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是上个周末,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我的拿手好戏</p> <p class="ql-block"> 怎样才算是拿手好戏呢?小朋友感觉有点把握不住。她会弹钢琴,会打乒乓会游泳,还会画画,种植小花草,也会一些手工小制作。但应该都不算拿手好戏。“拿手,即最擅长,最易上手完成的”,看着她疑惑的眼睛,我一指家里随处可以看到的,那些她亲手“缔造”的一本本小小书,告诉她,你最拿手的不就是将编写的小故事制作成小小书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难发现,小朋友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从喜欢到沉湎,从低幼化慢慢向智力型发展。</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最拿手的东西,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长一段时间,在整理房间时我就频频发现她丢在桌上、抽屉里、床上的“杰作”——那是一册册制作精良的小小书。因为书实在太小了,在我阅读的经历中还没有见到过如此袖珍的书,容我称之为“微书”。</p><p class="ql-block"> 微书,二厘米左右见方,大多五六页的,最多的一本有十几页。有封面,有目录,有文字,有插图,有页码,有作者,还有“出版商”和标价,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还有条形码。</p><p class="ql-block"> 而微书的内容,除了文字的底蕴,尽显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调皮、顽劣和恶作剧。</p><p class="ql-block"> 她的系列作品,是以班上一个张姓男同学为原型,分为“上学篇”“家庭篇”“生活篇”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叙述和描写,极尽夸张、比喻,勾画了张同学“跌跌撞撞的一生”,道尽了他因学习而产生喜怒哀乐的小情绪。</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书页,拿在手里,真让你哭笑不得,又让你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 一听我提议她写这个可急了,那不行,要是被老师发现了可就惨了。是啊,纵观网络上一些范文,不都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写的吗?新时代的少年,拿手的应该是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至少是一些大人眼中正经技艺,她这份“拿手好戏”应该属于“不务正业”甚至是“违禁”行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老师的告状电话打到了家长那里。</p><p class="ql-block"> 原来,她把自己的得意新作带到了学校,并在同学中传阅。而新微书的内容,居然是改写语文教材!</p><p class="ql-block">摘录片段:</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看到了作业。那里的学校比别处的更可怕,作业是那么的多,老师是那么的恐怖,使我总想大喊一声,表示我满心的恐惧。在天花板底下,作业万里,而并不可数,四面都有作业,地上是作业,桌上也是作业,同学们一会儿写作业,一会儿又写作业,写到哪里都像在填无底的深渊……这种境界,既使人崩溃又叫人难受……”</p><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的《草原》我上过公开课,到现在都背得出来,天哪,她怎么可以胆大包天,以名家名作为范本宣泄对作业的不满!尽管她在自己作品的封面封底注明“纯属虚构”“纯属娱乐”等字样,但由于在同学间造成了一些影响,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结结实实地批评了一通,并毫不留情地没收了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事件发生以后,她的微书创作热度降了许多,各种调皮捣蛋的语言也少了,似乎乖多了。</p><p class="ql-block"> 可不知怎的,我心中竟升腾出一种莫名的失落。</p> <p class="ql-block"> 一阵凉风吹来,我一激灵,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固然重要,而奇思妙想,别出心裁是不是更值得加以引导呵护?</p> <p class="ql-block">文字:此时无声</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