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平山堂

张朝安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城扬州因为有大运河、盐商还有歌伎等闻名遐迩,唐朝诗仙李白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几乎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扬州更是美名远扬。扬州除了风光旖旎的瘦西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游客,我曾数次去扬州尤其对“平山堂”(包括大明寺)颇感兴趣,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和大明寺属于同一景区,位于扬州瘦西湖北面的蜀冈山。沿约数百米舒缓的台阶路上山,迎面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上面有四个篆体大字“栖灵遗址”,背面是欧阳修题写的“丰乐名区”。黄院墙东边是石刻大字“淮东第一观”,西边是“天下第五泉”。淮东第一观啥意思?介绍说古代扬州属淮南东路管辖,所以称淮东第一观,不过这个观不是道观,而是观看的观。因为这里是扬州最高处,放眼远观山水田园风光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景区布局分三块,中间部分依次是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东面是千年古刹大明寺,西面则是花园。</p> <p class="ql-block">  这个满是历史沧桑感的八角门洞,上面刻的“仙人旧馆″砖额,是星悟禅师所题,星悟是欧阳修的后人。穿过门洞就来到平山堂。平山堂是欧阳修在扬州当太守(相当于扬州市长)时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1007~1072)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从小丧父,是母亲教他读书写字,聪明才智过人的欧阳修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后先任地方官,后到朝廷任职。他还是个小县令时就给朝廷大官范仲淹写信,说朝中那么多吃闲饭不干活的,养着干什么,留着过年啊。范仲淹是有名的范大炮,生性耿直连皇上都敢顶,范想这小子跟我一样敢讲真话,我喜欢,于是俩人成了忘年交。</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至所以被誉为大文豪,是他的文学成就很高,文坛历史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除韩愈、柳宗元外,他和弟子们(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都包了。苏东坡说他恩师“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挚,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上奏皇上请求改革用人制度,这下动了别人奶酪,得罪了宰相等保守势力,被贬了官。欧阳修因积极支持参于恩师范仲淹,自然也受牵连,被贬改任地方官员,先在安徽滁州当太守,于42岁时又任扬州太守。他当年站在蜀冈上环顾四周,觉得这地方不错,视野开阔,他决定在此修建一所房子用于讲学或宴请宾客等。房子盖好后殴阳修站在屋前平台,凭栏远眺,江南诸山与视线相平,于是就叫“平山堂”了。</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也是欧阳修和苏东坡师生情深的见证,欧阳修一直看重苏东坡才华,对他寄于厚望。后来,苏东坡56岁时也到扬州做太守,为了纪念恩师,特在平山堂后面盖了“谷林堂”。还写了《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这首词既表达对恩师欧阳修的深切怀念,又寄寓了人生如梦的感概。苏东坡也和欧阳修一样敢讲真话,容易得罪人,一生坎坷不平,但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傲视磨难、随遇而安。</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前悬挂“放开眼界”四个蓝色大字,尤为引人注目。人生在世,处于滚滚红尘之中想不迷失方向,确要放开眼界,就像伟人毛泽东说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欧阳修是一个风流雅趣的大文豪,晚年时自称“六一居士”,说家里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古琴一把,棋盘一局。别人说只有五个一呀,他笑道还有我老翁一个。欧阳修认为身在高位就该泽被苍生,贬到地方就努力造福一方百性。他当滁州太守时,把滁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百姓拥戴。他还写了《醉翁亭记》,我们在读书时都背得滚瓜烂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实他是经历风风雨雨,千帆过尽,已参透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五泉就在大明寺下西边的古典园林中,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园中泉水当年被评为泡茶泉水第五名,故有此美誉。