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谐趣园有八趣,彩画是一趣,称图趣,其中在殿堂游廊中的人物故事更引人入胜,堪称精品。故事的來源或经典小说,或民间故事,或评话戏剧,或成语典故,等。猜测故事的出处是个乐趣,查阅故事的内容可长知识,品赏绘画艺术更是一种享受。现选出十二幅,共赏。</h3> <h3>一 张敞画眉(瞩新楼游廊南侧)</h3> <h3> “张敞画眉”是个成语故事,典故出自于《汉书.张敞传》。张敞在京做官,官位“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给媳妇画眉毛,这本来是夫妻和谐的典范,但不被封建社会所接受,被人上告到皇帝那里,遭到皇帝的责问,意思是,身为高官,居然还有时间做这种事,成何体统?张答,“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皇帝无以为对,虽没有给他惩罚,但从此以后再没有给他升官。<br> “张敞画眉”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列为古代四大风流之一。四大风流是“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和“沈约瘦腰”。<br> "张敞画眉”彩画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画家李作宾先生,这幅画代表了当时苏式彩画的最高水品。值得一看。</h3> <h3>二 举案齐眉(瞩新楼游廊北侧)</h3> <h3> “举案齐眉”也是成语故事,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咸阳地区)人,官宦之后,幼年时遭乱世,生活困苦,放过猪,还替过人赁舂米,相当于现在的打工仔。学过一些诗文,但没有什么成就,曾写“五噫之歌”,讽刺皇帝追求享乐,皇帝知道之后,传令捉拿治罪。差点把命送掉。妻孟光,奇丑无比,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到30岁尚未嫁人,按现代说法是个剩女,但她仰慕梁鸿的才学,说非他不嫁,梁鸿大喜,下聘娶了她,结婚时,孟光身着丝绸衣服,涂脂抹粉,梁鸿并不喜欢,于是穿上粗布衣服,七天之后才予过门。梁鸿对妻子要求很严,送茶送饭时,需“举案齐眉”,就是说,不能抬头仰视,一定要将食案举高到与眉毛平齐之处,孟光唯命是从。“举案齐眉”后来被认为夫妻和谐的典范,成了成语的典故。<br> “举案齐眉”作者同"张敞画眉",是清代著名画家李作宾先生。这两幅可称为姊妹篇。</h3> <h3>三 钟馗嫁妹(澄爽斋游廊北侧)</h3> <h3> “钟馗嫁妹”是一个民间故事,最早出自京剧,后移植其它戏种,同时也成了绘画题材。故事梗概是: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武状元,一怒之下,撞阶而死。同乡好友杜平便将其隆重安葬。钟馗做鬼王以后,为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亲率鬼卒于除夕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br></h3> <h3>四 王华买爹(澄爽斋游廊南侧)</h3> <h3> “王华买爹”,也是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王华无爹,到集市中买了一个老头当爹,老头非常挑剔,每日三餐要山珍海味,为了供养他,王华变卖了全部家产,还不够,最后打算卖儿子,到了这个时候,老头子起身走了,走之前,留了一个字据,要王华到京城找他,原来这个老头是八王爷,八王爷死了之后让王华做了皇帝。<br> 图中两个小儿用箩筐抬着的老人就是王华买来的爹。<br> 但有人认为这幅画不是“王华买爹”,王华买爹时不是用箩筐抬來的,而是他背着回家的,这个图应当是“蓝轝(读yu)出饮”,<br> “蓝轝出饮”故事出自《隐逸-陶潜传》,故事梗概如下,江州刺史王弘欲结识陶渊明,找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帮忙,庞通之备了一桌酒,请陶渊明吃饭,但不巧这个时候陶渊明的脚坏了,走不了路,于是庞通之找他的门生,让他的两个儿子用“篮轝”(竹轿)把陶渊明抬来,这就是有名的“蓝轝出饮”故事。<br> 这个故事和图比较吻合,虽然“篮轝”不是箩筐,但也说得过去,最吻合的是两个小孩抬着,唯不足者是陶渊明没有这么老,查了一下,陶渊明62岁去世,图中老人看上去应当有七八十岁了。<br> 因此“蓝轝出饮”不能采纳,还是选用“王华买爹”较好。</h3> <h3>五 老子出关(涵远堂游廊西侧)</h3> <h3> “老子出关”和“紫气东来”,是历代书画家最喜欢的题材。传说,老子来到函谷关之前,东方出现紫气,故曰“紫气东来"。据说,老子在函谷关居住期间,口述五千言,后来经人整理成《道德经》。<br> 该图是老子出关的情景,骑着青牛,仕女相送。