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易见龙作者简介<br><br>谢祥荣,教授,四川峨眉岗人,生于1928年,195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学系。半个多世纪来,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和中国典籍的研究工作。<br><br>在其学术生涯中,谢祥荣教授贡献了大量研究成果。他发表的著作包括《想尔注》怎样解《老子》为宗教神学,此书深入解析了《老子》一书的宗教神学意义,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br><br>此外,他还探讨了“玄之又玄”与老子认知模式的关系,以及开展人体科学的哲学、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在论城市形象设计的相关向度方面,谢教授的论述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哲学思考和理论支撑。<br><br>除此之外,谢祥荣教授还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伏羲氏画八卦的意义。他的研究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为易经文化的现代意义提供了深刻洞察。<br><br>综上所述,谢祥荣教授的学术成就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历史、中国典籍、哲学、社会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多个领域。他对易经文化的深入研究,为现代人理解传统智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h3> <h3>敬吊谢老祥荣文丈<br><br>上联:<br> 庭生玉树,五柳名高传圣地;<br>下联:<br> 易学龙吟,百家望重互流坛。<br><br> 退躬沐手<br><br> 再挽谢老文魄<br><br>上联:<br> 匡世忠肝,才过古人, 终以正气还霄汉;<br><br>下联:<br> 鸿文硕学,情满天下, 只将慧心留众生。<br><br><br> 退躬顿首</h3> <h3>峨山所钟,岷水所重,先生研几两仪四象八卦,探骊从容,见龙见虎见雅颂;<br><br>馨香来祝,翠柏来送,后进居易六道三才五行,继志述功,谢天谢地谢祥荣。<br><br> 黯然销魂,唯别而已!昨日上午,中国当代易学宗师、七十年在党勋章获得者、九十七岁之恩师谢公讳祥荣,于家中溘然长逝,离苦得乐往生莲界,得偿所愿随侍普贤。<br><br> 余闻讯已,刹那涕泗横流,呆若木鸡,悲恸交加,痛彻肝肺。公生于峨眉山下之燕岗(今四川省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及冠入国立四川大学历史系求学,积极参加并组织进步学生运动。己丑鼎革后,为整理建设新四川之文化社会建设倾注所学,尽献所能,八十年代末以成都市委党校教授身份离休,后目不窥园十余年,兀兀穷经研《周易》,暗夜青灯,皓首大成,独立撰成二十世纪世界人类文化学巨著《周易见龙》,开创性阐释易学、易术、易德、易道真谛,发挥中华往圣天下为公、守时当位、居安思危、戡乱定鼎等人文精神,复兴性与天道、内圣外王、中和内美等核心价值,组织辅导巴蜀后学如我辈研习传统文化直至去岁,可谓传道解惑,生无所息。<br><br> 恩师一生,居易俟命,敦厚崇礼,蹈厉发扬,破邪显正,厚朴善教,激浊扬清。发龙德于上古,破异端于当今。德拟十哲,易胜三苏,捍卫易学在蜀,举世信然不诬。<br><br>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文忠与众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何苦!从此永失怙督之长老,再无严规之师尊,阴阳两分,堂杖悬隔,耳提面命遂止,避席受教乃休,中夜临帛书而长恸,腊八望赠画而永悲,痛忆慈颜玆见背,耳聆法言以独哀。<br><br> 然思百年千岁,到底是白驹过隙,若公之一生,立德立言立功,足称不朽;去甚去奢去泰,堪拟至人。况耄耋而终,人称喜丧;鲐背之逝,世贺仙游。