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畔走一走

雅馨

<p class="ql-block">自2024年12月22日从绍兴回到兰州,这一趟为期11天的“苏州-上海-金华-绍兴”游玩或游学过程,赶着写出了几篇游记,四日苏州游写了上下两篇长文,共一万四千多字。</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mlgd9b" target="_blank">初到苏州品苏味—苏州游(一)</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my78pd" target="_blank">穿越苏州古与今-苏州游(二)</a></p> <p class="ql-block">一日金华文化之旅,走访了永康、浦江、义乌三个上山文化遗址,分别是永康的庙山遗址、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和义乌的桥头遗址博物馆,捎带着还去了永康的仙华山。这一日的信息量让我写了一篇8000字长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tat6pu"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浙江金华文化游</a></p> 这些文章自己不觉冗长,也不是照搬资料或简单的流水账,与几年前的文化游记相比,现在写得更加翔实、深厚、从容,但是这些文字只对本人有意义,别人读起来怕是没有耐心。<div><br></div><div>我在上海的行程相对轻松,一个下午和闺女一起参观上海博物馆的埃及文物展,一个上午全家一起参访了同济大学博物馆和珠宝鉴定中心实验室,这算是文化考察活动。我还有一天半的时间是自由的,爱人和孩子参加会议,我自己在上海街头来了两次深度的city walk,那感觉很棒,很新鲜!</div> 12月16日这天的游记本来也写了文字,但信息量大得庞杂,朋友读起来有点费劲,就隐藏了。如今忙完手头的工作,正式放假了,想想才过去不到一个月,还是应该把漏掉的游记补上。<br><br>明显预感到,这些游记可能是以后晚年的美好回忆。 <p class="ql-block">12月16日上午,我行走的路线是自西藏路到苏州河,之后沿苏州河到外滩,再经外滩、南京路回到金门大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17日的大半天,逛街的目标是武康路、安福路、淮海路等几条网红街,并到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店观景台看了上海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17日这天的行程以接近100张图片,配以欢快的音乐,简洁的文字展示了一场轻松摩登的上海街头漫步。<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bsoet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漫步上海网红街</a></p> 12月15日晚从苏州赶到上海时,我的头脑中被苏州的信息填塞得满满当当,腿脚也相当疲累,12月16日一家三口在金门酒店用完早餐后,他们父女俩各自回房休息,我也没有明确目的,高德地图一看四行仓库距此不远,那就导航去四行仓库。<br><br>出酒店,路边一家四口的着装令我惊奇,俩孩子穿短裤。12月的上海不冷,但也绝不算热,大多数人穿冬装,穿短裤的人自然少见。倒是2018年1月在巴黎时,那里其实也冷,风还有点大,我们穿羽绒服,却时不时看到街上穿短裤和凉鞋的人,上海的气候和巴黎有点像,是温湿的海洋性气候。但国人体质和习惯与欧洲差别很大,这次十二月中下旬华东十几日游仅在上海街头见到这一家一例,而且是12月16日的早晨。 <p class="ql-block">酒店对面的人民广场有不少晨练的市民和匆匆走过的行人,上海人司空见惯的场景,我却带着稀罕留恋不停拍照,因为西北的冬天,树木早已凋落,雪已经下过两次,是标准的冬天了。苏州上海这样的景色,相当于我们的仲秋时节。<br><br>苏州很好,但是一到上海就感觉不一样,上海不愧是魔都,毫不费力就呈现出大都市气象。一座城市的气韵,不一定只是典型的标志性建筑,似乎在每一个平常的街景、每一个未经渲染的细节中都能体现。</p> <p class="ql-block">西藏中路向北,经过了第一百货中心、泛太平国际大厦、美华大楼、美欣大厦、大上海电影院等,很多名字有浓厚民国味儿。而这片地方,就是旧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藏中路以东、南京路步行街北侧,原本是旧上海租界的跑马场。在清军与太平天国拉锯战中,三十万余苏南浙北的难民进入上海避难,其中大部分难民进入租界,这片地方曾建起很多简易住宅安置难民。</p> <p class="ql-block">1932年11月,上海电影院业的中心从虹口转移到了公共租界的中区。<br><br><font color="#167efb"><b>突然觉得,城市漫步也好,city walk也罢,看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或花红柳绿、俊男美女,而是流动的历史,若不对比细思,掩埋在历史深处的痛苦呻吟,就被眼前的繁华彻底清除了。