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至蝉风吟(杂文) </p><p class="ql-block">风范のyyyjsss</p><p class="ql-block">2020-07-05阅读 6关注</p><p class="ql-block"> 杂谈(一)</p><p class="ql-block"> 辽宁的西北地域“北票市”竟然也会是这样,鼠年的夏至前后,陡然天气就溽热起来了。小时候我居住在苏南,天气这般热的时候,大约是在“芒种”节气以后。这个节气时段,是割麦插秧开始的日子,骄阳似火,溽热难耐,全没了“风景甲天下”的苏南柳岸花媚、旖丽娇饶的春天的景致。沐浴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人们便都聚拢在河坝上的柳荫下歇晌,寻求风凉。</p><p class="ql-block"> 那个季节刚度过连阴梅雨时期,正午的天空,万里无云,荒野里没有了生灵,夏虫也都潛下泥土,遍野里万籁俱寂。在明晃晃的太阳照耀下,田埂泛起一层浮土,浮土上升腾着缕缕热气流的光影,四野的空气都是滚烫的。</p><p class="ql-block"> 唯有“夏蝉”在杨柳树冠中鼓噪,发出“哇、哇”地鸣叫,此起彼伏。仰或一丝微凉的风在你身上令你惬意地掠过,感受到风凉的“夏蝉”也顿时步调一致地变调,开始“知知”地长鸣。</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工作在没有了蝉鸣声的北方都市里,也就将暑热熏蒸中“知了”鸣叫的场景忘却掉了。</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结识了民国时期出生的,已届耄耋之年书法家陈旧先生。我看到他书法作品上的题款大都是这样写:古涯州七十又五老叟陈旧书于蝉风吟馆。涯(ai)州今辽宁辽阳市,“蝉风吟馆”是陈旧先生民国时期在北平习字用的书房。看来中原的北京也有“蝉风吟”的季节,而且陈旧先生也曾经对夏日的蝉鸣触景生情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郊野会是什么样, 在辽西北的北票,尽管时气老早就溽热起来,我却没有听到知了的鼓噪声。</p><p class="ql-block">杂谈(二)</p><p class="ql-block"> 时不时就会出现(碰上)这样的现象,在高铁上、地铁上、公交车上;在饭店里、超市中、医院里、广场上、景点中、反正只要人头攒动的地方,便有人对着手机哇啦哇啦的嚷叫着,手机或使用手机产生出来的嘈杂声不绝于耳,频率远远超出夏蝉的鼓噪,而且常惹得别人的厌烦或瞪眼怒目,全然不像“蝉风吟”的声音能让一些人听着舒服适应,仰或令一些人在一段时期听不到夏蝉鸣叫倒怀念起来。</p><p class="ql-block"> 虽然,往往会将“蝉鸣”归结为大自然生物现象,然而,人类的行为为什么不能贴切些自然而相悖自然呢?</p><p class="ql-block"> 基于亿万年的生物生存自然法则,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生物生存的文明,也创造了自然生物生存人类干预的无耻,一些人类在无耻地活着。该怎么样文明起来?男厕小看板的提示语写的非常贴切,只需“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阅读</p><p class="ql-block">送花给作者张公</p><p class="ql-block">1个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