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当入冬,大雪纷飞之季,看见市场上那一车车、一筐筐的大白菜、萝卜、土豆、成捆的大葱……总会令人感慨一番, 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时光,总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被唤醒,思绪被牵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p><p class="ql-block"> 时间在九零年以前,父母所在的单位还没有迁到西安。打记事以来,大脑记忆中有雷打不动的重复画面,年年冬季来临前,家家都要储备过冬的蔬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久远的年代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大棚菜还没有盛起,黄瓜、西红柿、青椒、蒜苔、豆角、西葫芦……反季节菜,与冬季无缘,人们连想吃的念头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智慧的人们总会想出办法,在可行范围内,最大化的去实现自给自足。</p><p class="ql-block"> 情景一,会在夏末秋初之季多买些西红柿,洗净控水,把收集的空输液瓶清洗、蒸煮,西红柿切条后装入瓶中,一瓶瓶码放在带水的锅里,隔水蒸熟,取出、晾凉,盖瓶盖封上,红彤彤的西红柿酱静置在玻璃瓶里,鲜艳且晶莹透亮,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终以一个华丽地转身,变成罐头的模样,身份也“高贵”起来。母亲会把它们放在阴凉处,等到冬季享用。那十几瓶的西红柿酱,印象中好像也舍不得吃个西红柿炒鸡蛋,最奢侈的吃法是青菜鸡蛋汤里面甩点西红柿酱,点缀一下而已。物以稀为贵,所以舍不得多吃,常常会因天气转暖,又无法冷藏保存,总会有那么一两瓶长出白毛,着实可惜。那时,我会暗自嘀咕,早知如此,还不如炒上几盘西红柿炒鸡蛋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情景二,记得豇豆角的旺季时,母亲会买上几大把,蒸熟、晾干、收藏起来。过年时,泡软、掿干,和肉焖炖一起,饱吸肉汁后既劲道,又不失豆香味,对于年少的孩子们,那是超越一切的满足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情景三,大人们为了给孩子们打牙祭,也是想尽办法,如何去储存美食,还有一款重量级的肉系食品,那就是冬季灌香肠。准备工作特别棘手,看着母亲把买回来的猪小肠反复清洗、翻面、揉搓、浸泡、捋净备用,我们都是掩鼻绕开,那个味道太窜,不可言传呀。大肉切丁,肥瘦均匀,各种调料开始大显身手,花椒粉、五香粉、辣子面、胡椒粉、白酒、盐巴、酱油……拌匀腌制,然后把洗净后那白亮亮的小肠一端套在漏斗的下方,手握紧衔接处,我和姐姐打下手,一人负责往漏斗喇叭口处填放腌制好的肉,一人用筷子往下端摁压,看着肠体被肉填满,圆鼓鼓的,很是神奇。在母亲的指导和操作下,每隔一扎长,就用绳子隔开绑上,那一串串的香肠完美呈现出身段,晾挂在窗台阴凉处风干,大概要二十天左右,香肠整体变得紧致苗条,不久将会变成盘中餐。年夜饭那蒸好切片的香肠,冒着油脂,配上白米饭,我常常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眼睛早早就瞄好,哪片更厚,哪片瘦肉更多,下筷既要快,又要准,说实话,那是真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情景四,还是回到大现实中吧,整个冬季的食物链还是以大白菜、萝卜(青皮萝卜和胡萝卜)、土豆、洋葱、菠菜……为主角,上述三个情景都是年跟前的配角。八十年代,院里单元房都是一条通用的大走廊,一层四户,每家都把大白菜放在护栏的台面上,一层层地摞起来、大葱一捆捆的压在上面;那时,家家都会在楼后的土地上挖个小地窖,大概有个一米深左右,地窖里面空间要大一些,窖底铺上一层厚塑料布,孔口大约有脸盆那么大,把萝卜、土豆和菠菜存放在地窖里,洞口用木板和塑料布盖严,再用砖头压紧,起到防冻保鲜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的,最不情愿被大人支去地窖取蔬菜。提着篮子的我,缩着脖子,裹紧棉衣,绕到楼后。为了避开那大大小小的窖口,只能沿着楼边踩着积雪小心翼翼地挪着走。每家地窖都有记号,所以我会精准到位,先挪开盖在地窖口上的砖头,再揭开塑料布和大木板,然后蹲在窖口边,用煤钳子对准大人提前交代好的清单蔬菜,手冻的嘚嘚地,不听使唤,忙活半天也夹不上来,不是夹不住,就是快到孔口又掉下去。现在想起来,可能人小胳膊短,又没劲。为节省时间,果断放弃煤钳子,索性就势趴在地上,把胳膊伸进地窖,两个白萝卜、四个土豆、六个胡萝卜、一把菠菜……一会就把篮子装满了。顾不得拍身上的雪,赶紧盖好窖口,吭哧吭哧地抱着篮子就往家里跑,篮子满了,脚步却轻快起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似乎看见,那个小小我,就在眼前,远去的背影,犹新的记忆 ,多么想穿越时空,给自己一个大大地拥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所里有广播室,所区各个区域都有外置的大喇叭,高高地挂在电线杆上,随时待命。上班时间、工间操时间、下班时间、通知、要事……都会通过广播的方式提醒及通知大家。</p><p class="ql-block"> 寒冷的冬季,大雪覆盖了整个水泥路面,出行困难。广播就忙活起来了,里面传出声声号召,动员户户出人、出力,领导干部、党员同志要起带头作用,清理路面积雪,方便出行。</p><p class="ql-block"> 在号召下,人们争先恐后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拿铁铲的、拿扫把的、拿簸箕的;大人、小孩一起,说说笑笑、齐心协力地;没有怨言、没有偷懒、高昂热情地参与在劳动中;人多力量大,积雪铲除后,那一条条青亮的道路泛着光,三街四巷贯通着。那额头上的汗珠、红红的脸颊 、热气腾腾地 、鲜活的场面,温暖了整个雪季……</p><p class="ql-block"> 真心怀念——曾经的年代,生活物资匮乏,人们没有太多欲望,抱着“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拥有简单的快乐,日子也是幸福、温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