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北宋始建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古镇地域总体空间结构是“三楔两片”,三楔包括穹窿山、天池山等农村地区,七子山、砚台山、真山生态保育区,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山等风景区。两片是指两大城镇集中建设片区,包括木渎镇区和藏书镇区。</p><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城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p><p class="ql-block"> 2008年8月,古镇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木渎在成为“木渎”之前,还被称为“鹿陂”和“耦渎”,关于木渎古镇的名字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木渎,故事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 相传春秋未年,吴越纷争,越国溃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的同时,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为了消耗吴国的人力财物,处心积虑的越王勾践趁机向吴王大势进贡筑宫之木,自越国源源不断运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河流港渎,史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以至“积木塞渎”,木渎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吴风宋韵</p> <p class="ql-block"> 香溪岸-国色艺术街区</p> <p class="ql-block"> 香溪桥</p> <p class="ql-block"> “香溪”牌楼</p> <p class="ql-block"> “木渎”牌楼</p> <p class="ql-block"> “即安”茶楼</p> <p class="ql-block"> 来碗米酒</p> <p class="ql-block"> 太湖民间菜</p> <p class="ql-block"> 香溪两岸 柳扬垂垂</p> <p class="ql-block"> 香溪河 永福桥</p> <p class="ql-block"> 香溪岸 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 “香溪岸”牌坊</p> <p class="ql-block"> 经香溪岸,右转到明清街,直行五百米,可达胥江边。</p> <p class="ql-block"> 胥江的江中心岛绿地公园(站在灵山路的胥江大桥上所摄)</p> <p class="ql-block"> 过胥江大桥,前行三百米,可到“蒯祥古建公司”。</p> <p class="ql-block"> 蒯祥(1399年至1481年),江蘇吳縣魚帆村人,中國明代建築匠師,世襲工匠之職,公認的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生於洪武末年,卒於成化十二年。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術,被明皇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p><p class="ql-block"> 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父告老還鄉後,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p><p class="ql-block"> 蒯祥參加或主持多項重大的皇室工程。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的殿宇、裕陵等。</p> <p class="ql-block">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了皇宫建筑设计。</p><p class="ql-block"> 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今之天安门)。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12年)竣工。承天门建成后,受到文武百官的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p> <p class="ql-block">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价,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做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的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史上有独到的之处。</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应用上去,他采用苏州的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蒯祥不仅木工技艺成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作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p><p class="ql-block"> 1420年,承天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称为“蒯鲁班”。后来,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在他任职期间,先后搞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统年间重建三大殿,明英宗天顺年间兴建裕陵。“凡百营造,祥无不与。” 《宪宗实录》中这样评说。</p><p class="ql-block"> (蒯祥古建公司园中的“蒯鲁亭”)</p> <p class="ql-block"> 蒯祥不仅技艺高超,受人尊敬的还有他的人品。尽管他的官职很大,但是他为人仍然非常谦虚简朴。到了晚年,虽然他已经主动辞官隐退,但每当有营造工程向他请教时,他还是非常热心地指导帮助。</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曾经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这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子孙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时,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蒯祥活到84岁,逝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墓葬于他的故乡太湖之滨,墓碑右侧立有明代天顺二年钦赐的“奉天诰命”牌。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而蒯鲁班留下的天安门建筑,却是华夏至宝,民族之光。