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一口炊锅的温暖回忆

又见那时梅花

<p class="ql-block">  它静静摆放在二楼一个杂物间的角落,应该多年了吧?要不是我上楼去找闲置的咸菜罐,应该也发现不了它。掀开盖在这些坛坛罐罐上的塑料布,又挪开几个不适用的坛罐,我发现了它“咦,这是什么?”?我细细看了一下,它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埃,在尘埃浅薄处仍有隐隐的光。</p> <p class="ql-block">  我把它从这些坛罐中拎出,放在空地上,打开盖子,看到它圆圆的锅底,它有的地方黄铮铮,有的部位斑驳暗绿,圆圆的烟囱口有黑黑的烟火印迹,终于认出它是一口铜质炊锅。</p> <p class="ql-block"> 它闲置着多可惜呀,于是我把它从二楼拎到楼下,正在屋檐下抽水烟筒的父亲看到,有点奇怪地问道:“灰不拉叽的,你把它拿下来干哪样?”,我把炊锅放在地面上,拍拍手上的灰尘,问父亲:“这个哪里来的?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啊!”。</p> <p class="ql-block">  父亲吸了几口烟,才慢慢说到:“是你老爹他们以前用过的,他们没在后,留下的东西,我要了这个,放在楼上搁着,也没想起来用。”</p><p class="ql-block"> 一块回家的妹妹接过话头,说自已记得的,奶奶用这口炊锅煮过东西给我吃呢!</p> <p class="ql-block">  我把炊锅擦拭洗净,认真地为它拍照留影。这口炊锅,一定是当年曾走南闯北的爷爷在异地购买的,大概是建水吧,因为到建水游玩时见过专门售卖店,是当地的特产。看着这口锅,终于想起曾在朋友家吃过炊锅,各种菜品一层层叠放进去,红红的炭火在锅底燃烧着,随着汤水的沸腾,氲氲的香气升腾起来,大家团团围坐,边吃边聊,几人灯火坐黄昏啊!</p> <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奶奶爷爷在耕种庄稼侍弄菜园之余,一直在做豆腐(主要是帮别人做),蒸卷粉(赶街摆摊卖)的营生,几乎不曾松闲过。豆腐压箱边角上的碎豆腐、卷粉切后的碎块,都被奶奶加上调料拌好,给我们打牙祭。</p><p class="ql-block"> 不曾上过一天学的奶奶,喜欢在春节时带我们到附近村庄听戏文、到各村寨看露天电影,经过这些传统文化的浸染,奶奶的见识明显多起来。在腊八节,会为我们熬一锅甜糯糯的粥,虽然只有糯米、红枣等简单的食材;到中秋节,奶奶会用筛子盛上大红月饼,板栗、花生带我们拜月,为我们讲嫦娥奔月的传说;在端午节,总记挂着在我们手腕上系“百索”,边系边叮嘱“别弄丢了啊,六月二十四要剪下来烧蚕豆给你们吃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我没有吃过奶奶用炊锅做的食物,所以这口炊锅没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痕迹。但今天看到,还是一下触动了对爷爷奶奶的回忆,他们用一生的辛劳质朴,为我们留下多少美好温暖的记忆啊,那时的生活贫困艰难,但爷爷奶奶尽所能、尽其力,尽量让我们品尝感受触摸到生活的点点美好与可贵。</p><p class="ql-block"> 我把擦拭干净的炊锅收拾起来放好,今年春节,一家团聚,我们一定用这口炊锅,煮一个暖暖、团圆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