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曲《百鸟朝凤》

小马哥(Mark)

<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原名“十样景”,是以唢呐为主的民间吹打乐合奏曲。乐曲分8段, 属于“中国式回旋曲”结构乐曲。最早《百鸟朝凤》的旋律源于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的民间小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乐大师魏子猷创造出完整的民间乐曲《百鸟朝凤》,1953年,民间乐手任同祥对乐曲进行了进一步创编。上世纪七十年代,郝玉岐等艺术家对《百鸟朝凤》进行了再次修改完善,目前(截止到2023年11月)的版本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百鸟朝凤》唢呐民乐。</p><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乐曲以热闹欢快的曲调,描摹了百鸟和鸣之声,歌颂大自然的美景,充分发挥了唢呐擅模仿的特长。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p><p class="ql-block">1953年,《百鸟朝凤》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的旋律最开始是从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的民间小调演变而来,其来自民间合奏曲目,唢呐为主奏乐器。最开始也没有乐谱,传授的方式也是最古老的口传心授,这也造就了此曲的每一次演奏不尽相同,时长不一,且包含较多的即兴成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乐大师魏子猷在民间流传的各个版本的基础上,创造出完整的民间乐曲《百鸟朝凤》。</p><p class="ql-block">魏子猷(1875年~1936年),河南驻马店遂平人,是我国近现代首屈一指的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1925年前后他在北京西单牌楼道德学社教筝,曾编有曲集《中州古调》。其中就包含了《百鸟朝凤》。所以魏子猷被认为是民间乐曲《百鸟朝凤》的创造作者。</p><p class="ql-block">乐曲简介</p><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全曲共划分为八个小乐段, 为多段式结构,主要表现在乐曲中再次插入回旋的部分。该曲从结构循环方面来讲主要分为鸟鸣段和旋律段。 旋律段是乐曲发展进行的主要部分,以旋律的发展进行为主;鸟鸣段作为乐曲发展进行的插曲部分,乐曲中鸟鸣段主要为开头引子部分的 “山雀啼晓”和“莺歌燕舞”,是曲中的第一插部。“百鸟朝凤”乐段则为第二插部;主部旋律段主要有“春回大地”“林间嬉戏”,而且“林间嬉戏”乐段作为乐曲首个循环反复部分, 第二和第三循环反复主部则为“欢乐歌舞” 和“凤凰展翅”。最后一段“并翅凌空”乐段作为尾声结束。乐曲巧妙地将两种曲式结构特征结合起来, 是“中国式回旋曲”结构。</p><p class="ql-block">作品鉴赏</p><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为唢呐乐器构建音乐,从表面看,节奏单一,实际上其乐谱内容非常复杂。举例说明,首先是模仿鸟声的音乐结构,在《百鸟朝凤》 这部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种鸟的叫声,而且并未因唢 呐而发生不真切等问题,相反,通过唢呐的演绎,让 鸟叫声更流畅、真实的展现出来,可见其音乐构造的 复杂性,同时这也是《百鸟朝凤》名气如此高的原因 之一。其次,音符重叠,《百鸟朝凤》的演奏十分奇 特,主旋律音符和高声模拟兼具,其中模拟鸟鸣段落 的出现重叠频率很高。鸟鸣模仿不单单和主旋律是一 起进行的,整个作品几乎都是集体性的鸟鸣,并非单 个鸟鸣。正是这两点让《百鸟朝凤》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