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美好儿童”习惯养成记——生活环节的反思与总结(小三班)

😊

<p class="ql-block">一、正视问题 合理审视</p><p class="ql-block"> 1.教师代办,幼儿自主机会少在我们的生活环节,为了提高所谓的速度或者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保育阿姨经常会为孩子们包办一些事情,比如帮他们倒好豆浆,点心分发好,孩子们只要坐着等吃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2.整齐划一,常规出现混乱在幼儿的午休环节,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孩子们一起上床,由于我们的床位是高低不同的,所以孩子们争先恐后的爬上床,导致上面的小朋友被挡住了去路,上不了床,上了床的小朋友则集体打闹嬉戏,老师顾及不暇,容易出现安全问题。</p> <p class="ql-block">二、细研细思,逐步改进</p><p class="ql-block">1.多一些包容,鼓励幼儿自己动手</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老师的包办代替,给与幼儿更多的参与机会,我们将餐点的形式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老师分发,变成孩子们的自主取点心。为孩子们准备好适合他们小手抓握的取餐工具、餐盘,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喜欢吃的点心,尝试着自己去倒豆浆。</p> <p class="ql-block">2.错峰上床,培养幼儿秩序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采取错峰上床的方法,让最上面一层的小朋友先上床,然后脱衣物。而此时中层和下层床铺的小朋友则在老师处进行上床前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3.氛围营造,发挥音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幼儿的午休前环节还是幼儿的进餐时间,我们都会播放一些舒缓安静的音乐,帮助幼儿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同时也引导幼儿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能安静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同样在幼儿的盥洗或者自主游戏时间,我们则会播放相对快节奏一点的音乐,以这种方式告诉幼儿要节约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三、师幼互动,共促幼儿成长</p><p class="ql-block"> 教师放手,幼儿成长。将游戏和生活环节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在自主进餐的环节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还养成了不浪费食物、节约时间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也会在盥洗活动间隙时间,提供一些简单的探索任务或挑战,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索,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等待时间中保持积极和主动。</p> <p class="ql-block">  总之,良好的生活活动能帮助幼儿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达到自我约束又不感到外在压力,自由自在又不扰乱集体秩序,使幼儿逐渐学习并获得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