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日记】闽侯大目埕草原

狼哥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一个周末到来,今天决定骑行闽侯县大目埕村的大目埕草原。</p><p class="ql-block"> 大目埕村人口2300人,580户,31个村民小组,辖溪口,大目埕,河沃3个自然村。东邻大濑村,西接洋石村,北连大目溪村,南隔闽江与源口村相望,有渡船相通。村以陈、余姓为主。耕地面积1273亩,山地面积2000余亩,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村盛产黄皮果、橄榄等;1998年引水工程上万米,总造价约45万元;2002年铺设大目埕水泥路5公里(接福古路线)。116县道从后山蜿蜒向西,峰福铁路在此设有大目埕货运站。村有礼堂、大目埕小学;有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大王庙始建于清代年间;占地面积近百平方米的舍人公庙;老人活动中心;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成公堂。村委曾被评为闽侯县“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等。</p><p class="ql-block"> 从淮安家出发,一路优哉着骑。人到了这把年龄,早就过了冲动期,追求速度,那是年轻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就进入闽侯县城,街道宽敞而干净,行人匆匆,为新一天的生活,开启新的模式。一个异乡人,在异乡的土地上,用车轮丈量大地,也丈量自己的人生。冬日,初升的太阳,像婴儿般的笑脸,温暖着我身上的每一个毛孔。我在想,人间即便多难,也要保持一颗憧憬的心,就像左侧不远处的闽江,永远以一颗笃定的心,奔向远方,奔向大海,最终完成一个伟大的心愿,然后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一人一车,是自由的,是奔放的,但也是孤单的,而我却偏爱这种感觉,说不出原因何在。也许是喜欢一路上追风的感觉,也许是喜欢一路上期待的感觉,或者也许是喜欢一路上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未知。</p><p class="ql-block"> 就眼前这笔直的大道,大道两侧茂盛的橄榄树,以及一排排整齐的农舍,还有湛蓝湛蓝的天空和呼啸而过的飞鸟,所有这一切仿佛是一种久违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三十八公里的路程,我用两个多小时记录生命的轨迹,而大目埕村和大目埕草原,就这样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站在村中漂亮的公园里,两棵高大的榕树吸引了我的眼球。苍劲有力,伟岸挺拔,这些字眼只能用来形容它的外表,而其内心的世界是外人所无法猜度的。同样,一个骑行人的内心,也只有骑行人自己才能明白。</p><p class="ql-block"> 坐在公园里,一边吃着自备的香甜的糯米饭和水果,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原来幸福就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来到大目埕草原,一打探,要门票,成人每人20元。一块自然之地,原本属于自然,有人圈了地,周边围起栅栏,便有了铜臭味。经过一番打听,好心的村民建议不要从大门直接进入,那要收门票,可以从不远处的侧边进去,免费。于是,与一位种白沙脐橙同时也养土鸡和土鸭的老农沟通后,免费准我进入。</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拍草原,不如说拍帐篷。此时已是冬天,碧绿的草地早已逃之夭夭,脚下除了一小撮枯黄的败草,便是沙地了,这只能怪自己来的不是时候。但是也没有遗憾,因为所有的美好体验已在骑行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匆匆拍几张照片,便飞身上车,原路返回。四十公里的路程,又再一次让我回到滚滚红尘,重新接受纷扰与奔波,重新接受挑战与抗争。人生不易,每一步都得踩的踏实,生命短暂,每一天都得过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夜已深,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入梦吧,明天的太阳依旧会照在骑行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