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美育,让科技与艺术达成“共谋”

数字美育

总第53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2024年数字美育工作总结</b></p><p class="ql-block"> 面对数字技术为美术教育助力的新变革,我校以生为本,立足传统,发展数字美育。将数字美育融入到教学之中,并着眼于当前数字媒介的技术性和前沿性,开展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形势特色美育,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需求和新格局。老师们从学生和自身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索数字交互媒体应用到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 以刀为笔,篆刻美育新篇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校积极探索美育新路径,将传统篆刻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融合,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数字篆刻艺术教学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在方寸之间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科技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课程启航:传统与现代的交织</b></p><p class="ql-block"> 我校美育教师团队在课程筹备阶段,引入了数字篆刻软件与设备,邀请校外专家进校讲学,为课程夯实了基础。教师通过多媒体与实物讲解,让学生领略了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内涵。之后,学生借助数字技术设计篆刻作品,从字体选择、排版到效果模拟,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新奇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创作实践:个性在刀笔下绽放</b></p><p class="ql-block"> 课程初期,教师着重安排篆体字的临摹学习,讲解字体的笔画与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基础起步。借助数字软件,学生可清晰地观察字体的笔画走势与线条变化。学生在临摹时能体会到文字之间的空间关系,为篆刻筑牢了文字造型基础。</p><p class="ql-block"> 学生掌握篆体字临摹基础后,设计将名字转化为篆刻文字。学生把设计好的篆体字刻在橡皮章上,刻完印在书签,这些字或古朴典雅,或灵动活泼,兼具了实用与艺术价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书写和篆刻技巧,同时提升了动手与实践能力。</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十二生肖主题的刻制是课程的综合实践部分。在创作前,学生们广泛收集蛇的文化、艺术资料及传说,将蛇的形态与篆刻元素巧妙融合,体现灵动之美。在数字篆刻时,学生不仅关注文字的雕刻效果,还要考虑如何将图文融合,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提升对主题的艺术表现力。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成果展示:方寸之间显风华</b></p><p class="ql-block"> 通过参与课程,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在创作时能够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增强了创作热情与自信。学校在艺术节、文化节、校庆等活动中设置数字篆刻作品展示区,让更多学生的作品有机会得到展示,也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四、未来展望:美育之路持续耕耘</b></p><p class="ql-block"> 1.方寸印古今,数字刻贤达</p><p class="ql-block"> 通过数字技术篆刻古今人物形象与名言印章,传承文化精神,领略人物风采。讲述历史名人当代楷模的故事,讲解篆刻中如何通过线条、构图表现人物神韵。</p><p class="ql-block"> 2.印像校园,数字留痕</p><p class="ql-block"> 聚焦校园生活元素,以数字篆刻记录校园日常与成长足迹,增添校园生活艺术氛围。组织学生拍摄校园标志性建筑,校园活动场景,收集创作素材。运用数字篆刻将校园元素转化为简洁的线条图形,设计具有校园特色的字体,记录校园故事。</p><p class="ql-block"> 3.瑞彩华章,数字印节韵</p><p class="ql-block"> 围绕传统节日符号与习俗,用数字篆刻展现节日文化魅力,传递传统节日内涵。分析传统节日元素,比如端午节的龙舟、艾草的象征意义,为端午印章设计龙舟竞渡图案,展示节日的动感活力。鼓励学生创作节日系列印章。</p> AI赋能  引领智慧课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2023年我校成为长安区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校以来,借助智能研修平台助力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在2024年5月长安区美术学科评优课活动中,以“一体·双线·三级·四环”智慧研修模式为行动指南,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尝试从人工观察记录走向数字化智能辅助,利用AI课堂观察数据记录、分析、诊断课堂,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同步发展与整体提升。</p> <p class="ql-block">  茹琳老师执教了《舌尖上的美食》一课。 以生活中的美食为切入点,通过学习观察美食的颜色和形状,了解“美食”的彩泥制作方法,运用揉、捏、搓、切等方法表现生活中的美食,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大胆有趣的造型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class="ql-block">  王博老师执教的数字美育课《数字篆刻城市之美》,利用网络查找石家庄特色建筑及其意义,分析建筑物表现在章面上的两种方法“平面化、简单化”,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章面设计,从而了解篆刻对文化传播的意义。在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持续引入更多先进的美育技术与资源,拓展美育空间,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艺术展示平台,让美育之花在校园里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书写学校美育事业的崭新篇章。</p> 撰稿:李密、茹琳<br><br>制作:茹琳<div><br></div><div>初审:杨芳<br><br>审核:张永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