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个人越来越好的标志——嘴贵,耳明,心顺——原创 茜茜Cici 杨杨话成长,图来源于网络。

原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阳明《官讳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阳明,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心学思想影响深远,尤其在《传习录》中,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深刻见解他的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能够体现“一个人越来越好的标志——嘴贵,耳明,心顺”的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光明与坦荡,意味着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明亮和正直时,他自然会少言慎言(嘴贵),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和建议(耳明),并且内心宁静平和(心顺)这种内心的光明磊落使得一个人在言行上更加谨慎和明智,从而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01嘴贵:少言慎言 ——嘴贵,指的是少言慎言,不轻易发表评论和议论,更不随意传播是非正如古语所说:“祸从口出”,言语往往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和人际关系历史上,苏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年轻时曾因言辞不慎而遭到贬斥,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闭门苦读,最终以“合纵”之策游说六国,成为一代名相苏秦的故事告诉我们,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同时也需要谨慎使用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句话是季老先生从大半生丰富的阅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前半句是警告那些喜欢吹嘘、撒谎的人,一个假话总要十个假话来圆假话越说越多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还是不说为好后半句就更微妙了,真话为什么要说一半呢?因为很多时候,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少说话不仅能够避免传播谣言,也能够给人留下处事谨慎的好印象王阳明也曾说过:“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意思是讲话不可以只讲好话、亲善的话因言招祸的事情常常发生,王阳明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不满刘瑾等宦官为非作歹,王阳明上书朝廷,为受害同僚讲话,最终导致自己也遭受迫害所以王阳明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警示人们在讲话上要十分谨慎小心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嘴贵,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中立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02耳明:善于倾听——耳明,意味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和指正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典范他在位期间,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尤其是对魏征等直谏之臣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并付诸实践正是因为唐太宗的耳明,才使得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强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奥普拉·温弗瑞曾说:“倾听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这会让你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句话强调了倾听不同意见的重要性,通过倾听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可以拓宽视野,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耳明,就能不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和成长。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03心顺:内心宁静平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心顺,是指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无善无恶心之体”,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的,只有在外界的影响下才会产生善恶之分这种观点启示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历史上,陶渊明就是一个追求内心宁静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年轻时曾有建功立业的理想,但现实的黑暗和腐败让他感到失望他曾担任过小官,但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最终选择辞官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权力斗争和利益争夺,陶渊明不愿在这种环境中失去自我在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后,陶渊明决定归隐田园,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表明他内心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在田园中寻找内心的宁静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使他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他的作品如《饮酒》《归园田居》等,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陶渊明的故事启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心顺,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写在最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综上所述,王阳明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一个人越来越好的标志:嘴贵、耳明、心顺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完整体系嘴贵让我们在言语上更加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耳明让我们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进步和成长心顺则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只有在这三个方面不断努力和提升,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越来越好的人。而遭到贬斥,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闭门苦读,最终以“合纵”之策游说六国,成为一代名相苏秦的故事告诉我们,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同时也需要谨慎使用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句话是季老先生从大半生丰富的阅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前半句是警告那些喜欢吹嘘、撒谎的人,一个假话总要十个假话来圆假话越说越多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还是不说为好后半句就更微妙了,真话为什么要说一半呢?因为很多时候,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少说话不仅能够避免传播谣言,也能够给人留下处事谨慎的好印象王阳明也曾说过:“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意思是讲话不可以只讲好话、亲善的话因言招祸的事情常常发生,王阳明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不满刘瑾等宦官为非作歹,王阳明上书朝廷,为受害同僚讲话,最终导致自己也遭受迫害所以王阳明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警示人们在讲话上要十分谨慎小心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嘴贵,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中立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