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潮州、揭阳、汕头、汕尾各具风采。想要深入探索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至少需要三天两夜的时间。古城导览图,就像是古城的“解码器”,让人期待着与每一个景点的邂逅,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br><br>潮州八景,代表了广东省潮州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中国牌坊最多的街道牌坊街,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有“粤东第一古刹”开元寺,有祀奉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还有凤凰塔、滨江长廊、淡浮院、西湖公园。<br> <p class="ql-block">十相留声</p> <p class="ql-block">大理司平</p> <b>01 牌坊街:凝固的历史,流动的繁华</b><div><br>上一次看到牌坊群,是在安徽歙县的一个古村落,是个冬日。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div><div><br>这一次看到牌坊群,是在广东潮州老城中心古街,也是冬日。潮州牌坊群被誉为“中国牌坊最多的街道”——牌坊街。这里,每一座牌坊都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div><div><br>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色古香的街道显得格外宁静。街道两旁的建筑古朴典雅,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我们漫步在古街上,感受着时光的流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与古人同行。</div><div><br>牌坊街全长约两公里,街道两旁,牌坊林立,错落有致。据统计,这里曾有过近百座牌坊,虽历经风雨,现存仍有二十余座,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div><div><br>“十相留声”“大理司平”“大理少卿”,穿过一个又一个造型各异的牌坊,我仿佛能听到历史人物的声音在此回荡。那些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似乎在空气中流淌,让后人充满敬畏。<br></div> “榜眼”的顶部,“二龙戏珠”格外醒目。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府城古井——“义井”,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p> 这些牌坊,有的纪念忠臣孝子,有的表彰状元进士,有的记载着官爵显赫。每一座牌坊,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位英雄的赞歌。例如,“状元坊”纪念的是潮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四进士坊”则彰显了潮州人文荟萃的辉煌。<br><br>漫步牌坊街,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科举盛行、商贸繁荣的时代。牌坊之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龙凤呈祥、花开富贵,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潮州石雕艺术的精髓。牌坊之下,行人如织,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或品尝两旁的小吃,热闹非凡。<div><br></div><div><b>路过被誉为“粤东第一古刹”的开元寺,记得进门领取三炷香,虔诚祈福。</b><br><br>牌坊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街道两旁的古建筑,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骑楼、祠堂、庙宇,无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里的商铺,经营着各式潮州特色商品,从潮州刺绣、潮州木雕到潮州陶瓷,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br><br>我和玲姐看什么都好奇,巨型茶壶前留影,制酱作坊前闻香。在老街的一角,名为“水德商行”的店铺里挂满了竹编,精巧的手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div> 开元寺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的一角,我们为这家叫“水德商行”的店铺留住脚步。</p> <b>你们知道“潮州三宝”是什么吗?</b><div><br>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阿斌自问自答:是老香橼,老药桔、黄皮鼓,是潮州凉果特产中的极品。</div><div><br>老香橼,以植物佛手柑为原料盐腌而成,有消食去胀、开胃理气、止咳润肺、化痰生津、降火清心等功效,还能治胃痛、腹胀、呕吐、嗝噎、痰多咳喘等疾病……</div><div><br>老药桔,气味浓郁诱人,咸中带甜,含在嘴里,润在喉间。满口淳香,直沁肺腑,令人回气荡肠。有治肠胃病、呕吐及有益消化等功效。</div><div><br>这么多好处,必须买、买、买,带上火车,不怕晕车了。<br><br>在这里,凝固的历史与流动的繁华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之中。不禁感叹:岁月如歌,古街依旧。</div> <p class="ql-block"><br></p> 02广济楼与广济桥相呼应<div><br>立足广济楼之巅,俯视下方的广济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魅力与生命力。广济楼,它不仅是潮州的一大地标,更是洞察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珍贵窗口。</div><div><br>广济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居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历史上扮演着城防要塞和交通枢纽的双重角色。这座三层高的城楼,以其仿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展现出了古朴而大气的风貌,雄伟壮观,令人赞叹。</div><div><br>登上楼台,极目远望,视野所及之处,既有城外韩江的秀丽景色、广济桥的雄姿和韩文公祠的庄重,又有城内潮派传统建筑的精致与繁华。这一切,如同画卷般尽收眼底。</div><div><br>站在广济桥的入口处,我回首凝望,只见那广济门城楼在花海的拥簇中更显其古朴与壮丽,仿佛一位历史的长者,静静地诉说着古城的往日荣光。</div>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古韵广济桥,以其独特的“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闻名。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历经风雨,仍屹立于韩江之上,成为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div><br>广济桥,又称潮州梭船,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初由八十六艘梭船和一个桥墩构成。经过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墩)”的独特格局。这座桥的特色在于其启闭式设计,被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div><div><br></div> 广济桥中部为浮桥,由十八艘梭船相连,可开启以通航和泄洪,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于通行。两端是固定的梁桥,由石质桥墩支撑,这种设计既便利了船只通行,又能在洪水季节发挥泄洪作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br><br>桥上装饰,精美绝伦,石雕、木雕随处可见,龙凤、莲花等传统图案,富含文化寓意。 古韵广济桥,以其独特的“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闻名。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历经风雨,仍屹立于韩江之上,成为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div><br>广济桥,又称潮州梭船,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初由八十六艘梭船和一个桥墩构成。经过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墩)”的独特格局。这座桥的特色在于其启闭式设计,被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div><div><br></div> 广济桥中部为浮桥,由十八艘梭船相连,可开启以通航和泄洪,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于通行。两端是固定的梁桥,由石质桥墩支撑,这种设计既便利了船只通行,又能在洪水季节发挥泄洪作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br><br>桥上装饰,精美绝伦,石雕、木雕随处可见,龙凤、莲花等传统图案,富含文化寓意。<div><br></div><div>"民不能忘坊”,是广济桥上唯一的牌坊,专为纪念太守刘浔和分司吴均的功绩而建。1841年,韩江洪水泛滥,冲毁多个桥墩,次年再次洪水,导致江心东墩及附近建筑受损。刘浔太守和吴均分司动员盐商和富户共同重修广济桥。工程艰巨,耗时数年终告完成。为纪念刘、吴两位先贤的贡献,百姓建立了这座牌坊,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缅怀。<br><br></div> 民不能忘坊<br> 飞虹 我们如游丝穿梭于人潮之中,几度失散又重逢,直至抵达桥心,心潮澎湃。广济桥,这座跨越岁月长河的桥梁,不仅是一座坚固的构造,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巨著,它静静地诉说着潮州古城的沧桑与繁荣。<br><br>立于桥上,极目远眺,韩江两岸风光如画卷般铺展开来,显得壮美。<br><br>此次潮州之行,牌坊古街探幽,广济桥上揽胜,送行宴上护国菜,均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