</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石刻像是欧阳祠的珍贵文物,这是欧阳修的后人在京城做官时,请人偷偷临摹了一张宫廷珍藏的欧阳修画像,然后请石匠刻在石板上,放到扬州平山堂欧阳祠中。欧阳修任太守为百姓办实事,与民同乐,名留史册,所以被誉为“文章太守”,意思肚子里有学问,文章写的好。他学生苏东坡也是文章太守,而北宋宰相蔡京也有学问,也做过扬州太守,但却不是啥好官,就像《水浒传》描写的那样,是个奸臣,所以扬州人不认为他是文章太守。</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西面就是花园,叫平山西园,这个花园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要来扬州平山堂而专门修建的。花园不大却很精致,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还有“天下第五泉”点缀其中。</p> <p class="ql-block">  康熙和乾隆俩皇帝六下江南,都到过扬州,这两个人应该也是喜欢旅游之人,只是身为皇上没有说走就走的自由罢了。当时大清处在康乾盛世,也是国泰民安,所以皇帝才能多次下江南。康熙和乾隆也喜欢舞文弄墨,所到之处都爱题个字作首诗,当然他俩的书法都不错,康熙的字工整秀气,乾隆的书法飘逸潇洒。西园中有康熙和乾隆的御碑亭,乾隆皇帝也十分崇敬欧阳修,在碑文中也称赞他。</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左右有两块匾额,“风流宛在"是清朝两江总督刘坤一所题。其“流"少一点,而“在"却多一点,并非总督写错,而是用字灵话巧妙。意在追怀欧阳修,强调欧阳修风韵千古流传。</p> <p class="ql-block">  夏日炎炎,蜀冈山上却是凉风习习,欧阳修经常邀请好友到平山堂饮酒赋诗。喝酒也有讲究的,晋朝文人墨客饮酒赋诗是“曲水流觞”,欧公却是击鼓传花,他很喜欢荷花,就让人采来荷花,席间摘花瓣,谁最后一瓣就喝酒一杯赋诗一首。他们常到深夜才散席,披星戴月而归,“坐花载月"匾额,说的就欧阳修当年的风流轶事。</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东面就是始建于南朝的千年古刹大明寺,门上匾额不知道谁题写的,是因为“大明寺”三个字是从西安唐代碑林中找来的,所以没有落款。</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还是“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欧阳修和苏东坡主政扬州时为官清廉,为百姓谋福祉,“与民同乐,本其初心”。欧阳修及弟子自觉的道德人格,开创了北宋文人重视人品的风气,宋仁宗称赞欧阳修是“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欧阳修直到晚年脾气性格仍是老样子,不肯低头不会圆滑,结果又遭小人诬陷扣屎盘子,他也不计较干脆六次向皇上提出辞呈,一代宗师的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不怕贬官,胸襟坦荡,活的既漂亮又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内的栖灵塔建于公元601年,为庆贺隋文帝60岁生日而建。塔高九层,宏伟壮观,供奉佛骨舍利。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都曾来此登塔并赋诗。</p> <p class="ql-block">  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一衣带水的日本,不断派遣使节、留学生等到长安,学习吸取中国文化。得知鉴真是律学大师,遂邀请大师东渡日本传播。</p><p class="ql-block"> 鉴真大师十年中连续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才成功,而且双目已失明。鉴真在日本建立了佛教律宗,还把中国的建筑、雕塑艺术介绍给日本。鉴真还向日本人民介绍医学知识,促进日本文化发展,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平山堂颇有点滴感悟,岁月如歌、人生如梦,古人欧阳修一生正直豁达,看透尘世百态,尽管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照样活出精彩,成为传芳千古的文章太守。他站在平山堂凭栏远眺,望江南山峦、田园风光,一目了然,眼界宽广而心旷神怡。他不怕别人打击诬陷,依然在此坐花载月,吟诗作对,堂前种垂柳,晚来当歌对酒,走自己的路。如今我们也该如此淡泊名利,内心平静快快乐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x8bvlo" target="_blank">先忧后乐的范仲淹</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nq6ow0" target="_blank">杭州千年前的老“市长”</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