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撷趣二(走进罗成村)

老实人

<p class="ql-block">  人们喜欢旅游,究其原因,无非是不甘于长期面对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环境。渴望获得耳目一新,心头一震的感觉,这是人的本性。但凡旅游景区,定然存在世间少有,难得一见的景物,并且越是稀罕就越吸引人。比如北极圈的极光,南极的冰川等等。</p> <p class="ql-block">  显然,不常见的景物大都是远离我们的,所以,要看稀奇通常有两种方式,即“读万卷书”,或者“行万里路”。许多人(包括本人)不愿意承受舟车之苦。读书便是唯一捷径,常言说“秀才不出门,亦知天下事”嘛。不过,书中所得,虽然也能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却一定缺少“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近期,我发现了一个可以两者兼而有之的做法。即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附近用心观察,自己从中去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同样可以获得新鲜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  上一篇,我跟大家分享了附近的一座“榕抱塔”,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我在海岛上的独家见闻——走进罗成村。</p> <p class="ql-block">  罗成村跟海花岛一样,都是在排浦镇的地界上。并且,罗成村离排浦镇镇政府不远,离排浦大桥约一公里左右,却是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临海乡村。几年来,我虽然多次到过排浦,却没听说过镇里还有一个罗成村。这一次之所以专程前来,是因为无意间在路边的宣传栏上看到了关于罗成村的介绍。说这个村子里有两道独特的风景,一是村里有一口老井,村民们叫它“天龙古井”,其二是有一株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被村民们称作将军榕。</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的是: 刚来到村口,我就感到了心头一震,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海南乡村的既有印象,真的,根本不像我们见惯了的其它乡村,很像是来到了一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旁边还有这样一座碉楼,凸显着村民们坚守自身安全的用心。</p> <p class="ql-block">  碉楼对面的路边立着这样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诞生留洋博士的村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个兴办学校的村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个安装电力的村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个建成“生态文明村庄”的村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没想到,这罗成村居然还有这么多让我喜出望外的看点,我今天误打误撞来到这里,应该会不虚此行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的正前方,是这么一条笔直的大道,让人恍若走进了一座小城。有朋友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这条道路并不是有多么起眼啊。但是,我要告诉你: 这可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哦,并且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一个极偏僻村庄。在这条道路的两侧,村民们的房屋有序地在两侧依次排开。</p> <p class="ql-block">  大道的两侧是一条条这样的小巷,小巷的两边才是村民的住宅,这一条条小巷,方便地将远离大道的每一户村民连接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一共看到了两口“古井”,不知道哪一口才是传说中的天龙古井。一口如上图所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村民们早已经吃上了自来水,这古井自然早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村民们不会忘记,是它滋养了自己的祖辈,是它润泽了自己的族人,因此,专门建了这么一个围墙把它保护起来,前面还写着这样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掘源泉千载润</p><p class="ql-block"> 成存甘露一村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幅对联虽然文字上稍欠工整,但表意是清楚的,是真诚的。对联中的“罗”和“成”是最早定居此处的两个家族。这也正是罗成村村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传最早来到这里的老祖宗苦于没有水源,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他们多次在附近掘井都没能如愿,老祖宗们日思夜想都是这件事情。一天夜里,一位老祖宗在梦中见到一条飞龙从天而降,落在了自家住处的旁边……第二天,他赶紧召集家人在此处掘井,果然迎来了甘甜的泉水,从此,他们把这口井称之为“天龙古井”。有了这口井,才吸引了更多的人们来此处定居,时下,这里早已经不是罗、成这两户人家了,一位老大爷告诉我,现在,村子里总共居住着六大姓氏。