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br>布拉格被一水中流的伏尔塔瓦河分为东西两岸。自东而西穿过查理大桥,从小城桥塔门洞走出,便踏上伏尔塔瓦河的西岸。<br><br></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汇入涌动的人流,我们被带向目的地布拉格城堡。<br><br></p> <p class="ql-block">途经小城区广场,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绿塔从广场一隅探出圆顶。心心念念于布拉格城堡,我们并未走近细看看圣尼古拉教堂。事后才发现错过了一处宝藏景点,这是布拉格最典型的巴洛克教堂,网上图片显示该教堂内部雕塑和装饰都极尽华美。</p> <p class="ql-block">很快步上去往城堡的阶梯,这是一条相当宽敞的道路,且坡度平缓。我们前前后后游客都不少,给人感觉,就好像一支重走国王加冕之路的浩荡队伍。<br><br></p> <p class="ql-block">当身后红屋顶成片,红屋顶中点缀着绿塔,</p> <p class="ql-block">前方不远处已是路尽头,淡黄色的建筑便是城堡的组成。<br><br></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丘陵上,公元九世纪始建,至今有千多年历史。占地45公顷,包括一个宫殿、三座教堂、一个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来时从河对岸拍摄的布拉格城堡)</p> <p class="ql-block">来到城堡“巨人门”前,门柱上有“巨人与神的战斗”雕塑,完成于1771年。此门正得名于此雕塑。</p> <p class="ql-block">门两边各站立着一个卫兵,一副严阵以待的气势。他们的身后便是捷克总统府。总统府是整个城堡的第一部分建筑。不过,我发现了,卫兵岗哨不过是形式,游人照样自由出入,走的是岗哨把守的大门边上的“旁门左道”。也很宽敞,大敞着任人鱼贯而入,还不需门票也不安检。<br><br></p> <p class="ql-block">城堡共三个庭院,从“巨人门”入内就进入总统府所在的第一庭院。第二庭院,四周建筑有总统府、各种博物馆,其中向院子凸入的白色圆楼,是圣十字礼拜堂,曾为皇帝专用礼拜堂,现为圣维特主教座堂珍宝展厅。</p> <p class="ql-block">院中央有个巴洛克式喷泉,还有一口罩着精雕细琢的鸟笼子形状铁罩子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有个说法布拉格就像披上了巴洛克艺术的袍子。可见在布拉格这个被称为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城市,其纷繁众多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巴洛克式建筑和装饰占据的份量之重。<br>何为巴洛克艺术?最近阅看《如何看懂西方绘画:巴洛克大师经典佳作》(灌木文化),其归纳巴洛克艺术有这样几个特点:华丽与激情;运动与变化;空间感与立体感;宗教题材占据主导。我的领会和感受则进一步简单归纳为:动感、华丽、不对称、喜用波浪线、拱形、常配以金色。比如布拉格著名的查理大桥是哥特式,但桥上所有三十座雕塑均为巴洛克式雕塑,我走在桥上第一眼就注意到所有雕塑都带有金色雕饰,对此感到很好奇,其时我尚不知晓它们都是巴洛克式雕塑,而配以金色,往往是巴洛克雕塑或建筑装饰的一个特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城堡第三庭院,游人们情不自禁纷纷仰起头,眼前正是布拉格城堡的第一地标、“摸得着上帝足尖”的圣维特大教堂。圣维特教堂是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主教座堂。这座哥特式教堂的前身是一个罗马式老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期间开始了在老教堂基础上的现教堂的兴建,然而兴建工程历时长达六百多年,到20世纪初才完成。在六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兴起的艺术流派,如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新艺术先后被注入这座宏伟建筑,由此,这座哥特式教堂,同时也是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新艺术教堂,它被镌刻了时代变迁的印迹,成为了一部“建筑史丛书”。<br><br></p> <p class="ql-block">带有一定距离拍摄,可在镜头中同时收入哥特式塔和绿色的巴洛克式塔,其高低错落、形态丰富,形成了一片多姿的塔林。</p> <p class="ql-block">我们围着教堂外围走了一圈,细细欣赏教堂外部建筑细节。