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昔阳钟村夏商古墓考古现场

十八划

<p class="ql-block">  钟村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钟村社区,是一处夏商之际高等级墓地。</p><p class="ql-block"> 2024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钟村墓地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p><p class="ql-block"> 12月2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该墓地发掘资料,认为钟村墓地是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12月,钟村墓地共发掘13座墓葬,集中分布于2000平方米内。出土有陶器、漆木器等50余件(套),并出土有绿松石牌饰。出土器物陶器表面装饰大三角纹、连珠纹等。初步认定钟村墓地是一个以父系为本的家族墓地,人群来源主要是本地居民。松石制品矿源来自东秦岭地区。墓葬的墓圹近方形、普遍设置熟土二层台、多重棺椁、多人合葬、器物箱放置随葬品,采用半剖的原木为葬具,墓主人头覆扇贝。</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的重要进展,聚焦夏商周大型都邑遗址的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珍贵研究资料。其中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首次完整揭露出十字路口区域四个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在殷墟洹河北岸地区探明并确认纵横交织的干道网络以及沟渠,初步揭示大邑商洹河北岸地区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是商代都城考古研究的重要突破;三星堆遗址北部月亮湾台地新发现玉石器作坊、建筑基址、大型水网等重要遗迹,进一步深化了对三星堆城址布局与功能分区的认识,出土文物显示出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存在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陪葬的女性位于两侧,身体涂朱较薄,无随葬品。北壁有壁龛,龛内殉葬有一名男性。椁室内北侧置长方器物箱,出土有漆木器、陶斝、陶罐。其他墓葬内还出土有陶爵、漆觚等随葬品,部分陶器表面装饰大三角纹、连珠纹等。</p> <p class="ql-block">  钟村墓地是目前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葬俗具有浓郁本土特征,同时还受到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等的影响,显示出多元汇聚的文化面貌,填补了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钟村墓地的13座墓葬,集中分布于2000平方米内,排列有序。其中M8、M9、M10、M1、/M13为夏商之际的高等级墓葬。</p> <p class="ql-block">  钟村墓地的墓葬形制均为近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均为多重棺椁,流行以男性墓主为核心的多人葬。其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10号墓,长、宽均超过6米,墓室面积达46平方米。墓室为竖穴土坑,有熟土二层台,内用石块构筑大型石椁,长宽均达4米。该墓室北壁设壁龛,龛内殉男性人骨一具,仰身直肢,头向东,无随葬品。墓室二层台内有石块构筑的大型石椁,石椁内侧为木椁,木椁内放置三个半剖的原木棺。棺内各放置一人,均为仰身直肢,头向东。男性墓主人居中,身体涂朱,头顶覆有扇贝,右侧股骨下随葬绿松石嵌片牌饰;陪葬女性位于两侧,身体涂朱较薄,无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12月27日,钟村墓地出土陶器、漆木器等50余(套),并出土有绿松石牌饰。在10号墓椁室内北侧的长方器物箱,出土有漆木器、陶斝、陶罐,个别有彩绘。其他墓葬内还出土有陶爵、漆觚等随葬品,部分陶器表面装饰大三角纹、连珠纹等,表现出较明显的下七垣文化因素。</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在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7日发布该墓地发掘资料,认为钟村墓地是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钟村社区,地处太行山西麓东高西低的丘陵台地上。5座夏商之际的高等级墓葬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墓葬形制均为近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均为多重棺椁,流行以男性墓主为核心的多人葬。出土随葬品有陶器、漆器、绿松石器等,器类组合有管流爵、斝、觚、罐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