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4日下午,我和同伴离开香港,雄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港珠澳大桥去澳门。</p> <p class="ql-block">乘坐往来于港澳间的大巴车去澳门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一路有“发财雨”相随。</p> <p class="ql-block">经港珠澳大桥从香港到澳门,只有55公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澳门入住酒店后已是华灯初上,顶着“发财雨”去赌场转了转,感觉索然无味。同伴经过这几天的辗转已经很累了,我们先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决定分头行动,我喜欢参观博物馆和教堂,同伴喜欢美景和美食。虽是兵分两路,确也一拍即合!</p> <p class="ql-block">同伴的收获很大,拍了好多美景,吃了美味的蛋挞,还不忘给我留两个,美滋滋。</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室内哟。</p> <p class="ql-block">我的收获更大。澳门很小,所有要看的景点都可以步行,步行是我的强项,虽然一直有小雨相随,却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些指示牌,我完全可以找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古建筑和教堂。</p> <p class="ql-block">澳门的很多街巷是很窄的,同香港一样,甬路方砖平整、坚固、干净。</p><p class="ql-block">实实在在足踏澳门一整天,我的体会是,澳门很好地保存了葡萄牙租借时期的大部分建筑。正如我去圣约瑟修堂见到的守门人所讲的,他说:“近代澳门没有经历过政治动荡,因此,很多建筑没有被破坏,这是我们的幸运。”是啊!这不仅是澳门人的幸运,它又何尝不是中国人的幸运呢?!同时它还是天主教耶稣会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这是澳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迹——大三巴牌坊。</p><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是原圣保罗教堂的前壁,圣保罗教堂建于1602年,毁于1835年的大火。现只残存这个巴洛克风格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融合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传统建筑的特色。整体呈金字塔形,顶端矗立着十字架。牌坊共分五层,每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和装饰。</p><p class="ql-block">第一层有三个入口和十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小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简字IHS浮雕图案,正门上写有“MATER DEI”,表明教堂供奉圣母。</p><p class="ql-block">第二层由十支科林斯柱式及三个窗口组成,窗楣有七朵玫瑰花浮雕,中间窗口两柱间以棕榄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壁龛供奉四位天主教圣人。</p><p class="ql-block">第三层装饰最为丰富,墙中央深凹拱形壁龛供奉圣母,两侧各有三个天使浮雕,中央六枝混合式壁柱,柱间浅浮雕左边是智能之树及七翼龙与圣母,右边是精神之泉及西式帆船与海星圣母,外侧墙身有带圆顶方尖柱和中国舞狮造型狮子。</p><p class="ql-block">第四层是耶稣圣龛,两侧有耶稣受难刑具浮雕,往外由四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有天使浅浮雕,柱两边有弧形山墙。</p><p class="ql-block">第五层是一朵三角形山花中间有铜鸽,顶部设有十字架。与牌坊正面的精美相比,牌坊之后却又是一番景象。钢铁支架支撑硕大的前壁,保障牌坊永久矗立。</p> <p class="ql-block">单只看这个大牌坊,就可知当年教堂之壮观。</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夜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澳门总督府,现在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p><p class="ql-block">我请门前执行任务的警察小姐姐帮我拍照,她欣然答应,还暖心的为我横竖拍了好多张。感谢这位美女警察小姐姐。</p> <p class="ql-block">这是始建于1560年的圣老楞佐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在一个小山岗上,依托地形优势,在高高的围墙拱卫下整个建筑显得很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根据装修风格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天主教堂。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信奉天主教的区域,从葡萄牙来澳门传教的是耶稣会教士。因此,澳门的所有教堂都应是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每面墙上都有这样的木质圣经故事画。</p> <p class="ql-block">穿制服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是印度籍青年男子,在我参观结束要离开时,他很热心地表示要为我拍照。可能是来参观的人实在太少了,好不容易来一个,他们也愿意提供服务来打发时间吧!</p> <p class="ql-block">圣老楞佐堂后门</p> <p class="ql-block">圣约瑟教区中学</p> <p class="ql-block">圣约瑟修堂</p><p class="ql-block">创办于1728年的圣约瑟修院</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天主教在澳门唯一的西学教育机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54级花岗岩石阶</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榕树</p> <p class="ql-block">费了好的功夫才在教堂左侧这个小花园找到利玛窦的塑像,小公园被铁门锁着,只能在铁门空隙处远远拍张照。</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风格装饰,主位上是圣约瑟,圣约瑟是圣母玛利亚的静配,是耶稣的养父。</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穹窿</p> <p class="ql-block">圣方济各 沙勿略的一段肱骨</p><p class="ql-block">圣方济各 沙勿略是耶稣会第一个来远东传教的会士。</p> <p class="ql-block">独自参观完圣约瑟修堂往外走,看门大哥见我一人看的仔细,就问我有没有看到“奠基石”?我说看到一块大理石,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看门大哥带我回到教堂,指给我看,还介绍了它的来历。原来,这块奠基石是1746年建造教堂时埋在教堂左侧角落地下的,19世纪维修教堂时,人们意外发现了它,正面铭文应该是英文过拉丁文,背面刻有中文。</p> <p class="ql-block">背面的刻字“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起造”</p><p class="ql-block">注:乾隆十一年是1746年</p> <p class="ql-block">圣约瑟修堂院内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圣母诞辰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玫瑰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