无疾而去,胜多少倾轧轮回?康宁终命,非福慧双修而何?故含悲振作,泪笔撰联以悼送谢老。<br><br> 此所谓斯须九重真龙逝之祭、一洗万古凡马空之恸也。<br><br> 李慶中悼謝老</h3> <h3>恩师谢祥荣先生于2025年元月7日上午9时40分于早餐后安详辞世,往生西方极乐,无病无痛,享年九十七岁。弟子悲恸难已,作《悼谢老》。<br><br>师道如艮仰弥坚,<br>天人合德显风范。<br>生于乱世怀天下,<br>出潜离隐龙在田。<br>史书浩瀚难言尽,<br>青羊观中悟道玄。<br>伏羲俯仰画八卦,<br>谢公诠释先后天。<br>太极乾坤自古道,<br>宇宙生成演化观。<br>巫术神道皆摄教,<br>三星堆中现倪端。<br>文王演易大人现,<br>孔子王弼祥荣传。<br>大衍筮法乃四八,<br>甲骨卜辞理爻章。<br>蒙师不弃承教诲,<br>常在左右整七年。<br>昔日讲筵犹在耳,<br>今朝驾鹤已难还。<br>泪洒清江恸难已,<br>清酌庶羞祭灵前。<br>弟子虽愚勤来补,<br>愿明易理再续篇。<br><br>谢祥荣先生(1928年—2025年1月7日),著名易学家、《周易见龙》作者。<br><br>谢老是四川峨眉岗人,195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学系。半个多世纪来,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和中国典籍的研究工作,覃思精研易学和佛学,造诣精湛。<br><br>发表著作论文主要有{《想尔注》怎样解《老子》为宗教神学}、《“玄之又玄”与老子认知模式刍议》、《开展人体科学的哲学、社会学研究》、《论城市形象设计的相关向度》、《从文化人类学看伏羲氏画八卦》、《易经文化的现代意义》、《周易见龙》等。<br><br>《周易见龙》是谢祥荣先生历时十年之功写就的周易学术理论专著,为易经文化的现代意义提供了深刻洞察,被学界誉为“当代易学传世之作”。<br><br>~蕭瑩悼謝老</h3> <h3>闻谢祥荣先生仙逝之讯,余心悲痛难抑,恍若晴天霹雳,震惊五内。忆往昔,先生之教诲,犹在耳畔,谆谆之音,不绝如缕。先生之学,博大精深,先生之志,令人敬仰。其德行崇高,亦为世所范。今日先生已逝,然其精神犹存。吾辈欲寻先生之足迹,唯有捧读先生之文,感悟先生之风骨。字里行间,情怀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读之思之,心中之痛,难以言表,唯有追随先生之志,砥砺前行,以慰先生在天之灵。愿先生之灵,安息于九天之上,其德行与学问,永垂不朽,为后世所传颂。兹谨作挽联以念先生,先生千古。<br> 心忧天下铸忠魂,革命豪情植桃李;<br> 笔耕易理传薪火,承前启后映乾坤。<br> 横批:德泽永贞<br><br>~~羅金悼謝老</h3> <h3>祭恩师谢公祥荣文<br><br>维共和国七十六年一月八日,岁次甲辰年丁丑月丁丑日,学生永贤叩拜于恩师谢公祥荣之像前曰:<br><br>呜呼!<br>天地无情,曷人命兮有尽。岁月咨嗟,固死生之难别!<br>呜呼!<br>是我恩师谢公,令德见逝,哲人其萎。渺渺冥冥,幽幽穆穆。日月隐晦,黎庶生悲。数载跟师,而今谁拥幼艾,此生恩重,往后怎堪哀思。而今雕龙未就,更求教于何人。硕学已矣,安寻觅乎文宗!<br>呜呼!<br>是我恩师谢公,易学泰斗,蜀中硕儒。根植马列,敦复传统,德追往圣,智逾前哲。其九十载之功业已铸,三十年而研易有成。是以踵武文王之思,真龙乃见。探源羲皇之迹,八卦遂真。巨著高思,大作鸿文。已成千年之未有,必将百代而生辉!<br>呜呼!<br>是我恩师谢公,见以千秋之志,寄之数尺之躯。悲世之愿,而逢耄耋之龄。行秉仁义礼智信,学兼儒释道科哲。联谊群英,荟萃贤俊。组织学会,论学课徒。思超时人,学贯古今。五十年之领先过半,明珠必不蒙尘。补天子之眉眼渐开,神石亦识睿智。希冀未已,后学正起。余必以愚钝之资,力纂雕龙之体,以为此生之志,以慰恩师谢公之灵!<br><br>呜呼哀哉!伏惟尚飨!<br><br>共和国七十六年一月八日,<br>岁次甲辰年丁丑月丁丑日,永贤再拜顿首!</h3> <h3>人生百年短,文章萬代長。<br><br> 謝老千古<br><br>斯人已逝,哲人其萎,嗚呼哀哉!<br><br>此篇錄用各位老師的作品,以此悼念謝老,非常感謝。如有侵權,立即刪除。<br><br> 甲辰龍年臘月初十哀記於成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