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马鞍山 晴 -1~8℃ 东北风3级

李静梅

<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天津女排在杭州对阵4/6的意大利国家队主力、巴黎奥运会最佳阵容主要成员、欧洲女排联赛亚军的意大利米兰队,万分惊奇地以3:0零封取胜,场面焦灼引人入胜,是一场巅峰对决的视觉盛宴。当晚我兴奋的难以入睡,不断在刷贴吧里的评论,溢美之词迅速满屏,中国女排贴吧里跟帖很快过百,让我很是过瘾。</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体育频道的头条也长篇报道了这一意外的取胜,极尽溢美之词。我也意犹未尽,对今天该去哪儿转转全然不在意了。</p> <p class="ql-block">冬日清晨的上饶还是太冷了,一出门,凌冽的西北风吹来,让我再也不淡定了,快步走进车里,开启暖风,才觉得安适。不过,这里毕竟是长江以南,室外放了一夜的车里也不至于寒气逼人,不像北方冬天暖车得好大一会儿,这里瞬间车里就暖和了。</p> <p class="ql-block">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福建接壤,因位于信江上游又土地富饶而得名。境内古迹名胜众多,道教祖地三清山、油菜花地婺源、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在其境内。不过这些有名的景点以前都去过了。</p> <p class="ql-block">应该是近期谍战片看的太多了,此行我们选择了上饶的冷僻景点:上饶集中营,听上去就有些瘆人。集中营也是先烈们就义的地方,肯定有烈士陵园,这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是1955年建立,朱德题词。绿树环绕、光明圣洁的墓地该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初冬的阳光温暖宜人,像洗过一样的空气透明清新,金黄色的落叶铺满了陵园的土地,辛勤的工作人员在细致地打扫落叶,安静的院子里只有落叶的哗哗声在作响。</p> <p class="ql-block">空旷的广场前,一群人在尽兴地跳广场舞,节奏明快的音乐在安静的广场格外明显,让陵园沉重肃穆的气氛轻松鲜活起来。如果先烈们地下有知,也应该欣慰吧,这应该就是他们舍身追求的盛世乐章吧。</p> <p class="ql-block">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后为关押新四军战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江西上饶设立的法西斯集中营,集中营由分散的七峰岩、周田村、茅家岭、李村等处集中营组成,</span>自1941年3月建立到1942年6月迁至福建,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因都在上饶附近,故统称为"上饶集中营"。</p> <p class="ql-block">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烈士陵园近处,原先是一座葛仙庙, 1939年夏开始,国民党第三战区特务机关政治部情报专员室强占来改为秘密监狱,皖南事变后,把大批最坚定、认为是最不堪"感化"的革命志士,轮番关押到这里"熔化"。这座监狱是上饶集中营最黑暗、最残酷的人间地狱。</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采取了高压与怀柔的政策,实行肉体的摧残,精神的折磨并用的刑罚手段。实行肉体的上饶集中营的酷刑主要集中在茅家岭监狱,主要刑具包括铁刺笼、老虎凳、大号缝衣针特皮鞭、铁皮水壶、烙铁板、麻绳等,单是看看这些刑具就叫人心惊胆寒,更别说是当初要经受折磨的新四军勇士是何等的勇敢坚强。</p> <p class="ql-block">冬日里暖阳高照,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仍觉得有些寒意,不敢想象当时被囚禁在这里的新四军勇士,不仅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体力的折磨,更有时时刻刻的勿忘的心理的考验和恐惧的刑罚。尤其在阴冷的冬天,寒风凛冽,破漏的牢房、单薄的茅草垫、薄衣烂衫,慢慢长夜如何煎熬!</p> <p class="ql-block">可真正的勇士,在最艰难的困境中,总有更崇高的理想超越现实的身体的磨难。即使接近100年后,只是看着他们的当年的高歌,都会被那种无畏的乐观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当年上饶集中营的革命志士,早已跨越了身体的磨难,不是坐等待毙,而是积极地实施自我营救。他们成功地举行了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此后招致了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当局的疯狂报复,赤石暴动第二天即1942年6月18日晚,将75名"冥顽不化分子"的革命志士屠杀,仅秦烽一人因子弹未击中要害而死里逃生,成为大屠杀中唯一的幸存者。</p> <p class="ql-block">做为女人,我更在意女人的遭遇,因为所有的苦难在女人面前都能加个更字。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50多位(也有一说是33名)女战士,她们同男同胞一样服劳役、受刑罚,还有承受女人特有的灾。