</b></font></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金门大酒店已有98岁高龄,建于1926年,其建筑装潢融合了意大利的复古典雅和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它的精美与豪华在近100年前的上海租界区引起了轰动,即使今天,伫立在南京西路的这栋历史建筑仍然很有格调。<br></p> <p class="ql-block">这片区域如今的名字叫新世界城。新世界城是香港某公司经营的地产项目,1999年7月底上市,“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集购物、娱乐、宾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生活茂”,这句话摘自网络,我似乎理解了“茂”的意思,就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商圈吧?</p> <p class="ql-block">天格外蓝,阳光投射在棕榈树、绿草坪、鲜花上,似乎有一层绒毛似的光晕。在我看来,南方没有冬季,离家时穿的派克服,这些日子我总是卸掉毛皮内里,只一件毛衣外套搭派克服外皮,走着走着都觉得热,只穿毛衣外套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的上海,只要天晴,穿风衣、裙子是不觉得冷的,怪不得《上海滩》中冯程程总是裙子加大衣,怪不得上海街头很多小姑娘穿光腿神器配裙子。</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在我心中是个很文艺的地理名词,可能和一部电影《苏州河》有关。苏州河确实与苏州有关,它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地区,穿越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最终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这条发源于苏州、注入黄浦江的河本来不叫苏州河而叫吴淞江,吴淞江是黄浦江的支流,黄浦江是长江的支流,而上海市区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的这一段吴淞江,上海人对她情有独钟,起名苏州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如果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则是上海的外婆河。苏州河下游近海处,原本应该是一片烂泥滩涂,被称为“沪渎”,因此上海简称“沪”。而这片烂泥滩涂如今就是洋气的外滩。</b></font></p> <p class="ql-block">当我随着导航走到这条河跟前时,看到南苏州路的路牌,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州河。<br><br>开埠前的苏州河沿岸,也不过是穷苦渔人的棚户区,而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资本涌入,商船穿梭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苏州河两岸和外滩就成了外国公司的码头、仓库、洋行、俱乐部等的集中去,小渔村一跃成为十里洋场。</p> <p class="ql-block">至今在南北两条苏州路上,仍有很多看起来不太高大的老旧建筑,那是上海决意保留或努力修复的,它们是上海崛起的化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本来是大陆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四家银行的仓库。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420余名官兵,在谢晋元团长的带领下,坚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四行仓库是一个英勇悲壮、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星期一闭馆,灰色调的大楼上方悬挂着一块红色指示牌。能够身临其境,也算是一种心灵洗礼。上海,不仅仅是繁华浪漫的魔都,它也是慷慨热血的英雄城市。</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路旁绿树丛中的小径蜿蜒曲折,通向远方。各种颜色的小花点缀着草地,默默致敬当年保卫上海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苏州河畔仍伫立着不少历史遗迹,也有很多新开发的楼盘。<br><br>近一二十年间建造的摩天大楼,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明亮,北苏州路一处名为“河滨豪园”的住宅区,二手房每平方米大约13.6万元。在上海,随便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都要千万元了。</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畔的建筑也不一定都是摩天高楼,两层、三层的旧楼,斑驳的白灰墙,肃静的青砖墙,也并没显得寒碜窘迫,而是饱含历史的沧桑和故事感。</p> <p class="ql-block">西藏路桥东侧依次经过了浙江路桥、福建路桥、山西路桥、河南路桥、四川路桥、乍浦桥,最后一座即外白渡桥。