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 教研 1.常规教研——瞄准教学常规——构建达标课堂 2.专题教研——瞄准教学难点——构建专业课堂 3.项目教研——瞄准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课堂 物理组不断在学习、尝试、记录、反思、复盘中摸索前行,初步形成了“提出一个问题、组织一个活动,形成一个作品”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迭代 “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研究过程,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循环,研究难题逐渐摆在教研组面前,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保证项目研究的持续性。 一些来源于真实情境,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资源,其驱动性问题是不完善的,也就是“非良构问题”,这些“非良构问题”影响因素多,且不稳定,尽管很容易激发初中学生的研究兴趣,却因研究基础薄弱,研究能力有限等问题很容易浮于表面、浅层化,有的甚至被迫改变研究方向或中途停顿。 为了避免一个好的研究项目半途而废,教研组在新的研究循环中,对部分原有项目“良构”、优化,进行项目“迭代”,使迭代后的项目更适合本校学生,校本特性更加清晰。 物理教研组将已开发的 “探秘我国卫星发射基地”和“制作心目中的火箭” 两个项目,结合我校“未来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八、九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合并开发了“制作一架可以起飞的‘火’火箭”项目,在全校展开“迭代”进阶研究。 参训 就像自然界中“变化”永远是“不变”的一样,物理组的老师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断变化”。这就要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与先进接轨,与专家对接,再培训和提升,让自己始终保持理念新鲜,对学生和教研组永远有新知识和新思想的输出。 交流 经过物理组老师们的潜心研究实践,教体局的引领和指导,首师滨中的物理课堂变的开放、多元、趣味、智能,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过程可见,学习结果可评;组内教师教研氛围浓厚,创新项目频出,教学风格初现,专业成长迅速。 反思 2024年1月《中小学科学教育》创刊特稿中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明确提出探索项目式教学方法,强调工程教育实践。今年5月滨城区遴选为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点学科,物理组有着特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10%的跨学科实践、多学科融合以及教育数字化(AI技术)的常态化应用为我们践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成绩和荣誉,一切归零,以全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下一轮课堂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