敌特们的挑逗、引诱、猥亵、甚至是奸杀,时时像幽灵一样日夜在身边游荡。</p> <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皖南事变后,当她们被押进这幢改作的老屋时,还只是20岁上下的花一样的年轻姑娘。在这里她们曾淌过悲忿的泪水,也曾作过顽强的抗争。其中有11名女战士在暴动中成功出逃,并且幸运地回归革命队伍。</p> <p class="ql-block">还有9名女志士壮烈就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最年轻的仅仅20岁,牺牲时间都在1942年的6月。</p> <p class="ql-block">比起成功越狱和英勇就义的20名女战士,还有更加不幸的13名女战士在出狱后,因无法联系组织或者没有可靠的证明,只能在民间无声无息继续生活下去。这将是更加漫长无望的生存考验,好在这些女人的能力和毅力本就超乎常人,从后来能联系到的情况看来她们在后来的生活中也各有自己的一番成就。</p> <p class="ql-block">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曾经是上饶集中营战俘的作家冯雪峰,在解放后写出剧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上饶集中营》在全国放映,</span>拍摄地就是监狱旧址,强烈的真实感冲击着观众,上饶集中营也被广泛知晓。</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茅家岭监狱旧址,我们该打算再看看其他几个在周围的旧址。不过,在村间的小路上兜兜转转,导航也消失了,小路狭窄的车子几乎不能转身。于是停下来跟当地的村民打听,村名说其他的旧址都很远很偏僻,不好开车到达。这里离上饶市区很远啊,很少有人过来,现在是有车了,没车的时候去一次上饶得坐2个多小时的长途车呢。</p> <p class="ql-block">是啊,上世纪40年代初,没有车辆几乎靠腿步行的年代,上饶集中营的各个位置太过偏僻遥远,即使幸运逃脱的革命志士也要在这山间野林中漫长跋涉……</p> <p class="ql-block">参观集中营的过程让我心情一直压抑,不忍逐读残忍的场面,想赶紧离开。景区旁的街道上,阳光绿树下,一群可爱的孩子,身着各种色泽鲜亮的羽绒服,在老师的带领在正在穿行。强烈的对比让我心生感慨,其实如今这么普通的生活都不是应当应分的,都是一代代革命人不懈追求得来的。</p> <p class="ql-block">经过上饶主城区的信江东路,阳光明媚,树荫婆娑,对面南屏山北麓,信江书院的高台崇阁依然闲静,千百年来一直俯视着微波荡漾的信江。旁边就是上饶最好的小学和中学,一般的城市总是将最好的位置给了他们最在意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北回程,今天下午打算入驻安徽的马鞍山。</p> <p class="ql-block">上了高速,上饶北边的山势高大俊朗,绿树成排,令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进入赣东山区了,路边的植被有的已经退去了绿装,只有松柏和凤尾竹依旧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途径婺源,路边的树叶已经脱了大半,一簇簇粉墙黛瓦的民居在翠绿群山的环抱里自然沉静,仅仅的路边一晃而过的样子就令人遐想翩翩。</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徽州的中心地带了,仍然是白墙黛瓦的建筑特色,但这里的经济文化优势更明显。虽然还是山地,但有水路要道新安江自西北流向东南;其次,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为徽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三,徽州地区人多地少,耕地稀缺,徽州人得不外出经商以求活路,形成了名倾一时的徽商和徽州文化。</p> <p class="ql-block">进黄山境内了,山头不算高,仍然绿树的松柏和黄褐色的枯枝相间,只是山坡上多了一道道整齐的茶园,路旁耸立的广告牌也都是清一色黄山茶叶的广告。得益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和茫茫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p> <p class="ql-block">过芜湖进马鞍山,高速两旁的杨树光秃秃地脱光了叶子,依然挺立。但还是与出行初北方僵硬的树枝不同,看上去还有些柔润,齐刷刷上扬的枝条也要茂密许多,远远望去,竟还有些茫茫一片的灰绿。</p> <p class="ql-block">进入马鞍山市区,应该是后来新的市中心,路宽人少,安静整洁,不是我想象中钢城的样子。酒店旁是市政府,门前绿草如茵,树大冠茂, 景观植物修整得圆圆正正,深深庭院像是个街边公园。</p> <p class="ql-block">酒店旁是一个高楼里的做装饰的公司,霓虹闪烁人来人往,在冷清的街边很是显眼,一名身着职责正装的女孩子正在竭力推销自己的装修业余,语气熟练倒也诚恳,客户也客气地应和。走了大约大几百米的样子,好容易看到一家还有食客的街边餐馆也就解决了晚餐。餐间旁边的食客介绍,马鞍山的经济不振,市中心最好的房子也不会超过每平米1万五,这里离南京不足百公里;他的孩子在武汉毕业执意留在武汉成家立业,不肯回马鞍山发展。不过,他是十年前从马钢办退休的,如今六千多的退休金很是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