沿着苏州河的流向,我在这不同的桥上来回穿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浙江路桥外观不俗,是一座钢架桥,专业名称为“鱼腹式简支钢桁架桥”。</p> <p class="ql-block">沟通浙江路的浙江路桥最初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 ,当时为木桥,仅能步行不能通车。光绪十三年(1887年),木桥已有毁损,旧桥被拆除,另建一座宽5.19米的新桥,桥仍为木结构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改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当时在亚洲是很罕见很时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不知为何,这座桥原本叫“老垃圾桥”,直到民国31年(1942年)才更名为浙江路桥。</p> <p class="ql-block">福建路桥、山西路桥、河南路桥、四川路桥都是砖石混凝土结构,但它们的历史都很久远,最起码建于民国时期,有的更是在晚清时就有,比如河南路桥本来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一个名为三摆渡的渡口,后来架了座桥名“三摆渡桥”,此后光绪时期、民国时期屡屡改建易名,1927年正式改名河南路桥。</p> <p class="ql-block">走至河南路桥,河对岸具有历史感的大门就是上海总商会旧址,上海总商会大楼建设于1913—1916年,耗资12万两白银,是当时全国商家云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上海总商会能以这样的面貌呈现在今日苏州河畔,是诸多建筑师经过长达五年修缮的结果,它的存在,仿佛重新揭开20世纪的历史帷幕。</p><p class="ql-block"><br>河南路桥两侧更多的是拔地而起的新楼盘,似乎又彰显着苏河湾的复兴。</p> <p class="ql-block">岁末年底的苏州河畔,一些开放的花卉让来自西北的我甚是稀罕,明黄色像野菊花一样的花卉叫大吴风草,生长于我国东部地区,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娇小粉嫩的小花叫火炭母草,喜温湿,忌干旱,怪不得在干旱的西北没有见过这样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狼尾草,可比常见的狗尾巴草好看多了,大吴风草、火炭母草、狼尾草,总给人一种命如草芥的低贱之感,为何这不富贵的各种草长在苏州河畔就能如此美丽呢?</p> <p class="ql-block">植物世界妙不可言,苏州、上海等华东城市,冬天树木还可葱茏繁茂,还有百花开放,也真是让人羡慕。但是我也不会妄自菲薄,南方人会不会羡慕北方的四季分明?冬天就该凛冽萧索,就像一个有脾气的汉子一样。大江南北,各有各的好。</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景色,树木呈现出秋天的颜色,树叶金黄而鲜艳。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与美好,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p> <p class="ql-block">漫无目的联想瞎逛着,不觉走到了四川路桥,见河北边一座建筑骨像清奇,吸引我跨桥到跟前参观。没办法,眼镜度数不够了,远处看不清大楼上的字,走着走着看清顶部是“人民邮政”四个大字。</p> 过了桥到跟前一看,哎呀喂!这是大名鼎鼎的上海邮政博物馆,这可是上海最难预约的博物馆了。本来没打算参观,也根本没有查这个博物馆在哪,我对上海诸多场馆和街道的位置相当茫然。但这样不做攻略的不期而遇简直令人喜出望外。 12月16日是个星期一,博物馆不开门,但上海邮政博物馆大门开着呢,门口还有几个旅拍的姑娘,有一个工作人员,不知是值班的门卫还是保安,问能不能进去看,他温和地说:“今天星期一,展馆不上班,不过你可以到二楼看看。” 上海好多地方的工作人员特别友好,可以说彬彬有礼。沿着欧式老建筑的旋转楼梯上到二楼,应该是进入博物馆前的大厅,可以看到很多老照片,也可以隔着一道门看到博物馆内部的廊道,上海邮政博物馆,也算是打了个卡。 路标指示,往北不远就是中共四大纪念馆。<font color="#167efb"><b>上海的魅力,一部分是租界留下来的洋气,以洋房别墅为代表,另一部分是全国金融中心和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现代派,还有一部分则是英雄纯正的红色基因,上海既是国际都市,也是一座革命之城</b></font>。 又沿四川路桥返回南苏州路,中国石化加油站旁边有个小花园,沿着花园内的小径行走,地砖上记载着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br> 1953年,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原中国石油公司上海批发站)发布第一张汽油券。<div><br>1958年,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原中国石油公司杨树浦储油所)试制成功国内首台电动加油机。</div> 1978年、1986年、2004年、2010年、2013年、2017年,一块块地砖引领我环绕一周,走到了加油站门前,这座加油站为几何造型外观,时尚新潮。