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春天,智齿作祟,疼痛难耐,令我如坐针毡、寝食难安,遂决意进城拔牙。雨后,清晨,我乘车进城,汽车至城南就停下。车站工作人员告知:昨夜遭遇了一场大风,损失惨重,全城车辆停运,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p><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一夜风雨,不过是些许残枝败叶罢了,当下便决定沿主干道徒步前往医院。清晨时分,车辆皆止,街道静谧,我步履匆匆,只盼能尽快抵达医院,解除这恼人的牙痛之苦。刚踏入主城,眼前马路之惨景,令我悚然一惊,可谓触目惊心、惨不忍睹。主干道两旁,仿佛刚经历一场鏖战,血迹斑斑,残肢败体到处都是:桃树耷拉着脑袋,花瓣满地;高大挺拔的香樟树,有的拦腰折断,断裂处露出惨白的木茬,有的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中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汽车的脊背被砸弯了,碎玻璃满地,</span>闪烁着寒光;商店的遮雨棚惨不忍睹,东一块,西一块,在风中瑟瑟发抖……<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遭遇劲敌了,不</span>知老家境况如何。我打电话回家,问了问家中老人。老人说:还行呀,昨晚风大,感觉瓦片都在飞,树倒没有被连根拔起。老家的树,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地生长着。它们一同争享着阳光雨露,一同抢着汲收大地的汁液,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根须深深地向下紧攥泥土,枝干拼尽全力向上生长。当灾难来临时,它们又抱团抵御。前倾有扶,后仰有撑,左倒有倚,右歪有搀,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共同对抗。</p><p class="ql-block"> 城里的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按照一定的间距被栽培,周边都被冰冷坚硬的水泥砖所覆盖,环境固然优美了,可根须难以自由伸展,只能独自抱团生长,一旦遭遇大风,便孤立无援,唯有独自面对,不是被拦腰折断,就是被连根拔起。</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一次作文课,主题是“人生闲笔”,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生活中的“闲笔”。比如学习之余,出去野炊、爬山、骑行、打球、乱笔涂鸦、打游戏、看电影等等,既可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愉悦身心,还拓展视野,充实人生。学生茫然说:没有,都在教室。我顿时语塞。我们是不是给孩子们设置了太多的限制呢?孩子们就像那些树,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去成长,去探索,去犯错,去汲取营养。如果我们把他们限制在一个规整有序的环境里,他们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是否也会像城里的树一样,在面对困难时变得脆弱无力呢?</p><p class="ql-block"> 人,大多都向往城市生活,干净整洁,方便快捷;树却向往乡野生活,宽敞自由,无拘无束。我们常追求城市的秩序井然,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生命成长最本真的需求。教育之路,不应是将孩子修剪成千篇一律的模样,而应给予他们如乡野般广阔的天地,去舒展个性、磨砺韧性。当未来的“风雨”来袭,他们才能有力量稳稳站立,绽放出生命独有的蓬勃生机,而我们也将收获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森林”,而非整齐却脆弱的“盆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