教堂正门开在南边,玫瑰花窗、哥特式尖塔、门楣上的精美雕塑,吸引着游客仰头举着相机。</p> <p class="ql-block">但当年国王加冕出入的是教堂东门。<br>教堂整个东立面外墙具有极强艺术观赏性:文艺复兴风格的方钟楼,钟楼上金碧辉煌而精雕细刻的窗户、巴洛克风格的钟楼塔顶。钟楼边上有一幅制作于1370年的大型马赛克壁画——《最后的审判》,由约4万块马赛克拼成。</p> <p class="ql-block">从相邻的圣乔治教堂看过来,则所见为圣维特教堂东面和背面,这个角度看,其巴洛克元素比较明显。</p> <p class="ql-block">此前进城堡区无需门票,但是进教堂需购票。长期生活在巴黎,巴黎教堂见多了,且都是免费出入,所以我们中东欧自由行这一路,逢教堂一般只欣赏外观,对入内参观无特别兴致。但是被挡在黄金巷外被要求购票时,方知所需购票为圣维特教堂、圣乔治教堂和黄金巷三景点联票,票价450克朗。这一来也好,就进入圣维特教堂打卡一番,这可是捷克第一大天主教教堂,还真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排队的游客队伍足有五十米长,但挺快就排到了。<br>在教堂里随着参观人流缓缓前行,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色彩明丽的教堂彩绘玻璃,与我之前在巴黎所见传统的教堂彩绘玻璃窗风格迥异。原来,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教堂,其彩绘玻璃窗却出自二十世纪初捷克新艺术领军人物穆夏等人之手。是不是可以说,持续六百年哥特式教堂修建工程,乃以新艺术作为收官之笔?</p> <p class="ql-block">前方吸引人们纷纷驻足拍照的,是纯银打造、雕饰华丽的圣约翰墓。圣约翰·内波穆克(Jan Nepomucký)是十四世纪布拉格天主教大主教(有说副主教)。传说他拒绝向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道出王后忏悔内容,国王恼羞成怒下令将其从查理大桥扔到伏尔塔瓦河。他是天主教第一位为忏悔保密的殉道者。<br><br></p> <p class="ql-block">此前行走在查理大桥我就格外注意到桥上的圣约翰雕塑。因为整座桥上,唯此座雕塑不停地有人围观。原来,传说摸一摸这尊雕塑会带来幸运,于是很多游客在雕像前驻足,摸一摸其下面基座上的两个浮雕,这两个浮雕画面内容,正是王后向圣约翰忏悔和圣约翰被扔下查理大桥。</p> <p class="ql-block">我们刚才围着教堂外墙绕场一周时拍下的一尊生动雕塑,事后仔细观赏,发现也正是圣约翰雕塑:从雕像头上五颗星得以确认,五颗星是圣约翰特有标识,因为传说他落水后头上升起五颗星。<br><br></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是圣维特教堂里又一个看点。总之整个教堂给人感觉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持三联票还参观了圣乔治教堂。仿罗马风格,年代更早于圣维特教堂。</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上的黄金巷,因炼金术士曾聚集于该街巷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后来沦为贫民窟。如今沿街巷单侧一字排开的房子外墙五颜六色,走在狭窄的街巷仿佛进入童话世界。这一幢幢矮小的屋子已成博物馆或小商铺。出出进进这些小屋子,时常需要低头,里面犹见当年狭窄的小房间,有的只能摆一张不足一米宽的单人床;据说当年整个街巷都没有任何卫生设施……贫民窟,也是一段不能忘记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而《变形记》作者,捷克著名作家卡夫卡就曾在这个贫民窟里生活和写作。黄金巷22号是他姐姐曾经的家,他当时寄居姐姐家。如今,他的故居成为一家小书店,里面有售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从城堡大门出来,沿下坡道来到皇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回望来时之路,此角度正好可将城堡全景收入眼底,清晰可见的城堡城墙,以及从城墙内探身而出的城堡建筑,这让我对城堡有了更整体的观感。<br><br></p> 花园内树木花草葱茏,秋意浓浓,千年城堡又走进一个秋天,在金黄树叶半掩下,仿佛一幅颇有韵味而静止的油画。 <p class="ql-block">(来时走“阳关大道”,现在却在花园里发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羊肠小道</span>,顺着往下,一路没什么人。先生喜欢爬山,我跟着他练脚力。也是一种别样体验。顺利下了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