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军魂】陈世堂/猫耳洞里过大年

唯吾知足*秀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猫耳洞里过大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陈世堂</b></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27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们听从祖国召唤,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奔赴祖国南疆边防前线,作战时动员、训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p><p class="ql-block"> 全国人民还在欢庆喜气的氛围中,2月17日,我云南边防部队广大指战员和民兵,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机智勇敢,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指到哪里,打到哪里,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先后攻克了老街、柑塘、谷柳三市,谷柳大桥、四号桥和孟康、坝洒、保胜、沙巴、封土五个县,摧毁了越军浅近纵深内所有的军事设施,狠狠的惩罚了越南侵略者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我部又奉命配属边防十二团、独立师一团、炮团参加罗家坪大山骑线拔点作战。1980年10月,我跟随部队前往马关县金厂乡,负责我部罗家坪大山骑线拔点作战的军械保障。10月15日11时13分,在我军强大的炮火下罗家坪大山主峰高地升起一片狼烟,“喔喔”的炮弹呼啸声响彻云霄,向一朵朵蘑菇云伸向天空,淹没了整座山头,只见硝烟弥漫,泥石乱飞,敌人被炸断的枪支和血肉模糊的残肢跟着腾空而起,四下散落,11时31分,步兵发起攻击。炮弹在身边爆炸,子弹从身体两侧和头顶上飞过,前面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我团战友张官祥、刘绍平被越军的炮弹炸断了腿倒在血泊中,浦绍全被地雷炸断了腿、炸瞎了眼终身残废,有的战友被炮弹弹片击重,留下终身残疾,还有的战友被子弹、地雷击中壮烈牺牲,我的左脚右脚被越军的炮弹弹片击中,鲜血直流,两只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叫。14时23分,攻占了罗家坪大山主峰全部高地,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急烈战斗,我部收复了罗家坪大山。当时,我跟随部队扛着弹药箱冲上高地,那景象跟上甘岭差不多,到处都是越军的尸体、残肢和弹药箱,看到的是一滩滩刺眼和带腥的鲜血,我的绑腿和鞋帮上都沾满了鲜血。罗家坪大山骑线拔点共击毙越军大尉指挥官以下官兵42名,俘敌2名,击伤多人,后经查证实(毙敌70名,俘敌3名,伤敌20余人)。炮兵在炮击越军纵深目标时,歼灭越军100余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p><p class="ql-block"> 罗家坪大山收复后,我部一直坚守在罗家坪大山主峰的阵地上、战壕和猫耳洞里。1981年2月3日,前指指挥部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春节期间,要加强各阵地的绝对安全,严防越军的偷袭,各部务必派干部到阵地上带班。会议结束后,我向团指挥部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前沿阵地同战士们一起坚守阵地,一起过年,团指挥部很快批准了我的申请。这是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和骑线拔点以来在阵地上过的第二个春节。2月4日除夕,2月5日大年初一那天,阵地上显得格外宁静,蹲守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和掩体工事里,战友们已不再注意身边的花开花落和季节的变换。但每次“猫耳洞”里过年的情景,却让我终身难忘。春节期间,各阵地官兵要提高警惕,坚守阵地,严防敌人偷袭,心中想得更多的是一份守疆卫国的神圣职责。手握可打连发的五六式冲锋枪和肩背的4枚手榴弹,时刻防备着越军的偷袭。</p><p class="ql-block"> 1981年2月4日大年三十,我们可以在猫耳洞里过一个欢庆喜悦的春节了。在后勤处领了猪肉、罐头等物资,到达阵地后,放下行囊,大家一起动手,在猫耳洞的侧边,支起用石头垒的平台,放上煤油炉,你升火,我做饭,他切肉,很快一桌香喷喷油漉漉的饭菜摆在大家面前,光竹虫就炸了一大碗。还有小炒肉,回锅肉,红烧肉罐头和其它蔬菜罐头等。除执勤的官兵外,大家围坐在用弹药箱支起的简易桌子旁,钢盔当板凳,口缸、罐头盒当酒杯,倒上老白干酒,你祝福我,我祝福你,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好好活着,为牺牲的战友报仇。</p><p class="ql-block"> 2月5日,大年初一那天,阵地上显得格外宁静,半蹲在潮湿的“猫耳洞”里的我,眼睛目视着前方,无意识地顺手摘了一根清香的老山兰放进嘴里嚼着,坚守着阵地,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拿起电话,“团部通讯员告诉我,陈助理,你来包裹了!”“包裹?”什么“包裹?”我听后便愣住了。在前线流动作战,父母亲并不知道我们部队的详细地址和番号啊?!后来我才知道是母亲寄来的包裹,是从几百里之外的部队留守处通过道道关卡,一路千山万水才转递到马关县金厂乡罗家坪大山主峰的“猫耳洞”里。</p><p class="ql-block"> 抱着辗转千里的包裹,看着母亲请人写在包裹上那黑呀呀的字体和贴着密密麻麻的高额邮票,顿时阵阵心酸,热泪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转。战友们见状便一下子围过来,争着摸摸在阵地上难得一见的家乡包裹,个个迫不及待地催促我打开包裹要看个究竟。顿时,“猫耳洞”里充满着过年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当我用匕首打开铁钉钉扎的木板箱时,看到里面装着完好无损的家乡土特产“东瓜蜜饯、杂糖、米花糖”,我和战友们感动得眼圈泛红地说不出话来,热闹的“猫耳洞”里瞬间静得只能听到昆虫的叫声。沉重的东瓜密饯、杂糖、米花糖中夹着母亲简短留言便条:“世堂儿:春节快乐,全家人盼望你早日平安归来!”字里行间流露出远方的亲人们对战场上儿的牵挂和盼归之情。当时,家中的哥哥姐姐也成家立业,只有父母和残疾的弟弟相依为命,父母年迈体衰,负担重,生活过得拮据。为了能多买几条东瓜蜜饯寄往前线,父亲带着残疾的弟弟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年猪上交了国家,换来一百多元钱,母亲冒着寒风雪雨专程赶到县城,精挑细选质量上等的优质东瓜密饯、杂糖、米花糖寄往部队,希望在前线作战的我和战友们能在过年时吃上家乡甜蜜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当我将东瓜密饯、杂糖、米花糖小心翼翼地掰开与战友们分享时,谁都不忍心一口吃下去,战友们细细地嚼着东瓜密饯、杂糖、米花糖,慢慢品味着近在咫尺的亲情,尽情享受着家乡的东瓜密饯、杂糖、米花糖给“猫耳洞”战友们带来的浓浓年味。</p><p class="ql-block"> 年过去了,战场上的我始终将贴满邮票的包裹珍藏在身边,带着它辗转于阵地之间,一块收藏得已成碎片的东瓜密饯、杂糖、米花糖也舍不得丢掉,仿佛带着它随时可闻到浓浓的乡情,触摸到远方亲人们那份无私的大爱,“猫耳洞”里的我从此也不再孤独。</p><p class="ql-block"> 那场载入史册的战争早已远离我们,可敬可爱的父母亲早也离开了人世。如今每逢新春佳节,我都有奔赴昔日战场过一次大年的冲动,再次现场感受那份多年不变的亲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