<br> 经史料考证,老子确实到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出了关之后,经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再经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以后回到陇西,最后死于临洮东山(甘肃兰州附近)。</h3> <h3>六 六子闹弥勒(涵远堂游廊东侧)</h3> <h3> 六子闹弥勒,大肚弥勒佛的造型来自布袋和尚,布袋里装了六个顽皮的小孩,他们常常跑了出来玩耍,然后弥勒佛再把他们一个个抓回去,否则就会跑到人间闹事了。该图只见五个小孩,还有一个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跑走了?</h3> <h3>七 文人三才(兰亭内东兆侧)</h3> <h3> 图中三人分别为苏东坡,佛印(谢端卿)和黄鲁直,是南宋年间有名的才子,称文人三才。 <br> 也有人称该图为《三酸图》。自宋代以来,《三酸图》一直是国画题材。故事源于南宋话本,“山寺住持佛印乃谢端卿出家,同黄鲁直、苏东坡友善。一日过访。佛印曰:吾得桃花醋甚美。取而共尝,二人皆皱眉,佛印哈哈一笑,说醋是甜的,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三酸。”作解为:同样一坛醋,儒家以为酸,释教以为苦,道家以为甜。醋隐比人生,儒家以人生为酸,须以教化自正其形;释教以人生为苦,一生之中皆是痛楚;道家则以人生为甜,认为人生本质美好,只是世人心智未开,自寻烦恼。<br> 该图究竟是哪一个,比较之,还是前者更合理。图中有一童挑着一坛,坛中装的应是酒,不可能是醋,醋只能品尝,不能饮。他们三人一同去饮酒。长廊彩画中有一三人一起饮酒的图。</h3> <h3>八 风尘三侠(兰亭内西侧)</h3> <h3> “风尘三侠”典故出自唐代传奇故事《虬髯客传》。大意是李靖(571—649)於隋末在长安见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後同至太原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 故事中红拂妓﹑虬髯客均出虚构,然描写之人物颇为精彩,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属于上乘。李靖﹑红拂﹑虬髯三人,后人亦称“风尘三侠”。 <br> 图中,李靖(中)和红拂女(右)在洛阳桥头告别虬髯客(左)的情景。<br> 该图是仿著名清代画家任颐(1840--1895)的作品。</h3> <h3>九 韩康卖药(引镜亭游廓西侧)</h3> <h3> 韩康卖药,典故出自《后汉书•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 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人霸陵山中。” <br> 最后一句最值一看,“遂遁人霸陵山中”,他不想出名,没有想到一区区女子都认识他了,于是隐入山中去了。 <br> 不想留名者却留名千年。</h3> <h3>十 高衙内戏林娘子(洗秋亭內北侧)</h3> <h3> 此画取自《水浒传》中的故事,画面与书中故事的情节并不一致,原书中写道:当高衙内将林娘子诱骗到陆谦家里想要图谋不轨时,林冲闻讯赶到陆谦家里去救自己的老婆,并没有表现那么冲动,先是在门外听里面的动静,然后叫娘子开门,结果,林娘子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跳窗走了。林冲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水浒传》把林冲的忍耐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不敢打高衙内,原因是不敢得罪上司,他的性格在整篇《水浒传》中一直在贯穿着的。</h3> <h3>十一 唐明皇游月宫(飲绿亭内南侧)</h3> <h3> “唐明皇游月宫”的版本很多,该图与其他文本差异较大,皇帝身穿黄袍在皇后和宫女陪同下漫步在华丽的宫殿之中,空中还有一轮明月,这个华丽的宫殿就是月宫,这是古人对月宫的理解。</h3> <h3>十二 聂小倩(飲绿亭内东侧)</h3> <h3> 《聂小倩》是《聊斋志异》的一个故事,故事情节是:聂小倩原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于18岁去世,死后受妖怪强迫,用她的色相和钱财去害人,一次,在一古寺中遇到书生宁采臣,宁采臣不为钱色所动,聂小倩深受感动,没有害他,把原委如实告之,后来在宁采臣的帮助下,除掉了妖怪,逃脱了魔爪,回到阳间,来到了宁采臣的家里,照料病重的母亲和妻子,他的妻子死了之后,嫁给了他,生了两个儿子,前妻也有一个孩子,共三个小孩,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br> 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