这可是有着70余年历史的中石化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div><br>作为一名与石化相关的从业者,觉得倍感亲切。这个加油站还可以喝咖啡、赏河景,是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的地方。</div>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就是更多的优秀历史建筑了:光陆大楼,1928年落成。颐中大楼,建于1920年。</p> <p class="ql-block">原新天安教堂,1886年建成。原新天安教堂教会公寓,1899年竣工。</p> 上海划船总会(原划船俱乐部),成立于1863年。 一直醉心于南苏州路这些古老且洋气的建筑,不觉已经走过了乍浦桥,1843年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蓬恩(文惠康)就在此造过一座浮桥,外国人称蓬恩桥,中国人称白渡桥。1856年,又在白渡桥以东建了一座桥,称外白渡桥。因为外白渡桥更有名,也有人把白渡桥称二白渡桥,这样不好,明明人家更早,索性叫乍浦桥,不想屈居老二。<br><br>在上海,尤其是苏州河、外滩这片地方,随便一个建筑、随便一座桥都承载着近代上海崛起的丰富信息。 当时行走时,没有时间查询这么多的信息,目光所及不仅被建筑、桥梁吸引,路边花园里的花草也让我目不转睛。<br><br>诸多花卉并不认识,就用形色软件识别,蔓马缨丹,这名字听起来好像不太中国化,它真的是外来入侵物种,本来产自南美洲。 皋月杜鹃,这就像中国本土名字了,是杜鹃家族中比较名贵的一种。醉心于任何事物都有意思,杜鹃花的家族远比想象的庞大,皋月杜鹃有皋月二字,听起来高洁如月,它似乎很娇嫩,适合生长在上海这样的温润之地。<div><br></div><div>在西北高海拔的山上,五六月份则会有一株株高山杜鹃怒放。</div> 蔓马缨丹、皋月杜鹃、油茶、大花三色堇,让12月的上海仍姹紫、嫣红、明黄,让人忘了今夕何夕。 而类似蒲苇、芦荻般的植物也呈现一片白茫茫的花穗,提示人们这可不是春天。 这片让我流连痴迷的花园原来叫“情人花景”,不同的时节,这里总有不同的花卉开放,相同的是它们都太美了,比如3月就是郁金香的花海。 当时只顾着去找外白渡桥,我的导航路线就是朝着它的方向,那是《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跳桥的地方。 外白渡桥东侧不远是一道水闸,这就是苏州河与黄浦江的明确分界线了。开闸放水,苏州河就汇入黄浦江。闸门闭合,苏州河才有丰沛的水量。 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远比江对岸的东方明珠和陆家嘴三件套显赫醒目,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三根擎天巨柱象征不朽的革命精神。 纪念塔周边的花圃,整整齐齐布满着盛开的紫色长寿花,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p class="ql-block">黄浦江边外滩广场又叫外滩黄埔公园,凭栏眺望,自西南向东北流淌的黄浦江,被浦东这片凸伸的土地一阻挡,呈现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圆弧,苏州河汇入此拐点,形成一Y型分叉。</p> <p class="ql-block">采砂船、运输船的柴油机轰鸣着,在黄浦江逆流或顺流穿行,对面的上海地标东方明珠和陆家嘴三件套,仿佛浮在海面上。站在这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或感动。</p> 穿过马路,就是外滩著名的优秀历史建筑群。2023年10月和爱人到上海时曾打车,给师傅说到外滩有很多外国建筑的地方,就是停在了这里。当时对方位稀里糊涂,再次证明亲自行走和打车的感受完全不同。 时隔一年多再次走入这片区域,那些建筑有种熟悉的感觉。2018年1月有机会到欧洲6国浅层旅行过,最突出的感受是他们的建筑,巴黎的住房150年还能保持原样,就看人家这石质坚厚的墙体,真的是能经受时光的洗礼和地震等灾害的冲击。 外滩27号这栋大楼建成于1922年,属于仿英国复古主义派的商业建筑。是《繁花》中汪小姐的工作单位,当然就是《繁花》拍摄地。 寄畅兴是外滩27号一家百年老字号餐厅,前阵子因为《繁花》爆火变成外滩必打卡餐厅,隔着橱窗往里瞄一眼,有一对年轻人在用餐。在这里吃饭,或许不是品味菜肴的美味,更主要的就是那个派头。<br> 圆明园路88号,原怡和洋行、益丰洋行的商务办公楼,1911年建造。天津路2号,江西中路349号,在外滩,很多建筑都有身份标识,穿过上海半岛酒店、万国建筑博览群、申华金融大厦,那一刻置身的就是旧上海的十里洋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北京东路、圆明园路、滇池路、天津路随意穿插,再拐入南京路步行街,这里曾来过数次,但以前的感觉总是很表象,都不如此次踏实可靠,因为这一回是自己亲自走过来的,带着时间和空间移动的痕迹,带着自己所看所想的诸多感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南京路步行街,11:30,我已经回到了金门酒店,早上9:00出门,这两个半小时,游历了一个世纪上海最重要的一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之后花更长时间对照地图、查阅资料,我对上海的这半日游历,感触越来越清晰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