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连载《江淮英烈李慰农》(28)

欧歌

<p class="ql-block">按照常理,他可以在这个烔炀河站下车,回家与亲人小聚,叙一叙这几年在国外生活的情景,免得亲人挂念,也耽误不了几天时间。但他没有这样做,只是倚窗远眺,反复轻声诵吟着南社诗人马君武《从军行》中的诗句:“生儿奉祖国,岂为家室谋。”为了祖国,为了党的事业,小家何足挂齿。</p><p class="ql-block">短暂的停车一分钟时间转瞬即逝,列车鸣笛而起,喘着粗气奔向前方。李慰农收回落在桴槎大山山顶上的目光,神情坚毅地凝视着列车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隔日车到济南,李慰农立即赶往中共山东地委所在地——华家井,接上了组织关系。</p><p class="ql-block">一周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济南女子师范学校的大门口匆匆走出一位女生,随后,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路飞奔,赶往华家井。她叫侯志,是由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介绍入党的山东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这几天,她听同志们传闻,中央派出一位名叫李慰农的特派员来山东工作,这位特派员曾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又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他来后许多同志主动找他谈心,从他那里了解到了一些过去不曾知晓的国内外形势。这个传闻,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她,在这个全封闭的女子师范学校内,她是多么想尽快见到中央来人,聆听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和国内外形势的分析。但是学校不准学生出校门,这次她是假借外出看病,弄到一张出门证才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在华家井的地委机关,侯志刚一进门,就遇到一位中等身材、身穿一套半新半旧藏青色西装的人,他那黑黝黝的略微瘦长的脸上,有着一双坚毅而慈祥的大眼晴,让人一看就有一种亲切而又容易接近的感觉。经同志们介绍得知,他正是中央派来的李慰农同志。在明确她的身份后,李慰农同她进行了亲切地交谈。</p><p class="ql-block">李慰农在华家井的住所,是一处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子,门前屋后杂草丛生,屋内又脏又乱,为了使来找他谈工作的同志有一个清爽的环境,他利用工作余暇,亲自动手,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天时间,终于把房子的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侯志来的时候,李慰农正手拿一块抹布,准备将屋里的桌椅抹一抹。她对地委机关住处很熟悉,当她在这所焕然一新的房屋中坐下来时,一种清新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同时对面前的这位领导爱劳动、爱清洁的特性也大感意外。</p><p class="ql-block">由于来找李慰农的同志很多,地委决定,由李慰农给大家集中讲解一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内外大事,并认为这是一次提高大家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很好机会。</p><p class="ql-block">李慰农也觉得,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份内事。于是,就在华家井先后举办了十几次专题讲座,地委机关的同志和在济南的党团员都参加了听课学习。李慰农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时,特别强调要联系中国革命的现实,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他还重点介绍了刚刚召开的党的四大,指出这次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大会决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且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李慰农讲到这里,严肃地指出:那种反对党的独立工作,主张党应集全力于国民党的工作,放弃民族运动中的阶级斗争和在国民党内反对右派的斗争,主张阶级妥协的做法,都是右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李慰农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博得了大多数同志的称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