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朽的“神仙友谊”——刘柳之交

江畔金柳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来称颂友谊,他们诗中的友谊,无私、真诚、纯粹,他们的友谊故事感天动地,感人肺腑。今天要说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谊,就是文人诗中最为称道的跨越千年不朽的“神仙友谊”,世称“刘柳之交”。</p> <p class="ql-block">  “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与22岁的刘禹锡同中进士,但因为刘禹锡家道中落,出身微寒,即便金榜题名,依然会遭到士族子弟的讥讽嘲笑。</p><p class="ql-block"> 而柳宗元却能摒弃门第之见,极为欣赏刘禹锡,两人在“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等方面的交谈中,发现两人的政见出奇的相同,这使得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之间的距离被迅速地拉近。从此,二人拜为兄弟,一生进退与共。</p> <p class="ql-block">  公元805年,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取缔宫市和五坊使‌、‌释放宫女和教坊女伶、免除苛捐杂税、取消进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革新事业如火如荼。可正当两人以为政治理想将要实现之际,革新却遭遇了失败,从此,他们两个革新派开始了漫长的贬谪生涯。</p> <p class="ql-block">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柳宗元和刘禹锡虽各自被贬,却一直以书信往来,他们继政治盟友后,又成了创作文友。</p><p class="ql-block"> 被贬期间,柳宗元写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禹锡回作了一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柳宗元受到好友的鼓励,也逐渐变得豁达起来。他阅遍千山,走过万水,寄情于世间奇绝雄伟之境,写下中国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永州八记》。</p> <p class="ql-block">  朋友间最真挚的关心就是设身处地为朋友所想。公元816年,刘禹锡被贬播州(贵州),柳宗元被贬柳州(广西)。柳宗元得知后马上向唐宪宗求情,他在奏折中表示,刘禹锡的母亲已经80岁高龄,去往播州这样的蛮荒之地,恐怕会有性命之忧。</p><p class="ql-block"> 柳州虽然也远,总体条件却比播州要好,希望朝廷能够同意他和刘禹锡对换,几经波折,朝廷终是改了安排。但刘禹锡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改任连州(广东)刺史的旨令下达时,他才知道改任连州是柳宗元为他上书求情得来的。</p> <p class="ql-block">  历经生死,才发觉这世间唯有一人值得托付。公元819年,柳宗元于柳州病逝,终年47岁。弥留之际,柳宗元将子女托付给了相交一生的挚友刘禹锡,一同寄去的还有他的文稿。半个月后,泊舟衡阳的刘禹锡收到了柳宗元的信,一生要强的他捧信大哭,几乎崩溃。</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立即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下《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这首诗吊唁故友,后又作《祭柳员外文》和《重祭柳员外文》悼念他,并费时二十余年整理柳宗元留下的全部遗稿,编纂成流传千古的《唐柳先生集》。柳宗元去世前留下两男两女,最小的儿子柳周七还是遗腹子,后来被刘禹锡收养,视如亲生,一直把他抚养成人。</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刘禹锡还时常想起曾经的挚友柳宗元,他在《岁月咏怀》中写道:“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p><p class="ql-block"> 人生漫漫,得一知己足矣。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生死可托的兄弟情,穿越千年依旧令人感动不已,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千古不朽。</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