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尊重自己</b></p><p class="ql-block"> 在谈及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还是得向大家说明一下我个人的执业情况。本人虽然也先后取得了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一级造价师从业资质证书,但对于个人而言,心里始终觉得并没有利用好或没有真正意义上从事跟两项执业证书完全相关的工作。曾经也自暴自弃的认为过,在建筑业执业人员里,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Loser。</p><p class="ql-block"> 请读者暂时冷静一下,若要批评或讽刺在下,就待耐心看完我以下的文字后,再行驶您们应有的权利也不迟。也在此耽误大家几分钟,听我讲述一位Loser心里认为的建筑类证书真正的价值和眼里看到的建筑行业现状,或许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09年一所野鸡大学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在此我并没侮辱母校的丁点意思,只不过想要表达一点:上大学那年我选择专业是认真的!八零年代出生的人,穿越过九零年代正值最易片面接纳的年龄段,那时最流行的一句就业口号是:要想富学土木。我记得那一年是02年,掰手指算算已经过去22年了,可以说这二十二年是祖国建筑业最为辉煌的时期,我荣幸见证和参与了。</p> <p class="ql-block"> 虽是毕业于野鸡大学,可我一直没把自己当作是草包,更一度自信的认为自己是野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我在此还是不得不申明:这所野鸡大学的确带给了我自信与成就感。我在大学时期与之前的学业里比较性格变化很大,从高中时期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乡巴佬”一越成为大学时期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这仅仅是一次生活环境的变化所致。当然,现在看来与另外两项高中时期才喜欢上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也是分不开的。 </p><p class="ql-block"> 我因写作爱好大一进入校学生会编辑部;因阅读善于思考和表达在大一下半学期被分院院长赏识破格提拔为学生会副主席,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紧接着担任学生会主席。一度被老师和同学视为眼里的土鳖,竟然还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那时期我做人做事是后槽牙都咬紧了的,是要憋住劲的表现给那些吃不到说葡萄酸的人看。现在回想起来自然是嚣张跋扈、放肆至极,不过都是过去式了。在此没必要赘述太多,好汉不提着当年勇,更何况那些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别人嘴里的笑柄罢了。再何况偏题太远,怕只言片语不那么容易拉得回来。</p> <p class="ql-block"><b>接纳自己 </b></p><p class="ql-block"><b> </b>那时候算是学校风云人物了吧!又是新建社团;又是搞校企外联;还搞了音乐节、运动会;还搞了一些杂七杂八的能挣点小钱的社会实践工作…种种行为,现在看是那么的滑稽和苍白。如此不堪回首,但其实不然,我在此并没有表现自己在二十年前读书期间多牛掰,反倒是更想由此说明一点:学校没有学到多少土木专业知识。</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学校带来的实习机会,比大多数同学更有条件提前参与社会实践;大学还没毕业就提前到工地实习,做过测量、施工,初步接触了项目预结算工作,说个很真实的就是现在都在给小师弟、师妹说的一段话:搞工程还得脚踏实地先跑两年工地。这真不假,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段话:跑工地时可一定要多用心。</p><p class="ql-block"> 有机会还得要自己努力才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白吃的苦;天上若真掉落馅饼,还得有那个能力接得住不是?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更应该如此,学习、考证,蓄能,扎扎实实的为“专业”两个字赋能。跨行易当如此。大学毕业参加“双选会”顺利进入央企工作,当时得知消息后并没有野鸡大学里的其他师生那么为自己高兴,因为自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心里的潜台词是:非我莫属嘛,央企不选择像我这样的人才,那还应该选择哪类人呢?我云里雾里的感觉自己是建筑时代的产物,那就任由岁月蹉跎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三十几岁回忆起那十来年的从业经历,却是无限懊恼和沮丧的。