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成就展”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出,当我走进这个展示空间,墙上挂着的许多与会者的大合照吸引了我的目光。这里汇聚了来自各方面的人士,他们共同聚焦于藏学研究工作。大家相聚于此,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热烈的交流氛围,这是一场跨越地域的藏学思想碰撞。</p> <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四个大字醒目地挂在墙上,下方还有藏文翻译。这四个字恰似对藏学研究的写照,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藏学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研究者们的心血,从春到秋,岁月流转间见证着藏学研究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那块写着“团结协作 开拓创新”的金属牌匾悬挂在墙上,它不仅仅是几个字的组合,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家秉持着这样的信念,齐心协力,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向着未知的藏学世界勇敢前行。这种精神也推动着藏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 “求真务实 携手奋进”这几个字醒目地展示在墙上。这八个字道出了藏学研究者们的态度,他们追求真理,脚踏实地地开展每一项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携手,共同克服困难,向着藏学研究的更高峰不断迈进。</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展览板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内容。这与藏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藏学研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展览板上的文字说明清晰地展示了藏学研究如何融入这一伟大时代洪流之中,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党旗指引 砥砺前行”这几个白色的大字在蓝色背景的牌子上格外耀眼。党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藏学研究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藏学研究不断砥砺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每一个成果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支持,也体现了藏学研究者们坚定的信念。</p> 党中央历来重视和关心藏学研究工作。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首都北京成立。成立以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涉藏工作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基础研究、现实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建立起多民族的藏学专家学者队伍,建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多功能藏学研究机构。 藏研中心围绕中心,深耕细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以我国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是党和国家涉藏工作的重要智库。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聚焦“两个服务”职责定位,对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民族、宗教、生态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奠定了中国藏学研究的深厚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藏学人才,显著提高了中国藏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打开了藏学研究新天地。 藏研中心进行历史文化研究。 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以西藏和其他藏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这是初期拓荒照片。多年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藏学基础研究和现实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已发展成为以科研为中心,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服务、书刊出版、医疗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藏学学术机构,有力推动了我国藏学研究快速、稳定发展。 这是有关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照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引领全国藏学研究创新发展。积极履行牵头协调全国藏学研究的职责,打造了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和珠峰论坛四大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健全以课题合作为抓手、以学术活动为载体、以人员往来为纽带的协作交流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研究,不断推动中国藏学事业发展壮大。 两伴老先生给领导的信。 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学术巨擘在致中央领导的信里,动情地写道:“我们今天谈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等等,如果不把其他兄弟民族,首先是藏族的哲学和佛教搞清楚,能称得起是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吗?”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基础研究方面,完成上千项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出版发表数以千计的学术专著、论文,研究成果涵盖了藏学各个领域。包括大家熟知的《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对勘本和《西藏通史》,以及正在编撰的《中华大典·藏文卷》《西藏文化史》等。现实研究方面,积极发挥智库作用,紧扣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累计承担了280余项重点课题,报送了4000余份涉藏研究报告及对策建议。 这是部分著作的展柜。 中心建成以科研为中心,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服务、书刊出版、文化展示、信息传播、医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藏学学术机构。中心主办的北京藏学讨论会、藏学珠峰论坛等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藏学研究平台,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学》杂志、《中国藏学年鉴》和大量汉、藏、英文图书反映了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水准与繁荣。 搭建中国藏学界信息交流平台。所属中国藏学出版社现已出版各类图书近2000种,已成为国内外最有影响的藏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中国藏学》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藏学专业学术期刊,有汉、藏、英三种文版。组织开发的国际标准藏文计算机字体——“珠穆朗玛体”,使多种传统藏文字体首次在计算机上得以应用。出版《中国藏学年鉴》,开设有4个藏学相关网站。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典籍丛书,藏传佛教各教派都将《大藏经》的内容作为僧人学习的基本知识来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学说,历史上藏文《大藏经》形成了不少写本和木刻本。藏研中心完成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对勘录入编校工作,选择了其中8种木刻版本,《丹珠尔》对勘本共有4种木刻版本全部对勘。国内外藏学专家称赞这项工作为“伟大的文化工程”。 <p class="ql-block"> 这里记录着一场学术会议的历史瞬间。墙上挂着不同年份的照片墙报,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这些照片见证了藏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探索到如今的繁荣景象。每一次学术会议都是藏学研究者们思想交流的盛宴,大家在这里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p> 藏文对勘本《中华大藏经·甘珠尔》(108卷)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单元,我看到了关于“学术活动聚焦凝力”的展示。这里展示了众多的学术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像是一次凝聚力量的机会。研究者们汇聚在一起,围绕着藏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深入探讨,大家各抒己见,共同为藏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p> 现实问题研究。立足于现实应用的《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挑战与机遇:加快西藏及其他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研究》等重大课题,被各级决策部门高度赞誉为西藏的发展稳定提供了重要而及时的智力支持。 还有“应用对策研究”。 <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中国藏语研究院坚持“走出去”战略,通过“双语出版”等多种方式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介西藏文化,扩大国家软实力研究成就的影响力。这里用英文、中文及藏文三种语言介绍了这一系列举措。近年来,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翻译出版了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藏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这一努力不仅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展广泛的藏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派出百余个出访团组开展项目合作、海外讲学、学术交流等600余人次,访问70余个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 弧形展板墙上贴着多幅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就。从早期的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无数研究者的心血。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也见证了藏学研究不断前进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在展示墙上,我看到了关于打造各类学术交流平台以及涉藏宣传展示平台的设计理念。这些平台的打造为藏学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藏学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平台,藏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小圈子,而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藏学的魅力。</p> 开展广泛的藏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接待海外政要、媒体、外交官、学者、藏胞等2500余人次,涉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出访和接待来访,介绍西藏今昔变化,推介中国藏学研究成果。 <p class="ql-block"> 第五单元 “新时代藏研,生机勃勃”这几个字下有着文字说明,介绍了新时代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在新时代的浪潮下,藏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者们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藏学研究的内涵,也为西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p>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组织机构设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现任领导有关介绍。 <p class="ql-block"> 关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基本工作思路的文字介绍海报前,我驻足良久。海报上介绍了该中心的基本思想与目标,这些思想和目标指引着藏学研究的方向。研究者们以这些为指导,不断探索,努力为藏学研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这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这是藏研中心所获的荣誉。 这是藏研中心的历任领导人。藏研中心形成了以社会经济、历史、宗教、当代、藏医药五个研究所为基础,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杂志社、藏医院为平台,科研业务办公室、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为保障的学术研究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管理保障体系,成为当之无愧的藏学研究国家队。 <p class="ql-block"> 在结语展板前,我看到了“新时代 新使命 新征程”这几个字,旁边还有藏文翻译。这是对藏学研究的展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藏学研究肩负着新的使命,将继续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不断书写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