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旧年的风,仿若还带着粉笔末的气息,悠悠然地,绕过岁月的残垣,试图找寻那已然消逝的中门中学。当脚步踏入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眼前的荒芜与心底的记忆激烈碰撞,惊起簌簌尘埃,那是时光的碎片,亦是往昔的挽歌。</p> <p class="ql-block">记忆的开篇,总是染着晨曦的微光。那时,中门中学的校门,是一扇通往知识天地的窄门,于懵懂的我们而言,跨进去,便是踏入了成长的江湖。校门旁的老杉树,像个忠实的卫士,每逢夏日,洒下一地斑驳,庇佑着校门口卖冰棍的阿婆。三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棍,甜滋滋、凉飕飕,是课间最诱人的盼头。阿婆满是皱纹的手,揭开保温箱的棉被,掏出的是童年纯粹的快乐,那丝丝缕缕的甜意,能驱散一整个上午的困倦,亦如这学校,给予我们最初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教室是几排略显破旧的平房,冬冷夏热,却装满了少年的炽热梦想。丁老师的数学课,是逻辑的迷宫,亦是智慧的启明星。他总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中山装,袖口微微挽起,露出的手腕上,旧手表的指针滴答作响,像是为他的讲解打着节拍。几何图形在黑板上逐渐成型,粉笔灰簌簌而落,似一场知识的雪。他手中的三角尺,丈量着未知,引领我们探寻数字背后的规律。遇到难题,他的目光透过厚厚的镜片,带着期许,耐心地等待一只只犹豫的手举起,那目光,暖得如同冬日教室火炉里的炭火,燃着我们求知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赖中能老师则不同,他年轻而富有活力,讲解数学题时,像是一位激情澎湃的演说家。讲到关键处,手中的粉笔用力一戳,黑板上便是一个醒目的白点,与他激昂的语调相得益彰。他会把枯燥的公式编成顺口溜,让我们在嬉笑中铭记。课后,他常和男生们在尘土飞扬的操场打篮球,奔跑、呼喊,那跳跃的身影,是青春活力注入校园的具象,让我们知晓,知识与热血从不相悖。</p> <p class="ql-block">语文课堂,是扬雪娉老师编织的诗意天地。她的长发如墨,常别着一枚精巧的发簪,走起路来,衣袂飘飘,仿若从古画中走来。诵读古诗词时,她的嗓音婉转悠扬,似有穿林打叶之声,将我们引入那唐风宋韵之中。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她目光灵动,描绘着百草园里的草木虫鱼,我们仿若能嗅到那泥土的芬芳,听到油蛉的低吟。作文本上,她的评语是娟秀的蝇头小楷,或鼓励,或点拨,一字一句,皆是对文学幼苗的悉心浇灌,让我们心底的诗意,得以在这片校园里抽芽。</p> <p class="ql-block">彼时的校园生活,是琐碎而鲜活的拼图。清晨,值日生清扫操场,扫帚划过地面,扬起的灰尘在晨光里飞舞,那是劳动的序幕。课间十分钟,女生们聚在角落踢毽子,五彩的毽子上下翻飞,伴随着咯咯的笑声;男生们则在走廊上弹弹珠,玻璃珠子碰撞,发出清脆声响,输赢间,是童真的较量。午饭时间,大家从家里带来的饭盒,摆满了教室的窗台,饭菜的香气交织,虽朴素,却满是家的味道。偶尔谁带了母亲腌制的咸菜,总会被同学们一抢而空,那分享的快乐,是同窗情谊最美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可岁月,终究是无情的风。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门中学在城市变迁的浪潮中,渐渐老去、凋零。听闻它要被拆除的消息时,心尖猛地一颤,仿若有什么珍贵之物即将被连根拔起。再回故地,校门已不复存在,老杉树也被伐倒,徒留一圈圈年轮,诉说着往昔。教室的废墟上,荒草丛生,断壁残垣沉默着,似在缅怀曾经的朗朗书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荒芜之中,往昔的画面如走马灯般闪现。梅老师的谆谆教诲、赖老师的活力身影、扬老师的诗意吟诵,还有同学们纯真的笑靥,都成了风中的呢喃。这所学校,承载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代人的成长蜕变,是在艰难岁月里对未来的执着遥望。它虽消逝,却如烙印刻在心底,让我们在看清社会的沧桑巨变后,愈发珍视那段青涩年华,怀揣着从这里汲取的力量,继续在人生路上,逐光前行,不负那中门中学给予的星辰火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依旧吹着,带着往昔的温度,拂过这片荒芜,去往更远的地方,似要将中门中学的故事,播撒在岁月的每一寸土壤,待后人,偶尔俯身拾起,轻嗅那旧时光里的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