</p> <p class="ql-block"> 从“蒯祥古建”公司出来,沿灵山路向前,到太湖书院路右拐,向前约300米到“蒯祥古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其实,“蒯祥古建博物馆”只是一个木建筑材料的工厂加工车间。</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工厂车间外墙上的,砖雕标牌和有关介绍。</p> <p class="ql-block"> “蒯祥古建生产加工车间”和“古建艺术博物馆”的标牌。</p> <p class="ql-block"> 姑苏地区“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是有传承的,蒯祥作为那个时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堪称香山帮建筑工匠中的泰斗。</p> <p class="ql-block"> 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不但工种齐全,而且分工细密,能适应高难度建筑工艺的需求,例如木匠分为“大木”和“小木”。</p><p class="ql-block"> 大木从事房屋梁架建造,上梁、架檩、铺椽、做斗栱、飞檐、翘角等。</p><p class="ql-block"> 小木进行门板、挂落、窗格、地罩、栏杆、隔扇等建筑装修。</p><p class="ql-block"> 小木中有专门从事雕花工艺的,木雕的工艺流程有:整体规划、设计方向、打轮廓线、分层打坯、细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p> <p class="ql-block"> 除了分工细密外,香山帮工具也是很先进的,例如木匠用的凿子分手凿、圆凿、翘头凿、蝴蝶凿、三角凿五种,而每一种又有若干不同尺寸或角度的凿子。</p> <p class="ql-block"> 香山帮建筑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作精巧和布局机变的特点。可谓是技艺精湛,名亨天下,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在“蒯祥古建生产加工车间”左侧一百多米,就是“太湖书院”。</p> <p class="ql-block"> 太湖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古代书源的主要功能是讲学、藏书和祭祀。1713年,苏州紫阳书院成立时,康熙帝亲书“学道还淳”匾额并钦定《紫阳全书》,可见古代政府对书院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太湖书院21景简介</p> <p class="ql-block"> 白鹿洞书院题记</p> <p class="ql-block"> 嶽麓书院题记</p> <p class="ql-block"> 應天书院题记</p> <p class="ql-block"> 石鼓书院题记</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题记</p> <p class="ql-block"> 太湖书院题记</p> <p class="ql-block"> 出“太湖书院”不远处,有“耕读小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庭园</p> <p class="ql-block"> 弘一大师禅谒</p> <p class="ql-block"> 江南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实际的环境地域,“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p> <p class="ql-block"> 其次,根据实地设计的状况,配以“园林的要素”,比如亭、台、楼、阁、榭、廊、坊、桥等原素,完成一个整体建筑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 其三,要熟练运用其各种“造园手法”,例如造景、布景、喻景、移景、借景、框景等</p> <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园林中一定要有水,有水才能“活”;山可以借,也可以造假山,有了山和水,才能算园林。</p> <p class="ql-block"> 当然,园林还有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其深奥的知识和理解,也是不能一语道明的。因为园林和其历史、传统、风俗、人文等是密切相关的,也和诗词、书文、绘画、雕刻等技艺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这座江南的私家花园,在不大的方寸里,汇集了各种园林的要素,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耕读小筑”,是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农耕社会的历史,这种“耕读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一种重要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从“耕读小筑”出来,我又返回到木渎古镇,整整用了半天的时间,我来这里是想探寻其园林文化的历史传承,顺着高德地图找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原来“蒯祥古建博物馆”只是一个工厂加工车间;而诺大的“太湖书院”里也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游人;但在耕读小筑,碰到其主人,聊起了古建园林等事,也颇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回到木渎古镇,再次走过“虹桥”和“书弄”,前面又是一个私家庭院,现改建为园林式的花园酒店。</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家“唐宁第”园林别墅</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酒店大堂</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老的山塘街上,足踏有着历史痕迹的石板,耳边似乎有那历史的回想,转眼之间,人生沧桑,尽然心里,一切都在冥冥之中。</p> <p class="ql-block"> 沈寿故居</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乾生元”百年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 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曾多次来过,是非常熟悉的。但有近十年没来,这次重游木渎古镇,既熟悉又陌生,去了古镇上的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又用半天时间,去找寻蒯祥古建博物馆,虽有些失望,但还是值得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苏州园林的精华在以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留园、拙政园)为代表的九处园林,它们已被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当然这些园林曾去过多次,但同样的也多年没去了,以后找时间机会再去重游,再来聊聊这些话题。</p><p class="ql-block"> 阿德 2025年1月记录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