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展之精神世界

如荷存在

<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汉朝人穿越到今天,他首先会惊讶于物质世界的丰富,人类文明经历了两千年的漫长时光,孕育了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物质文明的飞跃。接着,这位汉朝穿越客会更惊讶地发现,尽管现代人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海,可他们与汉朝人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上,几乎没有差别。</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追捧娱乐业明星,汉朝人也一样,他们称娱乐业为“百戏”。《汉书 武帝纪》说:“(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有些脑残粉把自己喜欢的艺人制成陶俑带到阴间去享受,来自成都的陶说唱俑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本次展出的陶俑中最为生动的一尊。他右手托鼓,左手原来可能握着鼓槌;上身赤祼,下穿犊鼻褌[kūn],外套开裆裤,裤腰低至肚脐下,露出大腹便便;两肩上耸,笑得见牙不见眼,身体语言极尽夸张。这是一位滑稽戏演员,汉朝人称他们为“俳倡”“俳优”,当时属于下等人,灿烂的笑容下是谋生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有钱人喜欢请菲佣,汉朝人也一样。大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没有之一,胡人争相来大汉打工。在汉朝,家里买几个胡人当仆人,是倍有面子的事。有些人可能生前并没能力蓄养胡人仆人,死后也要做几个胡人俑,在阴间过一把有钱人的瘾。汉墓出土的大量胡人俑表明,在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就存在了。宁波、太仓、泉州都是海上丝绸沿线大站,来自东南亚甚至是东非的胡人被印度人贩卖到中国,成为最早的外籍劳工。到了唐朝,外籍劳工甚至发展出了特色品牌:新罗婢、昆仑奴、菩萨蛮。</p> <p class="ql-block">对财富的追求,自古到今从未变过。汉代巴蜀地区有一些特别精美的陪葬品:青铜摇钱树。当然摇钱树这个词要到明代才出现,汉代人称之为神树,或福寿树,或叫柱铢。本次展出的摇钱树,五层,每层四根枝,共20根树枝,树顶是凤鸟,陶底座,寓意树生于泥土中。每根树枝上长满了带有光芒的五株钱,可以想像,当年刚刚铸造完成时,这棵摇钱树是何等的金光闪闪,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摇钱树最早可追溯到三星堆,为什么巴蜀人喜欢用摇钱树陪葬?可能是美好的寓意,这棵会结五铢钱果子的神树,将在阴间源源不断地长出新钱,让墓主永享富贵。但是青铜摇钱树成本高,工艺复杂,后来渐渐被年画替代了,当然也只在四川地区的年画上出现,这是极富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p> <p class="ql-block">比财富更诱人的是权力,王侯将相们不但要陪葬珍宝,他们生前的军队也要带到阴间。本次展览的布置很有意思,展厅一隅,面对面的两个展柜中,一方是周亚夫的军队,另一方是七国之乱叛军之一楚王的军队。两千年他们在疆场厮杀,两千年后重新在博物馆对峙。</p><p class="ql-block">周亚夫墓有两千多兵马俑,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兵马俑,比秦兵马俑早十余年。周亚夫的军队装备精良,番号鲜明,兵源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关中、陇西和巴蜀。当时人口流动性不如现代,所以虽然同为汉人,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关中人身材高大,鼻翼很宽;陇西人身材最瘦小,眉骨偏高,他们生活在汉朝北方边境,长年与匈奴人对抗,是汉军中马术最高超的骑兵;巴蜀人身高介于两者之间,最明显的特征是豆子一样的小眼睛。对面楚王军队兵源大都是南方汉人,面部更为线条柔和,相貌也更清秀。</p><p class="ql-block">周亚夫虽然位极人臣,最终却是被捕入狱,在狱中饿死的。对面的楚王造反失败,成王败寇,结局更不用说。但是双方的墓葬却都规格很高,陪葬隆重,什么原因,不明觉厉。</p> <p class="ql-block">当金钱、权力都满足后,人类的追求就转向了信仰。汉代早期,佛教还没传入中国,道教也尚未形成,没有佛寺道观,但道家思想已经成熟,有钱人喜欢炼个丹什么的,追求长生不老。汉朝人相信鬼神,最好神仙能来提携一下自己,于是,熏香用的博山炉粉墨登场。</p><p class="ql-block">博山,是仙人住的山,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所以汉朝人充分发挥想像力,把仙人之家做成奇形怪状的样子,以错金工艺在仙山上制作出仙人、仙家豢养的动物。因为造型奇特,一旦熏起香,烟雾从仙山中袅袅而出,真有几分世外仙境的意思。汉朝人把博山炉放在家中,燃起熏香,希望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位仙人恰好路过他家,看到熟悉的仙山,会进来歇歇脚,小憩片刻,也许机缘巧合,他就能跟随仙人驾鸿凌紫冥,飘拂升天行了。</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咖位最大的展品,就是这只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博山炉。馆方为它辟出整整一间展厅,空荡荡的展厅中心,单独放置了这只国宝。周围墙上,是某位现代画家的四幅画作,据说是因这只博山炉引发的灵感创作的。这次汉代展,就是因这四幅画而办的。不过,大多数观众只能看到抽象画似的画面,至于画与博山炉有什么关系,最多能想到的就是云雾缭绕这个词罢。艺术家的世界,果然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但是,还是要感谢这位艺术家,因为他的画作,我们才有幸在家门口看到了传说中的博山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8.苏博西馆“汉代艺术百态:生活与信仰”参观记,感谢志愿者王老师的精彩讲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