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捐书》</p><p class="ql-block"> 作者:唐崧</p><p class="ql-block">腊九捐书到爱和,</p><p class="ql-block">只缘公益义工多。</p><p class="ql-block">午餐免费三千日,</p><p class="ql-block">我炒文香润素锅。</p><p class="ql-block">《捐书》一诗赏析</p><p class="ql-block">文/蔡建荣</p><p class="ql-block">《捐书》是当代诗人唐崧的一首短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动人的公益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公益事业的热情与支持,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南靖县生命关怀公益协会(爱和)的善举与温情。</p><p class="ql-block">首句“腊九捐书到爱和”,点明了时间、行为与对象。腊九,即农历十二月初九,正值寒冬腊月,而作者却选择在这个时节捐书,无疑为冬日增添了一抹温暖。捐书的对象是“爱和”,一个专注于为打工者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公益组织,这样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公益之心,也暗示了书籍对于提升这些人群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次句“只缘公益义工多”,进一步解释了作者捐书的动因。这里的“只缘”二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达了捐书的直接原因,又暗含了对公益义工们的赞美与敬仰。正是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义工们,用他们的行动和汗水,撑起了爱和这片爱的天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p><p class="ql-block">第三句“午餐免费三千日”,则是对爱和公益协会长期善举的生动描绘。三千日,虽然是一个概数,但足以说明协会提供免费素食午餐的时间之长、坚持之久。这样的善举,不仅解决了许多打工者和孤寡老人的温饱问题,更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社会正能量。</p><p class="ql-block">末句“我炒文香润素锅”,以作者自身的行动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捐书行为的延续和深化,又巧妙地融入了诗歌的意象之中。这里的“炒文香”三字,既指作者通过文字传递出的知识与智慧,也暗喻着这些书籍如同香料一般,能够滋润和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润素锅”则是对爱和公益协会提供免费素食午餐的巧妙呼应,同时也寓意着知识的滋养与美食的慰藉同样重要,都能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温暖与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