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主任带班技巧》读书笔记&读后感

Miss Fang

<p class="ql-block">《新班主任带班技巧》</p><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科学的人才观</p><p class="ql-block">人才观是指关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二是人才是怎样成长的。为社会作贡献的人都是人才,人才有不同之分,没有贵贱之别。人才成长具有先天性,同时具有可塑性。这是我们应有的科学的人才观。</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为社会作贡献的人都是人才。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是乐意为社会作贡献;二是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两者缺一不可,虽然有乐意为社会作贡献而不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的人不可能为社会作贡献,这种人“有德无能”不算人才。虽然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技术),但是,不愿意为社会作贡献,甚至用自己的技术危害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教师要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都包办代替。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第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教育的具体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以科学人才观赋能班级管理——读《新班主任带班技巧》有感</p><p class="ql-block">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七年,在与学生相伴成长的旅程中,不断探寻着更具温度与深度的育人路径。《新班主任带班技巧》中关于科学人才观的阐述,如同一束穿透迷雾的光,为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科学人才观重新定义了“人才”的内涵。书中提出“为社会作贡献的人都是人才,人才有不同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这一理念我很赞同。在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学生是人才,那些虽成绩平平却热心公益、在体育赛事中为班争光、在文艺表演中传递美好的学生,同样是人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用多元评价体系为他们贴上 “人才” 标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反馈中,找到自我认同感,明白自己也能以独特方式为社会作贡献。</p><p class="ql-block"> “人才成长具有先天性,同时具有可塑性” ,这一观点深化了我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先天性赋予学生独特禀赋,可塑性则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带班过程中,我见过性格内敛但逻辑清晰的学生,也遇过活泼外向、创意十足的孩子。尊重先天性,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底色,不强行扭转;把握可塑性,就是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个性化引导,助力他们扬长补短。比如,针对有绘画天赋的学生,组织班级文创设计活动;对于擅长沟通的学生,让其参与班级活动策划与协调,让天赋在实践中绽放光彩,让不足在滋养中得以改善。</p><p class="ql-block">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科学人才观在班级管理中的关键实践。“教师要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 ,这提醒我们应该反思过往行为。我遇到过很多班主任,曾因担心学生处理不好,包办过班级事务,看似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成长机会。信任是放手的前提,我们都应该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比如,把班级值日、活动组织等任务更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协作、应变能力,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为班级活动设计指明方向。单一的学习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我们要拓展活动类型,涵盖学科探究、社会实践、文艺体育等。通过学科探究培养思维能力,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文艺体育滋养身心,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践行 “为社会作贡献” 的人才理念,实现从 “被教育者” 到 “自我成长者” 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七年班主任生涯,有收获也有困惑。《新班主任带班技巧》中的科学人才观,是破解困惑的密钥。它让我重新审视学生、审视教育方式,明白带班不仅是管理秩序,更是培育多元人才、激发学生主体活力的过程。未来,我将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引,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信任他们的潜力,搭建成长平台,让班级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让每个学生都能奔赴 “为社会作贡献” 的精彩人生,而我,愿做这场奔赴中坚定的同行者与引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