</p> <p class="ql-block">  沿这条大道继续往里走,接近村子中心部位时,又看见这样一道景观,这个景观也貌似一口老井,但显然是不出水的状态,大概只是想借此提醒村民们勿忘源头老祖宗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最里边是村民委员会,这片区域的住宅相对少些,主要是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除了常见的休闲健身设施外,也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表演文艺节目的大舞台等等。下图即为该村的演出场地,舞台背景上还写着“罗成村男子调声队与黎家女子调声队国庆联欢晚会”,可惜自己没能赶上这个好时机,原住民的乡村里边,原汁原味的儋州调声表演,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p> <p class="ql-block">  围绕村委会周边有很大一片公共活动空间,村民们(特别是小朋友们)很喜欢在这片区域玩耍。</p> <p class="ql-block">  既然这一带是吸引人群的地方,村委会自然要借此展开宣传活动。即便是我这种匆匆而过的路人,也对于他们的宣传留下了印象。首先留下印象的是他们的“罗成精神”,他们崇尚科学,他们强调风雨同舟,他们倡导共同富裕。此时的我顿时明白,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才有了罗成村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分管各方面工作的人都在各尽其责,分管计划生育的人也把“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固化在这里了。不过,如今看来,似乎多少有点儿不合时宜了,现如今分管人口工作的干部们似乎又在鼓励大家生第二胎甚至第三胎。</p> <p class="ql-block">  在村委会的外墙上,贴着这样的村规民约,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个很好!不讲规矩就不成方圆嘛。相反,我现在居住的候鸟小区就差远了。说起来,我们小区的业主,全都是从大陆过来的见过点儿世面的人,但是,来到这个缺乏管理的小区后,各自只管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过日子。但毕竟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呀,有些人的生活习惯的确不敢恭维,<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如高空抛物,比如每年春节时在草坪里面放鞭炮,比如随手攀摘花木以及各种噪音扰民等等,</span>在缺乏管控的环境里,有这些坏习惯的人倒是自由了,但我们的公共环境却因此而受到了破坏。此时,我倒是对这个村庄的做法有些羡慕了。</p> <p class="ql-block">  过来之前,我知道这里有一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这是我今天过来的目的之一。但是直到此时,也没能见到这棵大榕树。向村民们打听后,得知这棵大榕树在村子的东北角上。我按照村民的指引一路走过去,果然看到了这样的指示牌——将军榕主题园。</p> <p class="ql-block">  来之前我查过,据说这棵大榕树是村里的另一大姓——符姓人家祠堂里面的一棵大榕树。自从符姓人家把祠堂建在这里后,这棵大榕树便迅速地繁荣和茂盛起来,不断地落地生根,不断地扩张地盘,如今,这里已成为近千平方米的榕树主题公园了。</p> <p class="ql-block">  还没有走到大榕树所在区域,远远看去,那一带已是一派葱茏。从形态上看,首先映入眼帘的这棵树应该还不是我想要寻找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符姓人家的祠堂,祠堂后面应该就是那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过符家祠堂,瞬间进入了一片浓荫蔽日的天地,在上千平米的一大块院坝里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貌似很多棵极为茂盛的大榕树。你说它是一片榕树林吧,抬头往上看,这些大榕树又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呈现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你说它是同一棵大榕树吧,它又真真切切地形成了一片森林。对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独木成林吧。</p> <p class="ql-block">  我兴奋地在这些树根之间穿梭往来,从不同角度拍摄了一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自己,完全沉醉在这片榕树林之中了。独自坐在这片浓荫之中,禁不住胡乱遐想: 许多人参加了这团那团之后,跟着导游去千里之外看到的风景,不就是眼前这样的一些景象吗?其实,海南这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宝库,到处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奇异景色还待字闺中。客居此地的候鸟如果有心去寻觅,定然可以不断地让自己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专门拍摄了两幅全景图,让友友们能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欣赏到这棵错综复杂的大榕树。至于它为什么叫做“将军榕”,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在现场问过村民,他们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也专门上网查过,同样没有得到答案。我猜,这样的冠名,大概是出于海南人对于将军的崇拜和敬仰。海南这一带的原住民,对于汉代进入海南的伏波将军(以及他麾下的劳大将军)是无比敬仰的,到处都可以看到纪念这两位将军的庙宇。许多以将军二字开头的地名,如果没有确切表明跟某位将军有关,多半就是对于伏波将军和劳大将军的纪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