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齐聚安徽馆,欢歌笑语迎新春

永红

——首次参加香炉营社区新年联欢会有感 <p class="ql-block">  彻底退下来后,我参加了我所在社区的舞蹈队。继上次参加实验一小元旦联欢后,我们又加急用很短的时间排练了一个新的舞蹈“好运全都来”,这是一个喜气欢快的舞蹈,非常适合今天的联欢演出。</p><p class="ql-block"> 早上我走在琉璃厂大街上,虽然离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街上已经悬挂了彩灯,点缀着晨光,还有工人师傅为节日到来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这里每一盏灯笼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希望,当夜晚来临,这些灯笼亮起的时候,会照亮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韵味。谢谢你们,为美化城市而努力工作的人们。</p> 8:50我来到了位于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的安徽会馆。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已经早早到达,他们为联欢会顺利的召开在做着各种准备工作。此时,会馆中的宫灯已经点亮,戏台前面的三排八仙桌上已经摆满了瓜子花生饼干桔子等食品。演出道具也都准备好了。<div>  一月的北京,天寒地冻,但是,会馆中却温暖如春,是氛围、是心情、还是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热心温暖着陆续到场每一位居民的心。</div> <p class="ql-block">  走进安徽会馆的大厅,这是我第一次到这里参加活动。会馆中古色古香建筑风格吸引了我,关于安徽会馆:是旧京著名会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原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2006年05月25日,安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 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戏楼,上下两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演出的舞台了。关于安徽会馆的详细信息我会在本篇后面再介绍。</p> 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的开场舞《好运全来到》,一个寓意特别好的舞蹈,我们开开心心踏着欢快的音乐,跳着、笑着,此时,我的身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穿着喜庆的红舞衣,祝福着全场家人们新年快乐,好运全都来到。 葫芦丝演奏《军港之夜》、《欢乐中国年》。 非洲鼓《新年大吉》,领鼓的演员年轻、美丽,充满活力和感染力,其他的鼓者也是激情洋溢,随着音乐动起来鼓起来。听得亦是我激情满满,不由得也跟着唱起来、舞起来。祝福我们的大中国,崭新的时代。 诗朗诵 诗朗诵《我们香炉营人》 <p class="ql-block"><br></p> 民乐合奏 舞蹈《南泥湾》,经典的歌曲,优美的舞姿,为我们再现了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自力更生,风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不忘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魔术,虽然我没有太看懂,但还是为他们精湛的演出点赞。 在欢快的时刻,还要时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在联欢的中场,香炉营社区王晶主任防火消防的问答环节。 家人们积极配合,抢答问题,答对者有奖。 这是我最喜欢的节目(运动)之一,模特队表演。<div>  模特表演是一种集视觉美感与艺术表现于一体的动态展示。 模特们轻盈的步履,优雅的姿态,充满自信又从容不迫的气质,是我必须学习的功课,所以,节后我一定要加入进去,努力学习。</div> 展现从内而发的美和自信。 请看视屏 美妙的天籁之音深深的吸引了我,笛子独奏在全场引起了共鸣。 诗朗诵 男声小合唱《咱当兵的人》, 民乐合奏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节目还是非洲鼓的演出,将联欢会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社区居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惬意地吃着桌上的小零食。场面温馨。</p> <p class="ql-block"><br></p> 乘着演出的间隙,我认真浏览一下安徽会馆,网上资料:<div>清康熙年间,洪升创作的《长生殿》曾在这里的大戏楼演出。继孙承泽之后,清代曾有许多名人在此居住,如乾隆朝内阁大学士翁方纲、刑部员外郎孙星衍、以藏有甲戌本脂批《红楼梦》而闻名的刘位坦等。同治八年(1869)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其兄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建安徽会馆,同治十年落成。与其他省籍会馆不同,安徽会馆只接待在职的州、县级官员和副参将以上的实权人物。光绪二十四年(1898),这里曾是康有为等维新党人的活动场所。光绪二十六年会馆为八国联军所占,设德军司令部于此,附近房屋遭焚毁。<br></div> 建筑特点:会馆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庭院,每路皆为四进。大门位于中路前端,面阔5间。正房文聚堂内悬挂书有皖籍中试者姓名的匾额。套院中有祭祀朱熹及历代名臣的神楼。戏楼是中路规模最大的建筑,系旧京四大会馆戏楼之一。东路为乡贤祠,有思敬堂、奎光阁等建筑。西路为接待用房。北部原有花园,面积1 300余平方米,有假山、亭阁、池塘和小桥等,现仅存一座碧玲珑馆,李鸿章曾在此接待过朝鲜使臣。会馆建筑除花园已无存外,基本格局保持尚好。1984年5月会馆戏楼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对戏楼等主体部分进行了修缮。 这是二楼上的一些细节。二楼上也设有看戏的座位,估计这以前应该是有雅座的,大概是高官、或者是文人士大夫的坐席。 <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我竟然发现后面陈设了一个古人用的床,可以靠着看戏,古人也是很会享受地。</p> 俯视,看戏更清楚 全是木结构,因为不懂建筑,所以不好评论。<div>  据了解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西邻泉郡会馆燃放鞭炮失火,安徽会馆大部分馆舍均毁于火中,于同年八月重修。重修后的安徽会馆规模较之以前更为宏大。</div> 与普通会馆不同的是,安徽会馆既不是专为进京赶考的举子设立的"试馆",也不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行业会馆,而是专供安徽籍淮军将领和达官贵人在京活动的场所。<br> 1984年,安徽会馆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宣武区政府出资对会馆戏台进行修缮。2006年6月安徽会馆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戏台外的会馆馆舍仍为民居。 美轮美奂的宫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门口摆放的一个物品,这是茶壶吗?铜壶,谁给解释一下? <p class="ql-block">“梨园雅韵”现代化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春明书院,这是安徽会馆的北门,出去就是胡同。</p> <p class="ql-block"><br></p> 安徽会馆坐落在胡同中,不认真找还真找不到。 很窄的一条小胡同到头,就是会馆出入门。 <p class="ql-block">  小门进来的场景,</p> 这是北门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大门,掉落的墙皮,又该重修了。</p> 今天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丝的云彩,非常的透亮,更显得这个古建筑的美丽、庄重、厚实、古朴。 好了,我今天一上午的活动就结束了,总结一下:<div>  1.首次完整的参加香炉营社区和琉璃厂社区组织的迎新年联欢活动,感受了这两社区居民的热情和才华,基本上都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都充满朝气,不亚于年轻人,他们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得通透,活得精彩,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生活。</div><div> 2.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社区,自退下来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社区为居民安排的丰富的活动,使我们可以实现年轻时候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舞蹈、模特、非洲鼓等等。我和朋友们说起这些,引发了朋友们对我的羡慕。所以,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香炉营社区的领导们,谢谢你们的辛勤劳动,谢谢你们经常、精心安排一个又一个充满智慧、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我们的退休生活充满了乐趣,延缓了我们的衰老进程。</div><div> 3.顺带考察一个文物古迹,号称“京城第一会馆”的安徽会馆,又了解了一个北京的地域文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