还时常跟小自己十来岁的同样从事建筑业的小老板伟洋说起往事自嘲:我在你们这么大岁数时还是个蠓虫一样没长醒,真羡慕你们九零后、零零后,醒事比八零后大叔早。 </p> <p class="ql-block"> 赞扬晚生可不是虚情假意的,而是由衷的感概。时常遗憾为什么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没有他们那么多超前的行业理解和精准的行业认识。至少读书那些年,我是浪费了时光的,书本知识和土木实战关联不大,但关系却重大。关联不大是由于建筑行业本质其实是在建成若干金融产品的基调下的行为,至少我接触的建筑就是搬砖,没有所谓的美学色彩。</p><p class="ql-block"> 就是和一群农民工、和无数上下游供应商、和建设项目各形形色色的参建主体打交道;我接触的建筑业,牵动着全国70%的产业链。你们说这不算建筑,什么才叫建筑?难道真的小片的建筑美学家说的那些所谓艺术才叫建筑吗?他们能解决社会根本收入问题吗?他们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意志吗?他们又能深刻感受到建筑金融品因政策调控带来的阶段性大范围大动荡吗?我能感受到切肤之痛,所以我爱把建筑读成金融品,因为他是被时代搓圆捏扁造就成的时代产物,就应该正视矛盾、聚焦重点!</p><p class="ql-block"> 所谓解决民生只是当政者的话术,真正的目的是维稳。通过大学系统化的学习和执业资格证书的考前辅导学习,自然理解了建筑技术和从业套路。书本教会我们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和工作中让我深切体会了什么是社会的残酷无情。教育本该是传道授业解惑,可我们被短视频和抖音等新媒介“干粮”洗脑着、被蚕食和催眠,忘记了教育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学习本该是了解社会语言和掌握社会常识性问题,去伪存真;一旦掌握了行业之根本,才能寻求机会、突破封锁,夹缝中求得生存。做人一定要切记:改变只能靠自己,哪怕是等来的机会,也需要自己把握得住才行。</p><p class="ql-block"> 人生页面的任何收录哪怕是负面的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可以教会我们什么叫痛彻心扉;什么叫心如刀绞;什么叫苦中作乐;什么叫绝地反击!本文说的关键词是“建筑”“证书”相关话题,不便再一度延伸相关话题。但是否偏离了该文的主题请读者自己判断。</p> <p class="ql-block"><b>塑造自己</b> </p><p class="ql-block"> 建筑专业化的学习和执业资格考试的备考辅导学习并没有让我感受到获知的喜悦;成家立业也算不上无限荣光;拿下三四个职业资格证的志得意满更是无稽之谈。或许以上的说辞会让读者不悦或感到不舒服,可能还会感觉这些言辞中带有些许虚伪之态。那就算是吧,但这些确实是我真心想与读者在此分享的。</p><p class="ql-block"> 土木专业是我自己选择走的路,取得部分执业资格也算是逼不得已要去拿的。但对于广大的建筑从业人员和考证族,你们是何心态驱使的呢?我不得而知,但我从业源之情怀而离之情感;考证源之无奈而获之无味。虽然我还身处建筑业夹缝中,如取证,只不过是证明我能,但不代表我愿意为之继续奋斗。</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很无奈的是毕业这些年,从业路线从央企到民企;从工程施工技术岗转到预结算岗;从打工仔变为小老板;然后呢?又从小老板开始帮人、合作再转为工程咨询...工作十多年来,和工程圈打交道二十载,身心俱疲。工作这些年,有好多次机会可以逃离建筑行业;也有好多次机会换城市生活,但却没有耐心和决心。我认为这是行业影响了心态;心态左右了状态;状态造就了走向。</p> <p class="ql-block"> 如上所言,我接纳了自己的平庸,虽然从业里也曾有所获,但并没有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我压根没觉得是建筑业造就了我们这群从业者的成功,在这个行业里所谓的成功都是昙花一现:建林、家印、宏斌...等等人物,算佼佼者吧?到最后怎样了?哦,还没有最后,压根儿没有最后。 </p><p class="ql-block"> 消极也代表着一种态度嘛,我不能否认:躺平也是一种态度。如龙炎飞所言:建筑业行业下行但不意味着从业者能力下行。人可以消极和躺平,但不能失去了追求人生意义的态度。我的态度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那么执业证书照样应该取得,这是人生之信念,跟价值并无关系;正如,挣钱和修行并无关系一样,我热爱学习,但并不是说我就不能成为一个衣衫褴褛的苦行僧。</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时刻有准备的人,考证如此,学习如此,资源积累如此;人生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走的路。道理说的再多,懂得自然懂。骆驼祥子到死也未能明白为什么拥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就那么难!</p> <p class="ql-block">图.网络</p><p class="ql-block">文.泊咏</p>