动三十周年庆典,十多年来,两地的文化研究和交流从未中断2023年农历十月初一,济源在西石露头村举行的隆重的秋祭大典,牛和克为其制作了精美的纪录片,祭奠仪式端庄大气,古老而凝重,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气息,济源牛氏文化研究会已凭借此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牛德献、牛金堂、牛和克的陪同下,济源牛氏宗亲到唐河牛四门村牛氏祠堂和桐寨铺唐河牛氏始迁祖墓苑进行拜谒,牛思锋、牛思杰等向墓苑焚香烧纸。次日,两地宗亲先后来到唐河东毕店镇怀川岗、南安庄村和桐柏县,看望走访了从济源迁居而来的第十二世牛明山的后裔,终于圆了先辈们的团圆梦。相距700里的两地血脉相连的族人,300年后再次相会,象征着先祖和故乡的情感,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地牛氏一家亲!三、接待著名书法家牛忠理到南阳走访牛氏宗亲2024年12月11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牛氏历史文化研究活动早起领导人牛忠理,到南阳走访牛氏宗亲,得到了名誉会长牛金堂、秘书长牛旭东等人的热情接待。书法家牛忠理宗法欧颜,不但书法“功力深厚,结体奇特,有鲜明的艺术风格。”还有着深厚的根亲文化情怀,是健在的早期自发开展牛氏历史文化研究活动的倡导者、践行者之一。三十多年来,他虽参加活动不多,但一直关注着牛氏文化研究的进展,和《牛氏文化》总编审牛金堂多次在线上进行交流,建立了深厚感情。2023年10月,牛金堂请牛忠理宗亲为正在编纂的《唐河牛氏族谱》题写谱名,老人家欣然同意,随即题写并赠送墨宝。牛金堂先后赠送牛忠理一套《中华牛姓》宝典,和南阳烙画“牛僧孺赏石图”。当展示最近设计的《唐河牛氏族谱》封面时,牛忠理非常满意。四、为清代“登仕郎”十七世牛宗四重新立碑2024年4月2日,内乡县瓦亭镇王窝牛氏宗亲,在原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理事牛守忠的带领下,为清代“登仕郎”十七世牛宗四重新立碑。牛姓分会名誉会长牛金堂、副秘书长牛晓云、理事牛翔宇,以及从王窝走出去的国家高、中级干部、研究生、工程师、退休工人等纷纷从陕西渭南、河南郑州、平顶山、驻马店、南阳等地赶回老家参加立碑活动。内乡县瓦亭镇薛岗村王窝牛家,祖传为唐河县牛亮之后牛三门十三世牛胜,于清朝康熙37年(1698)辗转来到邓州市后坡镇陈营村张楼。后由于荒灾严重,无法生存,十五世始祖奶于乾隆54年(1789)一担两筐舍家出走,移居到王窝河沟西岸,故称王窝牛家。至今220多年,已繁衍9代700余人,且人才辈出。为清代“登仕郎”十七世牛宗四是其中之一。五、继续走访牛氏宗亲 2024年4月2日,为清代“登仕郎”十七世牛宗四重新立碑后,牛金堂、牛晓云、牛翔宇在牛守忠、牛建筑的陪同下,来到淅川县厚坡镇陈营村张楼走访牛氏宗亲,陈营村有北牛家、南牛家之分,北牛家有“打锅牛”家族和“午子出头牛”两个家族共50余人。他们和93岁高龄的牛明堂夫妇交谈。老人看到牛氏族人前去看望,并送给他一本《中华牛姓》非常开心。南牛家家风纯正、耕读传家、很好地继承了牛氏家族“读书入仕,报效国家”的优良家学精髓。牛明堂两个儿子都很优秀,长子牛书成曾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次子牛书军曾任焦作市副市长,二人成就卓著,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6、积极推进部署修编唐河《牛氏族谱》工作 因三年多新冠疫情的影响,唐河《牛氏族谱》的工作虽进度较慢,但从来没有停止。目前亮祖三门卷、四门卷、五门卷、六门卷和显祖卷资料己收齐,基本定稿,且已成立了各卷编辑委员会。四门卷编委会和显祖卷编委会已经召开了会议,打通了唐河《牛氏族谱》编纂工作最后一公里,均同意世系图谱补充校对截止时间为2024年农历十二月底,目前已送交排版定稿,春节后即可印刷。今天会议还将举行三门卷编委会议,即将进入排版定稿阶段,其他大门、二门、五门、六门、七门卷有望在2025年定稿印刷。2025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以下工作:一、继续落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提倡的:挖根溯源,梳脉接亲,凝魂聚神,守正创新,传承弘扬。充分发挥牛氏宗亲的作用,找准定位,做好家谱编修、慈善公益、扶危济困、救急助残等活动,促进牛氏家族和睦,共同为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继续推进唐河《牛氏族谱》的修编工作,争取在1995年唐河《牛氏家谱》编印30周年之际,出版全套新型《唐河牛氏族谱》,给广大牛氏宗亲一个圆满的答卷。三、牛姓分会坚持在南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领导下独立办会,加强与其他平等待我的各团体的联系,和各地牛氏宗亲平等交流,为维护河南牛氏的团结尽力尽责,在河南乃至全国保持和树立南阳牛姓分会的形象。总之,在新的一年里,衷心祝愿牛姓分会和在座的各位为南阳姓氏文化研究活动再立新功!2025年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